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的古琴 最妙的曲

最美的古琴 最妙的曲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古琴蘊涵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和文人精神,是文人雅士修身養性、寄情山水的樂器。「琴、棋、書、畫」四藝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而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為文人所欣賞,位列「四藝」之首。

魏晉嵇康《琴賦》雲:「眾器之中,琴德最優」

古韻

古琴歷史悠久,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餘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現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餘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於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古時,琴、棋、書、畫並稱四藝,用以概括漢族的傳統文化。歷代湧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也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琴制形態各異,不同時期都會有其流行的樣式,流傳下來的古琴也都成為收藏佳品

琴音

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靜」可以說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這裡的「靜」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有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靜。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樂三音交錯、變幻無方、悠悠不已之中,梵谷山流水、萬壑松風、水光雲影、蟲鳴鳥語及人情複雜之思和宗教哲學之理,盡能蘊涵表達。

技法

古琴技法甚多,古時有超過一千種,今常用指法僅幾十種,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輪、撥、剌、撮、鎖、如一、滾、拂、雙彈等,左手的上、下、進復、退復、吟、猱、罨、跪指、掏起、帶起、爪起、撞、牽、全扶、半扶、齪、間勾、轉指、索鈴等。

《太音大全集》則將優美的指法一一畫出,並配以詩意的類比和興詞幫助理解。

「托」、「擘」,名為「風驚鶴舞勢」,興詞為:「萬竅怒號,有鶴在梁,竦體孤立,將翱將翔。忽一鳴而驚人,聲凄厲以彌長。」「抹」、「拂」名為「鳴鶴在陰勢」,興詞為:「鶴鳴九皋,聲聞於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飛指以取象,覺曲高而和寡。」

左手按弦之法,也有「號猿升木勢」、「寒蟬吟秋勢」、「落花隨水勢」等,全都以自然之物喻之,唯美而詩意。

琴道

在儒家,作為「八音之首」的「正音」,古琴被寄寓了中國千年的正統思想和文化。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和,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體現在音樂審美方面,即五聲(宮商角徵羽)「大不逾宮,細不過羽」,彈奏中舍卻「煩手」(複雜多變),使人保持平和之心。

在道家,莊子認為音樂美的本質是表現「民之常性」,音樂美的準則是自然、樸素,音樂美的功用是抒發情性,娛樂人心。彈琴是為了求得弦外之意趣,要脫離俗世,用心靈去感受,以達到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由審美境界。

琴聲如水,承載千年之韻和賢者之思

GIF

END

本文圖片源片網路,文字源自網路編輯而成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其他媒體內容,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請權利人通過後台留言及時告知,我們會儘快妥善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柔情的水中,住著一隻乾淨的靈魂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