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甲風雲?:西班牙青訓,以及皇馬的拉法布利卡

西甲風雲?:西班牙青訓,以及皇馬的拉法布利卡

上上回書說到,拉瑪西亞作為西班牙青訓的標杆依然在尋找著下一波爆發的機會。然而,從小妖升級到老妖並不是只有天賦就夠了,還需要一群好老師(青訓營提供)、一波資金支持(俱樂部提供)以及一個有良好競爭氣氛的斗獸場用於打怪升級。

一個俱樂部能提供給青訓營的內部比賽畢竟是有限的,所以為了讓各家青訓的苗子們一起成長為參天大樹,西班牙足協就把孩子們召集到一起,打造了一個體系完備、組織精良的練級環境。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班牙青年聯賽系統,聊一聊西班牙的小妖養成計劃以及皇馬青訓營這些年發生的或驚心動魄,或鮮為人知的故事。

【U18也有三線作戰】

在西班牙,雖然7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就可以進入青訓營,但並不意味著孩子們從小就需要決定一輩子去吃足球這碗飯並且一條路走到黑。事實恰恰相反,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有多種人生選擇,各家青訓營在周一至周五每天一般只會安排1到2個小時的訓練,孩子們的其他時間和精力都要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當中。

所以,西班牙的足球小將們真正能在足球上撒歡的只有周末,因為每到周末他們就可以參加當地範圍內的一場聯賽。

其中,U8-U16青年隊一般參加的都是地區足協舉辦的聯賽,U8和U10的小朋友基本上還都是踢的七人制比賽。我們在前面章節不止一次提到了U12青年隊有半年一度的西甲承諾杯及其海外賽,不過這個為期一周的比賽也有著不少春遊秋遊和課外教學的感覺,本身嚴格來說也只是一個邀請賽性質的半正式比賽,甚至可以視為一次足球夏令營。

不過,等到小朋友們升入U18青年隊之後,很快就會體驗到成年隊老大哥們的辛苦和壓力。U18在西班牙青訓體系中是個重要的分界點,進入U18不僅意味著自己即將在足球和學業里做出最終的選擇,想吃職業飯的每場比賽都要爭取拿出最好的表現為未來鋪路,而且訓練時間增多、競爭壓力加大,就連三線作戰也來了。

和職業足球的發展初期一樣,U18的小夥子們曾經也只要每年參加一項全國範圍的比賽,那就是青年國王杯。這項比賽1951年建立,最初按照國王杯當時的命名叫做青年總統杯。首屆決賽在皇馬主場查馬丁球場舉行(伯納烏前身),不過皇馬青年隊沒能殺入決賽,反而是遠道而來的巴薩青年隊在這裡5比1擊敗了蘇埃卡,捧起了第一座青年總統杯的冠軍獎盃。

1977年,青年總統杯跟隨著成年杯賽的大形勢改名成了青年國王杯,並且沿用至今。巧合的是,改名之後的首屆青年國王杯決賽還是在馬德里舉行,不過比賽場地換成了馬德里競技家的卡爾德隆球場。而且,首都球隊的風水還是沒有什麼改變。這一年,又是遠道而來的巴薩青年隊在決賽里4比3艱難擊敗了薩拉戈薩,捧起了第一座青年國王杯的冠軍獎盃。歷史,有時候就是在不停的畫圈圈。

直到2017年,在這項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全國性U18賽事里,巴薩依然是奪冠次數最多的那支球隊,他們27次殺入決賽拿下了18個冠軍。不過,闖入決賽次數最多的並不是他們,而是老冤家皇家馬德里。皇馬青年隊28次殺入了決賽比巴薩多出了1次,不過多達15次都只是屈居亞軍,奪冠次數只有13次。

2017年6月,俱樂部名宿古蒂率領著皇馬U18 A隊在青年國王杯決賽里和馬競上演了同城德比。常規時間兩隊1比1戰平,加時賽皇馬的小夥子們連進3球最終以4比1的比分贏下了冠軍。是不是有種歐冠決賽的既視感?

