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精英流行病亞裔學生頻頻中招,軟弱真的應當被隱藏起來嗎?

為何精英流行病亞裔學生頻頻中招,軟弱真的應當被隱藏起來嗎?

發現留學生活中的一萬種可能:)

據耶魯大學2013年發布的研究表明,中國留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令人警惕。這份調查顯示45%的中國留學生稱曾出現過抑鬱癥狀,29%的人稱有焦慮癥狀,而美國大學中常規的焦慮及抑鬱比例只有13%。

有人說抑鬱症已經變成精英流行病,「站得越高的人,心理問題越為讓人擔憂」,也許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翻開抑鬱症圖譜,西方有牛頓、達爾文、林肯、丘吉爾、黛安娜王妃等名人、中國有海子、顧城、張國榮,他們都深受抑鬱症困擾,其中不少選擇輕生來結束被病魔糾纏的痛苦。

2013年,喜劇演員Stephen Fry曾公開談論了自己的抑鬱症病情及曾有過的自殺嘗試。

「有時主持節目時,我一邊說著ha ha, yeah, yeah,」他說,「但內心裡卻在說,我真他媽的想死。」

事實上,即使那些在生活中讓我們大笑的人,可能只是戴著小丑的面具。

這種表現被稱為微笑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是多發生在都市白領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鬱傾向。由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他們白天大多數時間都面帶微笑,這種「微笑」並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為情緒的抑鬱。 「習慣性微笑表情」並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煩惱、憂愁,只讓他們把憂鬱和痛苦越積越深。

從卓別林、憨豆先生到2014年在家中自殺身亡的好萊塢喜劇明星Robin Williams,很多卓越的喜劇表演者也深受抑鬱症折磨。

美國知名作家海明威因抑鬱症於1961年開槍自殺。在最著名的《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寫到:「你儘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這是小說主人公與鯊魚搏鬥時的內心獨白,也是海明威一生中矛盾心態的寫照。

「我曾自私地想讓我嘗試去適應與世界相處,努力過放下我自以為是的精神潔癖,但我天性敏感,總是善於從在貌似愉快的氛圍中的發生的小小分歧里窺探出自己與別人的殊途。」

2016年2月24日,來自西安的一名18歲史學天才,林嘉文,留下一紙長書後,自殺離世。他生前患有抑鬱症,曾出版兩部歷史巨著:《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與《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曆新政》。在他的遺書中,寫有如上的這句話。

抑鬱症並非簡單「心理脆弱」能夠解釋,它如同一張無法掙脫的巨網,將深陷其中的人緊緊纏繞。

但這種讓名人們飽受摧殘的精神痛苦,卻並不被大多數亞洲家庭所理解。

「動不動就這樣,你真是太矯情了!」

「這麼不經事兒,心理素質這麼差,怎麼在社會上混?」

在亞洲老一輩人的概念里:

「抑鬱症只是一種做作的矯情,你完全可以自己克服它」

"我經歷的事情比你多多了,我怎麼就沒抑鬱?"

同時,患有「精神類疾病」也被視作恥辱(shame),這種印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亞洲各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中。

韓國,家人會為了保全家族榮耀隔離家中的精神疾病患者;

在印度,社會普遍認為自殺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印地語和烏爾都語的「自殺」都與「自作樂」諧音。

亞洲家庭中成員的精神健康以不同形式被忽略。在人們的概念里,精神疾病只出現在瘋人院,手腳被捆綁的病人大喊大叫、摔東西、接受電擊,這樣的場景中。

GIF

因此每當情感上有任何不適,亞裔子女更傾向用掩飾性的舉動來掩蓋自己的病情。他們剋制自己,拒絕流露出自己的悲傷、焦慮和恐懼,避免產生任何衝突與不和諧。

GIF

即便發現了子女情緒和精神上的問題,父母們也並不寄託於向專業的心理醫師尋求幫助,反而希望將所有問題在家庭範圍內解決。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年末,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的一所公寓內,一名18歲中國留學生自殺身亡。

2017年10月,在美國猶他大學攻讀生物學博士的唐曉琳,選擇在金門大橋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在現實生活中,感到悲傷和抑鬱再正常且不可避免,發現自己的抑鬱也絕不是世界末日,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可能會發現就算是低落、悲傷、難過,也可以被尊重、被討論、被關照。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式 的精彩文章:

哈薩克:中亞能源國家為何要文字改革?

TAG:學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