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竹賦》那些年廣昌的小上海,歷史都在這裡!

《苦竹賦》那些年廣昌的小上海,歷史都在這裡!

苦 竹 賦

作者·肖明

吳越南境,漢豫章郡,古邑西北,蓊松蔽日,綠竹幽徑,山有苦竹,得名古竹,後稱苦竹【1】。赤色紅都,江南小鎮。連綿翠竹,櫻落白裳。東望棺石,西倚羅霄;北眺軍峰,南毗東華【2】。山擁孤城出,迵環似列屏。霞飛千嶂碧,雨冼數峰青。度嶺分吳楚,連天掛斗星。逶迤深谷靜,嵯峨雲竹影。野徑芳菲山腳下,瓦舍參差有人家。清風吹送千山碧,綠水搖歸一船畫。萬縷銀絲梳古壁,千層秀石織烏沙。煙鎖蜿蜒三百里,雲封橫亘萬千霞。

古壑蒼崖,峰亭梵宇。嘉木森蔭,瀑流重玉。三峰鼎峙,勢凌霄漢。天然佛地,青雨古剎。明朝弘治年,慧慶法師始,倡募捐集資,創建龍鳳岩【3】。岩穴千般險,迂迴一線通;天圍青帳里。人在畫其中。松濤風鳴澗,佛堂洗塵煙。香岩龍吐泉,梵宇起中天。盤辟藤蘿漫細緣,躡殘鳳壁墮清煙。登霄已及青雲洞,觀瀑搖臨美玉泉。東南石壁相蟠踞,赫然橫亘龍鳳翔。四季鐘聲繞禪悠,幾朝香火話滄桑。航拍龍鳳岩兩翼,岩壁相蟠逶迤伏,聖水龍泉嵐間卧,鳳凰昴首九霄雲,似情侶鞋佛手印,傳美麗神話故事。

千嶂雲嵐罩翠微,孤峰危石勢如飛。橋西溪嶺張利劍,天然屏障布奇兵。太平天國布吊關【4】,摩崖殘壁依古塞。空聞萬馬殺伐聲,抗清斬使鬼魅驚。滴水九曲彎,百里無炊煙。峭壁清流唱,仰看一線天【5】。斷壁千重嶂,懸崖百丈嵯。碧波天地盪,白鷺水中歌。萬仞懸崖直矗天,兩寨對峙亦奇觀。百尺青藤攀絕壁,一條白練掛長川。仙女拋珠溪送韻,晴嵐繚繞峽飛煙。一抹輕紗雲出岫,十里畫廊九重天【6】。俠骨貫長空,旌旗血染紅。英迾眠熱土,浩然氣若虹。苦竹黃龍坑若鄰,幔屋雲屯苑竹林。蓮鄉中共創始人【7】,地靈人傑久遐聞。農民赤衛戰敵軍,大義凜然勇就義。拼擲頭顱揚浩氣,永垂典範鑄豐碑。蘇區二次反圍剿,包家舊祠話滄桑【8】。敵軍駐城三個師,合圍贛南剿村莊。紅軍鏖戰烏石崗,浴血奮戰匪軍降,殲敵一團傷師長,攻克縣城奪廣昌。

盤亘百餘里,峰嶺數橫縱。岩壑百千疊,層抱若蓮叢。丹靄鍾神秀,勝跡美天工。龍頭飛泉瀑,梵宇拂香風。洞岩卧千佛,崖壑潛龍鳳【9】。山川綿延,溪流淙淙。輕紗幔帳,變幻無窮。金嶂翠屏聳雲中【10】,秀峰疊綴摯天穹。層巒郁蒼岩壁下,誰開混沌煙霞洞。嚴坑山深籠口風,青石碧川藏烏金。丹峰好訊千家旺,礦山豐年萬物蔥。綠影娑娑,竹海茫茫。松濤連綿,浩瀚林海。青山如黛,峰巒疊翠。繁茂蔥蘢,高聳入雲。竹林密茂風弄影,雲峰羅嶺雨彈弦。高盤古碣撥藤看,百筧仙岩纏葛牽。翠里凝藍山孕海【11】,碧中帶綠水涵天。瑤池應是蒼穹落,重巒蓊鬱天外懸。