就像職業足球的發展史一樣,隨著青訓在各傢俱樂部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西班牙足協發現僅僅一個青年杯賽已經不能滿足俱樂部不斷上漲的練小妖需求。於是,1986-1987賽季開始,西班牙足協建立了西班牙青年超級聯賽,由參加西甲聯賽的各傢俱樂部派出青年隊參賽。

沒錯,我們現在吐槽的「西超」其實早在30多年前就出現了,雖然只是它只是一項青年隊之間的賽事。

前兩屆賽事中,皇馬實現兩連冠,巴薩屈居兩連亞,青年西超名副其實。第三屆皇薩雙雙跌出冠軍爭奪,畢巴和奧薩蘇納包攬前兩名,上演了巴斯克人的反擊。第四屆皇馬捲土重來再度登頂,亞軍則換成了皇家貝蒂斯。

1990年,或許是因為成年隊踢西甲、青年隊踢西超實在是太怪異了,西足協終於決定將這項賽季更名為西班牙U19榮譽聯賽。而比賽的規則也進一步升級完善:參賽者年齡限定在了19歲以下,每支球隊最多只能報名4名超齡球員。

接下來的五個賽季里,畢巴、皇馬、巴薩這傳統三強各自拿下一次冠軍,塞維利亞兩次奪冠獨佔鰲頭。(塞維:我們青訓也是很牛的,五奪歐聯杯只是不值一提的一項小技能。)

不過,雖然比賽更加正規化,但這個聯賽最大的現實問題逐漸暴露在各傢俱樂部的面前:青年隊全國奔波打比賽實在是太花錢了,似乎有點不值當。於是,財政窘迫的巴拉多利德和拉斯帕爾馬斯分別在1993年和1994宣布退出該項賽事,而成年B隊和C隊分別在西乙和西乙B打拚的皇馬覺得已經可以滿足年輕人的練級需要,也乾脆一起選擇了退出。

西班牙足協急了,這項賽事沒有巴拉多利德和拉斯帕爾馬斯也就忍了,但如果沒有皇馬……好像面子上實在掛不住。於是,為了挽救青年聯賽於水火之中,西班牙足協又開始行動了。從1995-1996賽季開始,全方位、多層次的西班牙U18聯賽系統正式上線,其頂級聯賽的名字也正式確定為「西班牙青年榮譽聯賽」。

榮譽聯賽最初按照地區分為了6個小組,就近參賽既省下了俱樂部的開支,又讓17-18歲的孩子可以繼續兼顧學業。首個賽季,6個小組冠軍分別是拉科魯尼亞、畢爾巴鄂競技、瓦倫西亞、塞維利亞、皇家馬德里和特內里費。

對,沒有巴薩。這是因為瓦倫西亞大區當時沒有足夠的青年隊參賽因此併入了加泰羅尼亞大區,於是蝙蝠軍團的小夥子們從巴薩青年隊嘴裡搶下了小組第一……

不過從2006-2007賽季開始,瓦倫西亞賽區獨立出來變成了現在的7個小組,巴薩和西班牙人也從此均分了加泰區榮譽聯賽的冠軍。後來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2017-2018賽季榮譽聯賽每組固定為16支球隊,每個小組第一和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攜手參加季後賽,小組最後四位降級。

什麼,U18聯賽還有升降級?還有季後賽?嗯,沒錯,人家的青年聯賽就是這麼規範。

【升降級和季後賽】

先說升降級。

西班牙還有第二級別U18聯賽,叫做「西班牙青年國家聯賽」。該次級聯賽共分為21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前1-2名升入第一級別的榮譽聯賽。但是和成年隊一樣,U18 B隊無法升入A隊在打的同一個聯賽級別。因此,皇馬、馬競、巴薩這些球隊的U18 B隊都在參加這個青年國家聯賽。

此外,這個第二級別U18聯賽居然還能繼續降級,每個小組的最後2-4位將直接降入地區足協聯賽系統,和業餘足球聯賽直接掛鉤。

內德:想了解西班牙成年聯賽系統的詳細內容請從本欄目第一篇開始重新閱讀……

羽則:滾蛋!想了解詳情各位朋友只需要閱讀《西甲風雲⑨:西甲,為什麼沒有草根瓦爾迪》。

(圖)西班牙青年國家聯賽里的馬德里德比,U18 B隊版

再來說說季後賽。

1995年西班牙青年榮譽聯賽改革之後,雖然就近分組解決了資金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矛盾:每個小組都有冠軍,那麼誰才是王中王?於是,名為「西班牙青年冠軍杯」的季後賽同步上線。在首屆6個榮譽聯賽小組第一的較量中,皇馬一路過關斬將成功奪冠,延續著自己在青年聯賽歷史上的強勢。

