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和林彪先後病倒,全因此地得失,蔣介石卻「大意失荊州」

毛主席和林彪先後病倒,全因此地得失,蔣介石卻「大意失荊州」

二戰伴隨著美國兩顆原子彈爆炸,日本陷入了毫無反抗之力的境地,最終被迫無奈只好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二戰宣告結束。然而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此時還被蘇聯緊緊的抓在手中,蘇聯的目的十分的明了,那就是想要佔據日本在東北地區的重工業建設。

最終蘇聯面對各界的輿論譴責,不得已和中國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但是東北地區大批的工業設備卻全部被蘇聯搬回了國內。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在日本的建設下,東北的工業發展迅猛,又紮實的工業基礎,而且交通便利,所以東北地區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地區。

毛主席對這點比誰都清楚,於是對東北地區進行力爭。在1945年8月10日起,毛主席派遣了大量的中共幹部,和部隊去了東北,而這時候,蔣介石也是摩拳擦掌準備在美國的幫助下接受東北行政。

11月19日,林彪率領自己的四野去錦州地區進行作戰,但是當時的四野兵力十分的分散,面臨敵眾我寡的局面,而且部隊缺乏戰鬥訓練,所以和國民黨一對比劣勢很嚴重。當時東北的群眾完全沒有被發動,林彪便建議我軍應該避免倉皇應戰被國軍一舉殲滅的尷尬處境,準備放棄錦州地區,向後方撤離,然後等國軍拉長戰線,分散之後,在選弱點進行打擊。

毛主席得知解放軍在進軍東北地區的時候受阻,已經離最初的計劃越走越遠,便病倒了。而蘇方恰巧這時候為了分取二戰利益,便和美國同時站在了國民黨一方,種種跡象表明我黨有可能失去東北地區。之後,林彪元帥在經過四平戰役之後,身體也徹底的垮了。他高燒不退,食量也降低了很多,這時候我黨陷入了低迷的境地。

蔣介石這時候可謂是春風得意,整個人都飄了起來,這時候他認為東北局勢已定,國民黨必勝無疑,自大的信心讓他忽視一處重要的地方,那便是人心。在1946年開始,我黨便改變了策略,主動參與到農民群中,對東北地區施行土地政策,剿匪和建立革命根據地。東北人民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受鼓舞,也堅信這是一個為人民的政黨,於是紛紛加入共產黨,同東北聯軍一同抵抗蔣介石。

1947年,林彪胸有成竹指揮了三下江南戰役,將國軍的南守北攻的策略徹底的粉碎,之後發動了遼瀋戰役,至此東北地區全部解放,解放軍也逐漸開始了反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