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意識的表現欲

淺意識的表現欲

論「賣弄」

圖片 來自網路

姑且將「賣弄」,理解為顯擺,炫耀,客觀的講,同時也是心裡的某種情緒發泄,往往把溢於得意的東西拿出檯面來,供大家誇耀。當暴露的越多,這個人就會失去某種理智性的東西,他已經把自己當生活的中心,完全忽視外在的事物。反觀被接受一方,有一種反應,如果發泄一方在生活中整體性是優越於接受方,那麼他們就會有種心底「反感」,產生不平衡,反之,他就會以一種平常性來對待。

有的人賣弄,可能確實有實在的本領,但有的人賣弄,不過是虛設,就是想擺明某種立場,迎合他人。但你會不會認為有一類人賣弄,不僅僅是要引起大家的關注。也有可能是他外在意志的孤獨感。需要被認同,但它在某種情緒上會喪失個性,失去內在的性格。與自我完全分道揚鑣。如果外在的人們,越發以「虛偽」心態來捧場,那麼他們心底會得到應有的滿足,這樣他在某種程度上會越發張狂式的表現欲。越發將現實與內外隔膜出來。這就是理智的喪失,理智與感性會在某個個性化的層面上丟失。個性與之融合,形成自我獨特的人性。

賣弄性的情緒為什麼明明是通透的,也就是你可能明明能感知到別人在賣弄,但如果是好朋友的話,你會去「迎合」他的心意,讓他得到滿足,這是比較普遍性的,大家都會這麼做,從這種角度分析那麼大眾是比較「虛偽」,但「虛偽」這種情緒也會變成大眾化,大眾化的傳遞,事物就變成常態。普遍性的事物一下就很容易被人忽視。

當下是互聯網分享時代下,各種事物的傳遞,本身就是在暴露些什麼,大多數人還多多少少在發泄自己的情緒,這本身就是在表明些什麼?這是一種被認可感,也是無意識的一種渴求。

如果探尋這種事物的本質性,你會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表現欲,也是賣弄的一種形式,如果能剋制,賣弄這種情緒也不會表現出來,其實這種情緒是一種氛圍中的傳遞,來自於成長中的熏陶。賣弄在人們意識里是不會單獨存在的,也就是說必須有另外一個個體的配合,這就是一個人傳遞給另外一個人。賣弄最本質性的需求是要被滿足感,其實從出發點來看,有點帶自我性熏陶。

文/荒源

作於2018/1/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愛運動的你,對運動科學了解多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