此後,由於榮譽聯賽擴充到了7個小組,青年冠軍杯的賽制變得更加複雜:首先把7個分組冠軍再按照3+4抽成兩個小組,然後A組的3支球隊打個單循環、B組的4支球隊打個兩輪的單場淘汰,最後兩個小組的冠軍再比拼出總冠軍……

各俱樂部表示給足協跪了。

GIF

很快,球迷、俱樂部和足協都意識到了這玩意比NBA東西區還煩人,於是撥亂反正恢復成了足球世界慣用的套路:7個小組冠軍加上一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8支球隊聚在中立場地直接開始追對廝殺絕地求生。對嘛,這才是足球該有的樣子。

2016-2017賽季,皇馬在榮譽聯賽第五小組(也就是馬德里大區)奪冠,同一個小組的馬競作為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也入圍了青年冠軍杯。皇馬U18的小夥子們又是在決賽的加時賽里發揚了俱樂部的傳統美德,以1比0絕殺了衛冕冠軍馬拉加成功奪冠。

賽後,皇馬官網稱「咱們的U18 A隊拿下了2017年的三冠王」,說的就是榮譽聯賽第五小組、青年冠軍杯、青年國王杯這三個冠軍,也可以說是國內賽場上常規賽、季後賽、杯賽的完全制霸。

不過,這個三冠王並不包括歐戰,因為古蒂的球隊又雙叒在青年歐冠半決賽被淘汰了。

【進不了決賽的馬德里】

前面的章節我們也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歐冠和歐聯都有著相對悠久的歷史。但是,青年隊之間的正規洲際賽事,其實是個還沒出現幾年的新鮮事物。

2010年歐冠決賽之前,歐足聯試驗性地舉辦了一場「歐足聯U18挑戰賽」,由闖入決賽的國米和拜仁分別派出青年隊展開對決。在這次暖場性質的比賽里,國米青年隊憑藉羅馬尼亞小妖丹尼斯-阿里貝奇的梅開二度2比0擊敗了拜仁,簡直就像是後來歐冠決賽的預演。

順帶一提,這位阿里貝奇後來並沒能在國米站穩腳跟,連年外租期間還曝出了超速行駛、醉酒鬧事、訓練鬥毆等一系列醜聞,導致被租借俱樂部直接開除。2014年他回歸羅馬尼亞聯賽,2017-2018賽季效力於老牌球隊布加勒斯特星。

有了這次成功的實驗,歐足聯終於在2013-2014賽季開啟了青年歐冠的新挑戰。在青年歐冠里,32支參加歐冠小組賽的球隊都將派出自己的青年隊參賽,所有的分組情況都與歐冠完全相同。只不過,淘汰賽階段並非歐冠的兩回合制,而是單場定勝負,半決賽和決賽都在中立場地進行。

同時,因為各國聯賽最高級別青年隊的年齡限制各不相同,歐足聯將青年歐冠的級別定為U19,不過西班牙等國的俱樂部則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以U18青年隊為主。

首屆青年歐冠被歐足聯官方定義為「測試賽」,在這屆比賽里皇馬和巴薩都闖入了四強。不過,皇馬在半決賽0比4輸給了本菲卡止步四強,巴薩則1比0擊敗了沙爾克04。最終的決賽,加泰青年軍3比0完勝本菲卡,捧起了第一座青年歐冠的獎盃。

其次是「本國組」,歐足聯積分排在前32位的聯賽各自派出自己國內的青年聯賽冠軍參加這一小組。如果這個聯賽冠軍已經因為成年隊打入歐冠正賽有了資格,那麼順延給排名靠後的國家。因此,2015-2016賽季馬拉加U18在西甲季後賽奪冠就拿到了青年歐冠的參賽權,2016-2017賽季皇馬U18 A隊奪冠則把資格順延給了摩爾多瓦冠軍基希訥烏野牛。「本國組」的這32支球隊經過兩輪的雙循環淘汰賽,決出8支參加附加賽的球隊。

然後是「本國組」這8支勝利者和「歐冠組」的8個小組第二展開一對一較量,贏家進入16強。接下來繼續和以前的青年歐冠一樣開始單場淘汰賽,直到最後一個吃到雞的冠軍……

GIF

復不複雜?要不要命?