千年古道廣寧亭【12】,蒼茫黛色向蒼崖。門空牆厚砌封嚴,幽徑千級穿路延。遠岫輕煙鋪崎徑,龍蟠驛道雁聲遠。斜陽彤雲灑山川,曉月疏籬風漫卷。平鏡翡翠千疊色【13】,小橋幽潭萬重顏。漁家撒下鉤魚桿,捕獲一湖水洗煙。秀峰疊綴聳天穹,碧海青波藏錦楓。幽徑小屋嵌畫中,風光旖旎景色游。如傘紅杉嚴家凹【14】,枝繁葉茂百尺巍。疏影高枝綣半垂,寫意潑墨勢如飛。隔嶺雲嵐罩翠微,連河雁影沐霞暉。松瀑雲峰流彩際,紅杉無意爭芳菲。

苦竹四十里,翠竹半其中,村村門前樹,處處竹為家。蒼山林海接蒼穹,異草奇花隱古松。翠海微斕飄渺中,彩林孤影擁群峰。幽篁翠欲展艷容,千枝萬葉悠長虹。參差新竹千竿綠,迤邐晴巒一抹紅【15】。碧瓦白牆繞教堂,勞動大學沐朝陽【16】。風華正茂讀書郎,崢嶸歲月飯菜荒。書聲朗朗頻入耳,竹影幽幽總搖窗。農林財醫育梁棟,治學授業桃李香。校樓璀璨崛山崗,躊躇滿志笑語揚。愛心琴初來苦竹【17】,捐資建校出黌堂。煙霞隔窗漾春光,雲聚添景築輝煌。慈善為懷懿德隆,桑榆藻繪夢啟航。洽巷繞村東,兩岸樹蔥蘢。紅葉染林楓,泉甘碧草茸。木竹資源豐,礦藏富鎢銅。野果晚秋稻,林場茶葉蔥。特產推竹筍,山珍雋味濃。改革沐春風,國運日昌隆。廣廈入雲中,書寫千載功。纖紙銘青史,華章耀碧空。

【注釋】

[1] 苦竹,舊稱古竹,因岸邊生長大量苦竹子而得名古竹,後因與白舍古竹村同名,而改名苦竹。[2] 苦竹,東與甘竹鎮答田村交界,北方與南豐縣紫霄鎮相連,西南與頭陂鎮柯樹村毗鄰,西與寧都縣洛口鎮接壤。原屬廣昌縣金華山鎢礦、廣昌縣翠雷山墾殖場、苦竹鎮三合一區域,被稱為廣昌的"小上海"、"小香港",現被當地人民稱之為廣昌的"九寨溝"。[3] 龍鳳岩,位於江西省廣昌縣城西北十五公路的東華山下,座落在苦竹鎮大陵村範圍內。據《廣昌縣誌》記載∶明朝弘治年間,慧慶法師發起募捐集資創建龍鳳岩禪室,焚宇依洞穴而設,主要建築有大雄殿、天王殿、觀音殿、毗蘆殿、方丈室、客堂等,其建築面積達一千五百平方米,門楣上「天然佛地」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龍鳳呈祥、瑰麗炫目的泥塑浮雕圖案,仍然顯出左龍右鳳,栩栩如生。[4] 太平天國軍山寨遺址。位於苦竹鎮潘田村,全寨為陡峭石山,主峰海拔345米,上有石池,下臨深淵。有一徑名"布吊關",古以布繩攀援至岩頂,頂寬可容數百家。清初,陳百花義軍在此立營抗清。[5] 一線天。位於苦竹鎮潘田村,崖旁兩小路名岩關。縣崖環抱之中有深潭,潭東南兩寨隔太余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小溪僅可通一竹排,立排上仰視,只見藍天一線,名"一線天",又叫"千擔叉",滴水寨東北有崖墓遺址。[6] 岩谷山莊,位於龍鳳岩前500米左右,陡峭石山。萬縷銀絲梳古壁,千層秀石織白沙。激流橫掃楓林雨,斷嶂卻餘一樹花。[7] 陳富生(1897-1929)江西廣昌苦竹鎮人。廣昌第一個中共組織創始人。1929年6月,率13人回家鄉黃龍坑開闢工作。8月,在古竹成立了中共支部、農民協會、農民赤衛隊。8月18日,率洽村游擊隊、古竹赤衛軍配合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攻克廣昌縣城。10月,在與國民黨軍作戰時被捕,被敵以鐵絲穿手腕,仍大義凜然,怒斥敵人,後英勇就義。[8] 1931年5月26,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從寧都嚴坊,來到苦竹。當晚,在包家祠(現苦竹小學位置),召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二次反"圍巢"期間的第二次會議。會議決定攻打退守在廣昌城的國民黨軍三個師,攻克廣昌縣城。[9] 青雨寺建於明弘年間(1488-1505),清初毀於兵亂,後復遭火焚而幾經修繕,1934年重修。三層佛殿隨洞而設,以岩壁為殿頂。前殿以磚砌牆,磚木飛檐,二樓為梵宮,分正偏兩殿,有禪房100間,三樓殿內三尊大佛和十八羅漢雕塑精美。茶石岩、巷裡岩位於後岩東,出正殿右後,越岩頂可抵岩上岩,因有7個不規則石洞而得名"七星岩"。

