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戰神白起為何要活埋40萬俘虜?

長平之戰,戰神白起為何要活埋40萬俘虜?

長平之戰悲歌

戰國時期,群雄逐鹿。秦國立志一統天下,橫掃六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趙國為了爭奪韓國的上黨郡,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地點就在今天的山西晉城高平市西北。此次戰爭趙軍參戰人數有45萬人,秦軍60萬,雙方大軍加起來近百萬人。

戰爭伊始,趙國老將廉頗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想消耗遠道而來的秦軍。秦相范雎派人到趙國使反間計,使得趙王委派那位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代廉頗出征。

趙括取代廉頗後,改守為攻,全線出擊。秦國暗中任命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出戰。白起兵分二路,一方面假裝潰敗引誘趙軍深入,一方面切斷趙軍退路,使趙軍糧道斷絕,被困在長平。最終趙括戰死,四十餘萬降軍被全部活埋。

長平之戰使趙國家家出殯、戶戶發喪,戰鬥力遭到不可挽回的重創,從此國力大衰。

長平之戰一號屍骨坑

那麼,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軍呢?

話說公元前260年9月底,長平趙軍被圍斷糧達46日。趙括中箭戰死後,突圍無望的40萬趙軍只好全體棄甲投降。

而這時,戰無不勝的白起開始發愁了:趙軍顯然是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被迫投降的,他們家小都還在趙國,不會真的為秦國賣命;而且趙國民風彪悍,人數眾多,秦軍將難以控制而日久生變。

白起面臨著兩難選擇:放趙兵回國?無疑是前功盡棄、養虎遺患;全留下來?也沒有任何用處。就不如乾脆殺掉,以絕後患。於是,白起只將年幼者240餘人放回,用以震懾趙國人心,將其餘40萬降卒設詐一舉全部坑殺。

我們不妨想一想,難道除了「放」、「用」和「殺」之外,白起真的別無選擇嗎?顯然,40萬俘虜的日用開支也是天文數字,白起養不起他們。對於白起來說,當時可能真的別無選擇!

這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手段最殘暴的一次殺降。白起徹底摧毀了趙國的精銳武裝,從此六國弱勢已成,秦國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

但同時,坑殺趙軍也空前堅定了趙國人誓死抗秦的決心,並且阻絕了其他五國的降秦之念。在此之後,秦軍大舉攻打趙國都城邯鄲,傷亡慘重且無功而返。

而白起也知攻趙不會有好結果,所以屢次抗命拒絕帶兵伐趙,最終被惱羞成怒的秦王下令自裁,一代戰神未得善終!

歡迎關注【明說暗史】,我們下期接著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的起由:趙王貪此邑而失千軍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