反正,我倆覺得這個讓人懷疑自己數學能力的賽程遲早有一天會改。關鍵是,球員面對這個賽程遠比球迷更痛苦,比如在整個歐洲飛來飛去的皇馬U18 A隊小夥子們。

擴軍後的2015-2016賽季,皇馬青年隊過五關斬六將殺入半決賽,1比3輸給了大巴黎。2016-2017賽季,他們再度殺入半決賽,2比4輸給了本菲卡(怎麼又是你)。青年歐冠舉辦了4屆,切爾西兩奪冠軍高居榜首,巴塞羅那和薩爾斯堡紅牛各奪一冠,皇馬身為進入四強最多的俱樂部(3次),卻連個決賽都沒打過。

當然,冠軍固然重要,但對於年輕球員來說通過比賽得到鍛煉機會其實更加重要。因此青年歐冠的誕生,其實確實是好事一件。

綜上所述,皇馬和巴薩等U18青年隊也都是三線作戰,從而在升級很快的初始階段瘋狂刷怪漲經驗,才最終成為了我們看到的一個個西甲球星。

認真看完前文的你或許會有所疑問,皇馬青年隊無論是歷史還是近些年的成績好像一點都不比巴薩差啊,為什麼感覺青訓營的知名度和頂級球星孵化率和拉瑪西亞相差甚遠呢?

關於這點,讓我們從皇馬青訓營的名字開始說起。

【皇馬青訓營,真的不叫卡斯蒂亞】

至今,仍然有很多媒體甚至皇馬球迷在談到皇薩之間青訓對比的時候,用「卡斯蒂亞」來對應「拉瑪西亞」。

但實際上,卡斯蒂亞真的不是皇馬的青訓營,而只是皇馬成年B隊的名字。

卡斯蒂亞,最早是一家名為Agrupación Deportiva Plus Ultra的馬德里業餘俱樂部,成立於1930年。1948年,他們為了獲取皇馬的資金支持,就和皇馬簽字握手成為了後者的子俱樂部。四年之後,這支球隊正式成為了皇馬的預備隊。

1972年,因為球隊名字里的那個贊助商Plus Ultra保險公司破產,俱樂部徹底被皇馬吸收並改名為了卡斯蒂亞。後來,他們因為打入國王杯決賽拿到過歐聯杯資格,也曾經由於足協制度改名為皇馬B隊。不過繞來繞去之後,從2004-2005賽季開始球隊還是重新換回了卡斯蒂亞這個名字。

因此,卡斯蒂亞就是皇馬的成年B隊,對應的是巴薩B隊而不是拉瑪西亞。真正跟拉瑪西亞對應的,是拉法布利卡。

首先,拉法布利卡(La Fábrica)名字的意思是「工廠」,這和直譯為「農場」的拉瑪西亞簡直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其次,和勞利亞諾-魯伊斯一手把拉瑪西亞推上歷史舞台一樣,拉法布利卡也有著一位靈魂工程師:米格爾-馬爾博。

俱樂部成立的早期,皇馬雖然也會培養年輕球員,但始終沒有完善的體系。馬爾博則是一個球員時代效力於馬德里當地業餘俱樂部Aficionados的小角色,這傢俱樂部就是後來的皇馬C隊(現已解散)。退役之後,馬爾博加入了心愛的皇馬俱樂部工作,並且說服了當時的主席伯納烏建立一個系統化和正規化的青訓中心。

於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皇馬的青訓營正式走上歷史舞台。這個青訓營最早的名字就叫做「馬爾博的爐子」,意思是在這裡可以錘鍊出足以讓皇馬一線隊受益的黃金。不過這個很像歐美RPG里某張地圖的名字似乎有點兒不太講究,所以「爐子」這名字沒用多久就正式更名為拉法布利卡,皇馬青訓的鍋爐房也正式升級為加工廠。

在之後的日子裡,馬爾博一直為拉法布利卡的發展與建設奮鬥了40多年。為了表示對於這位老人的敬意,如今俱樂部每年都會在馬德里舉辦由皇馬、馬競、赫塔菲、巴列卡諾這四支同城球隊參加的青年隊錦標賽,名字就叫做「米格爾-馬爾博杯」。

那麼,馬爾博這個工廠的成果究竟如何呢?

