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張揚,心寬方能藏得住鋒芒

不張揚,心寬方能藏得住鋒芒

雖說要揚長避短,但是也不能太過於鋒芒守得住鋒芒才是明智之舉。

雖說有實力要給予充分發揮才是正確的做法,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實力的隱藏。有些人對於自己的鋒芒總是不懂收斂,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一定要正確地隱藏自己的實力,在能夠發揮的時候充分發揮。自視過高的人往往難以收斂自己的鋒芒,最後成為他人的眼中釘。通常來說,那些難以掩藏自己鋒芒的人都容易驕傲自滿,過度自信就是自負,最終導致了自己遭遇人生的滑鐵盧。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侄子,是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還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孫權的賞識,因為他非常聰明,所以被稱為神童,剛剛年滿二十就拜騎都尉,到了孫亮為太子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左輔都尉,是東宮幕僚的領袖。後來,諸葛恪的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大將軍,並且還是太子孫亮的老師。

在孫權死後,孫亮即位為吳國皇帝,作為太子老師的諸葛恪權力更大了。當然,任何一個掌權的人都不可能沒有反對者,孫權臨死時任命的另一位託孤大臣孫弘就是諸葛恪的死對頭。但是掌權之後的諸葛恪收買民心,重整稅法,用自己的智慧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使得孫弘除掉他的陰謀始終沒有得逞。與此同時,諸葛恪在戰場上也取得了不少勝利。在合肥新城之戰和東興之戰中,身為大將軍的諸葛恪都是凱旋而歸。

隨著權力的穩固和百姓的崇拜,諸葛恪揚揚得意而且變得越來越自負,而這種盲目自信的心理使得他越來越狂妄自大,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在東興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諸葛恪不聽其他人的勸諫,堅持要趁勢攻打魏國,結果造成了騷亂,失了民心。因為過度自負,他相信了敵人的話,使得戰役失敗,這次失敗將他的氣焰

露。有能力的人要懂得韜光養晦,

徹底打壓下去。

諸葛恪威信的降低使得當年那些曾經被他打壓下去的反對者們又一次看到了扳倒他的希望,可諸葛恪本人卻依然沉浸在對自我的崇拜中目空一切。最終,吳國宗室孫俊發動政變殺掉了盲目自信鋒芒畢露的諸葛恪,這位風光一時的吳國大將軍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諸葛恪的能力被當時的人們認可,並且得到了君主的賞識。但是他自視過高,不懂得收斂,這也就是後來在他遭遇失敗後失去民心的原因。

自古以來,有能之士不能善終很多是因為功高震主。這個時候即使曾經是過命的交情,也會成為君主野心下的犧牲品。過於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夠隱藏自己的鋒芒,就會讓君主感覺到威脅的存在,自然剷除威脅就成為了唯一的出路。

越王勾踐是一代明君,他曾經不惜卧薪嘗膽以滅吳國。這樣的君主自是能夠為之效力的。勾踐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他個人的能力以及付出的努力以外,和范蠡與文仲的輔佐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勾踐處於人生低谷時,文仲和范蠡給了他莫大的支持。

范、文二人都是有能之士,但性格卻不相同。吳國被滅之後,他們自然成為了功臣,於是勾踐為他二人封賞,想要范蠡做上將軍,文種做丞相。這本是苦盡甘來的好事,但是范蠡沒有接受封賞,而是向勾踐辭了官,遠走他鄉。雖然勾踐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決,在他離開之前,他還勸文仲和自己一起離開。

范蠡說雖然他們二人立國有功,但是勾踐能與人同患難,但是難以共富貴,因為勾踐心胸狹窄。他還記得,在他們滅掉吳國之時,吳王夫差曾經打算投降,但是勾踐說:"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

當時夫差就曾經說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將其記在心上,所以勸文仲和自己一起離開,但是文仲過於自信,堅持不走。范蠡無奈,只得離去。文仲剛做丞相不久,就因功高震主被勾踐賜死了。雖然悔不當初,但為時已晚。

文仲雖然一心為國,但是因為不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使得功高蓋主,最終落得自裁的下場。在現代社會當中,已經不會因為這樣而有性命之憂,但是道理是相同的。無論是在集體中還是社會上,都需要明白韜光養晦,隱藏鋒芒。

聰明人鋒芒畢露,更為聰明的人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其實不張揚沒有那麼困難,只要放寬自己的心,將名利全部看得淡一些,就能夠守得住自己的鋒芒,做一個聰明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知識大全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知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