[10] 金嶂翠屏,縣西北四十里,有山獨秀,名金嶂山,高出雲表,遠望形若翠屏。金華山,古時名金嶂山,位於古竹圩西北,盤亘數十里,山勢特聳,山青峰秀。定名為金華山,礦亦名為金華山鎢礦,原企業隸屬中央地礦部,1947年12月,廣昌縣金華山鎢礦進行開採,鎢礦礦工多達28000人,年產鎢精礦總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一九九二年經華東地勘局二六二大隊初步勘查,水南783地區有工業白銀儲量107噸。因礦資源枯竭及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一九九七年一月九日,經廣昌縣人民法院以(1996)廣民破字第01號民事裁定書認定金華山鎢礦破產程序終結,為經營了半個多世紀的廣昌縣金華山鎢礦划上圓滿的句號。[11] 翠雷山墾殖場建於1957年,以當地最高峰翠雷山命名。翠雷山地處武夷山脈西部廣昌縣翠雷山墾殖場境內,主峰高度海拔969米。山峰東鄰老虎石,南界牛欄場,西接椏枝寨,北靠樓梯腦,巍巍高山,碧秀凌空,雲遮霧障,似真似幻。境內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松竹連綿,峰巒疊翠。[12] 廣寧亭位於苦竹大棱村上屋村小組的火家灣山場,一條廣昌到寧都的古驛道穿亭而過,路亭總體保存完好。"皇明崇禎七年""建昌贛州二府""廣昌寧都二縣"等內容明確記載了該亭的建造年代、地理方位、捐助人名單及金額等。明崇禎七年,也就是1634年,距今已382年。廣寧亭是該縣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座明代古亭。[13] 鳳凰山,位於苦竹鐃山村,海拔400餘米,是個遠離村落、僻靜的幽雅之地。在那山風陣陣、泉水叮咚、鳥鳴蟲唱的幽境里,身臨其境,也可消除片刻塵念,打撈起一泓澄澈與清明,淡定、清高,棄世、皈依之心也會油然而生。[14] 苦竹村嚴家凹,約有50餘棵。大大小小的紅豆杉分散生長於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最大的一棵樹榦直徑為32厘米,高約16米,小的紅豆杉高約2米。現在正是果實成熟期,4米以上高度的樹上都掛了紅豆果,艷麗多姿,令人陶醉。[15] 翠雷山森林風光區位於廣昌翠雷山墾殖場,毛竹種植面積30000餘畝(是江西省重點企業廣龍雪松企業的資源基地),整個竹海寓於群山蒼茫之中,峰巒疊翠、飛瀑流泉、綽約多姿,風景秀麗。[16] 廣昌勞動大學,位於廣昌縣苦竹鎮潘田村,當年為廣昌縣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以半工半農的形式,開設有農業、林業、畜牧、財會、醫學等專業班。[17] 宋琴初希望小學,苦竹唯一的一所小學,是由宋琴初捐獻而建,為苦竹鎮的教育事業留下了令人映像深刻的一筆。

作者簡介:肖眀,農行廣昌縣支行副行長,會計師,註冊法律顧問。喜愛戶外活動,愛好廣泛。心與身,總有一個在路上。

編輯:小剛審核:小微

廣昌文藝匯廣昌人的文藝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昌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廣昌文藝匯:雞籠山賦

TAG:廣昌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