成立後不久,拉法布利卡就迎來了第一次井噴。從1955年到1965年的十一年間,皇馬拿下了八個西甲冠軍、一個國王杯冠軍和六個歐洲冠軍杯的冠軍。隊內的大腿自然是迪-斯蒂法諾和普斯卡什這樣的大神,但佩德羅-卡薩多、恩里克-馬迪奧斯、胡安-桑蒂斯特萬、馬努埃爾-委拉斯凱茲等十幾個來自拉法布利卡的孩子先後進入了皇馬的一線隊,其中超過半數都成為了主力球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拉法布利卡再度湧現了布特拉格諾等一大批好苗子,被稱為「皇馬五鷹」的他們升入成年隊之後完成了聯賽五連冠,開創了俱樂部歷史上的一個黃金年代。

再然後……偃旗息鼓。

之後的差不多20年時間裡,能夠從拉法布利卡走到伯納烏,並且成為長期主力的只有三名球員:勞爾、古蒂和卡西利亞斯。

而拉法布利卡的榮光也逐漸變得黯淡,名氣更是完全被巴薩的拉瑪西亞超越,導致現在的很多年輕球迷錯把卡斯蒂亞當做皇馬青訓營的名字。

這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拉法布利卡不出名?】

其實,拉法布利卡一直都在出產人才。根據歐洲一家權威調查機構在2013年發布的報告,拉瑪西亞以38名球員現效力於五大聯賽高居青訓榜榜首,拉法布利卡則以29人位居第三。雖說還有點落後,但完全不至於在名聲上有著天差地別。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巴薩因為夢三時期青訓營的頂級人才爆發之外,也和皇馬對於青訓的不同定位有著很大的關係。

第一,伴隨著足球經濟的發展,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皇馬開始經常斥巨資買入頂級球星。而在青訓方面,他們同樣很樂於收集半成品來進行後期加工。

媒體在羅列皇馬青訓的滄海遺珠時,經常會出現埃托奧、馬塔、內格雷多等人的名字。但實際上,他們的大部分都是經過了其他青訓營的啟蒙,轉而來到拉法布利卡。

埃托奧,出身於喀麥隆國內著名的足球學校卡吉體育學院,16歲時來到皇馬直接跳級進了成年B隊,也就是現在的卡斯蒂亞;馬塔,10歲加入了皇家奧維耶多的青訓營,15歲時來到拉法布利卡,兩年之後就升入了卡斯蒂亞;內格雷多,來自巴列卡諾青訓,已經升入一線隊之後才轉會皇馬,20歲的他同樣直接加入了卡斯蒂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甚至包括一不小心撿到的大寶貝。

比如,讓無數人愛上皇馬的「金童」勞爾原先加入的是馬德里競技的青訓營。然而,1992年馬競主席希爾覺得青訓營就是個虧本的玩意直接將其解散,皇馬才把15歲的勞爾撿回了家。

後來,勞爾在一年之內完成了從拉法布利卡到成年C隊、B隊、A隊的三連跳,成為了當時西甲歷史最年輕的出場球員,最終在皇馬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後來,莫拉塔同樣出身於馬競青訓營,轉道赫塔菲之後16歲才來到拉法布利卡。卡塞米羅更是21歲才來到皇馬,自然而然地直接進入了卡斯蒂亞。

正因為皇馬在收集青訓營天賦上的不遺餘力,使得很多小甜菜在拉法布利卡短暫停留之後就加入了卡斯蒂亞,也是在這個皇馬B隊逐漸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再加上巴薩B隊就叫B隊,皇馬B隊卻有著卡斯蒂亞這個特殊的名字,球迷會搞錯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由於皇馬一直在鋒線上收購巨星,因此能從拉法布利卡走上一線隊的基本以防守球員為主。

有人說,足球說到底還是比誰進球更多的遊戲,進攻球員當然比防守球員更重要。第一次成為皇馬主席的弗洛倫蒂諾,就說出了「皇馬應該重金收購齊達內這樣的進攻球員,給球迷帶來享受;然後把防守球員的位置留給帕文這樣的自家青訓,讓他們更好的成長。」

從此,弗朗西斯科-帕文作為球員的職業生涯,和「齊達內+帕文政策」徹底綁在了一起。

這樣的想法或許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天天強調這一概念你讓拉法布利卡的小孩們怎麼想。踢前鋒的會覺得自己永無出頭之日,踢後衛的升上一隊就要面臨著匹配前場巨星的壓力。

帕文自己就在那段時間拒絕了無數次媒體邀他和齊達內同框的建議,甚至一度賽後不願意接受任何的採訪。連博斯克都說「主席先生的這一概念太難為帕文了」,而帕文也在場上越來越害怕失誤,最終淪落到了西乙和法乙,31歲就選擇了退役。

第三,就像其他頂級豪門一樣,皇馬留給青訓球員的時間和機會真的太少了。對於前文所說的拉法布利卡前鋒少年們來說,難度更是噩夢級別。

現在的球迷們可能第一反應都是兩度離開的莫拉塔,但其實更可惜的或許是血統最為純正的皇馬人波爾蒂略。這位少年時期就加入皇馬青訓營的小帥哥,真的是走過了拉法布利卡的每一級青年隊,一共打入了超過700個進球,是皇馬青訓營歷史上唯一一位進球超過400個的球員。在相同年齡段的比拼中,波爾蒂略同樣打破了布特拉格諾、勞爾等一眾名宿的單賽季和單梯隊進球記錄。

升入一線隊之後,波爾蒂略很快就找到了進球感覺,首秀賽季10場5進球還有兩次絕殺的表現讓人彷彿看到了最合適不過的「勞爾接班人」。然而,巨星政策越來越強盛的皇馬顯然沒有讓他繼續成長的空間。於是,他先後被租借到了佛羅倫薩和布魯日。

在他租借之前,皇馬的鋒線是勞爾、羅納爾多、歐文和羅比尼奧。等他租借回歸之後,皇馬的鋒線是勞爾、羅納爾多、范尼和卡薩諾。無論哪一個,都是讓波爾蒂略絕望的名字。而他自己在異國租借里也極為不適應,最終傷心離隊後在西甲下游球隊里苦苦掙扎,33歲就結束了球員生涯。

所以,莫拉塔在加盟尤文和切爾西之後都取得了成功,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幸運。

【未來的發展】

不過,現在的皇馬對於青訓的態度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變。在佛羅倫蒂諾第二次擔任皇馬主席之後,造訪拉法布利卡的次數比起當年多了很多,對於青訓系統的投資建設也更加捨得批預算。

目前的拉法布利卡,有著10塊足球訓練場地,有天然草、人工草也有混合草皮,讓小球員們能提前適應各種各樣的場地。甚至,皇馬還自己搞了一個種植天然草皮的溫室,來保證每塊訓練場地隨時都處於最佳狀態。

這裡有可以容納6000名觀眾的迪斯蒂法諾體育場,梯隊也可以隨意在一線隊的空閑時間使用他們的所有配套設備,包括頂級健身房、傷病恢復中心、醫學實驗室等等。

雖然和巴薩一樣解散了成年C隊,但拉法布利卡除了卡斯蒂亞之外還有12支各級別的青年梯隊,每個賽季他們獲得的地區聯賽冠軍數量和拉瑪西亞幾乎不相上下。古蒂執教的U18 A隊正如前文所說,這幾年已經在與巴薩的競爭中全面佔據了上風。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那家統計青訓榜單的歐洲公司嗎?他們2017年又做了一次相同的調查,這次拉法布利卡輸送到五大聯賽的球員以41名登頂榜首,拉瑪西亞以34名緊隨其後。

——還記得前面說拉法布利卡過於看中半成品嗎?雖然厄德高和維尼修斯的故事還在繼續,但這裡也有了另一種可能性。卡瓦哈爾10歲就加入了皇馬青訓營,12歲被老佛爺親自帶到新訓練基地的揭幕儀式上說「這就是未來」,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足壇頂級的右後衛之一。

說到底,皇馬和巴薩對於青訓的定位本就有所差距,兩種模式談不上誰高誰低。我們也許在未來能看到拉法布利卡出現一次讓其聲名大振的人才井噴,也許不會。但對於皇馬來說,青訓不是一切,金元也不是原罪。

以半成品加工為主要培養思路的拉法布利卡,或許能夠開創豪門青訓的新紀元。

下期預告:有些記憶或許已經遠去,卻依然珍貴,比如拉法布利卡的最高峰——「皇馬五鷹」。

IOS打賞直通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德羽則說 的精彩文章:

TAG:內德羽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