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會「傷腎」的藥物,醫生還開給你吃?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腎臟是體內重要的解毒、排毒器官之一。當人體需要治療疾病時,需要服用不同的藥物,而藥物作為外源性物質,口服進入體內,絕大部分都要經過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這幾個過程。大多數藥物及其代謝產物主要經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泄,所以都會對腎臟產生一定影響,服用多種藥物後,藥物還會在腎臟發生相互作用,這就導致了藥物對腎臟的影響不但常見而且複雜。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關於藥物「傷腎」的原理,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些知識,避免損害嬌貴的腎臟。
1
為什麼藥物會「傷腎」?
有人會問,藥物進入體內經過很多器官,像胃、腸等消化道,絕大部分都被吸收了,到達腎臟的時候已經是代謝物了,為什麼還能產生有害的作用呢?
GIF
這是因為腎臟本身的結構和功能決定的,腎臟特別容易受到損害:
腎臟血流豐富,代謝旺盛,但是腎臟又只佔體重的0.4%,所以有毒性的藥物會大範圍地、很快地分布到腎臟;
藥物隨血液進入腎臟後,可以和腎臟的各級組織接觸,形成免疫複合物沉積;
腎臟濃縮尿液排出體外,有腎毒性的藥物及代謝物被濃縮,對腎臟損害更加大。
對於腎病患者,藥物引起的腎損害比正常人群還會嚴重,這是因為:
腎臟病本身導致很多藥物不能在腎臟正常排出,引起藥物蓄積;
腎臟疾病導致低蛋白血症,藥物遊離部分增加,從腎臟排泄增加;
腎血流量不足也會誘發藥物中毒性腎病變。
2
藥物「傷腎」的表現有哪些?
藥物性腎損害有輕有重,有的與藥物劑量有直接關係,用的藥物越多,產生的損害越大,例如一些抗生素,糖苷類、萬古黴素、兩性黴素B等造成的急性腎小管壞死;有的與藥物劑量沒有什麼聯繫,使用量非常少,就發生了「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
很多藥物是直接對腎臟產生損害,例如造影劑,但還有一些藥物間接「傷腎」:例如他汀類藥物可導致肌溶解,肌紅蛋白阻塞、損傷腎小管,而引起腎小管的壞死;另外一些藥物或代謝物在腎臟形成結晶,堵塞了尿路。
所以,當出現以下表現時,要尤其謹慎:不明原因的尿量減少、血肌酐升高、水腫、厭食、噁心、嘔吐等等癥狀時,如果在服用藥物,就必須及時就醫,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3
什麼樣的人容易「中招」?
既往存在腎臟疾病或腎功能不全者;
腎血流不足或血流灌注不良者;
高齡患者;
同時聯用多種藥物者。
4
既然會「傷腎」,為什麼醫生還要開給病人吃?
重要的知識點來啦!!!
藥物作為一種治療疾病的利器,有著一個難以避免的「不好」的屬性:藥品不良反應。什麼是「藥品不良反應」呢?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
基本上所有的藥物都會有不良反應,藥品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會對機體產生一些有害的作用。
但是,醫生衡量一個藥物是否可用,一定是對患者進行整體的評估後得出的。
對於一個存在"傷腎"風險的葯,用之,可能會傷腎,不用,可能對疾病帶來的後果更加嚴重!
很多腎友都知道,如激素(潑尼松、甲潑尼龍),長期大量使用會引起滿月臉、血脂血壓血糖升高、骨質疏鬆等,但是因疾病需要不得不使用,一昧害怕副作用而拒絕用藥,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帶來的後果更加嚴重!
所以,醫生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經常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權衡利弊」:
對於腎功能不好的患者,使用一個藥物,藥物治療疾病帶來的好處與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之間需要進行權衡:
首先選擇對腎功能無影響或者影響小的藥物;
治療藥物都對腎功能有影響,選擇影響小的;
治療藥物對腎功能影響比較大,但是不用藥,疾病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邊監測邊用藥;
治療藥物對腎功能影響大,但是不用藥,疾病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邊監測、邊治療(腎功能)、邊用藥。
所以,評估一個藥物能不能用,決定權應交給醫生,切不可由患者自作主張!
GIF
5
藥物「傷腎」能否預知?
有些藥品的對腎臟的損傷是已知的和可預測的,例如降壓藥物中的常用到的XX普利就是這類藥物,在用藥最初的2個月,會導致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水平波動,這是由於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導致的,醫生可以在用藥前就做出預期判斷。
有些藥品的不良反應難以預測,主要是過敏反應類,腎臟也可出現過敏反應。因為藥品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有非藥品因素及藥品因素兩類。前者包括年齡、性別、遺傳、易感性、疾病等;後者包括藥品的毒副作用、藥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藥物部分成份的影響等。因此,同一藥品的不良反應,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種族、不同體質、不同適應症、不同病理狀態的病人中可能表現不盡相同,再加上藥物及其製劑中某些成分的影響,問題更為複雜,這就是藥品不良反應不可預測的原因。
6
藥物「傷腎」要怎樣預防和治療?
藥物「傷腎」主要是過敏反應和腎臟毒性。
過敏反應一旦出現,醫生會應立即減量或停用可疑藥物並積極治療併發症;對於患者來講,就是需要積極進行自我監護,將用藥之後的反應報告給醫生,例如皮疹、關節痛、發熱等全身癥狀。當然有食物、藥物過敏史的情況,就診時一定要告訴醫生。
對於可能出現腎臟毒性的患者,患者需要清楚:
1. 如果既往有腎臟疾病,在任何專科就診時(尤其是非腎科的門診),需要把自己的情況全面地告訴醫生;
2.積極配合醫生的監測,做好各項腎功能的檢驗;
3.了解一些用藥知識:例如服用一些容易形成結晶的藥物,就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適量飲水,盡量做到既不讓藥物形成結晶,又不讓腎臟增加太多負擔;講究藥物的服藥時機;不要擅自服用藥物或保健品;不要擅自改變服藥的劑量和次數。
GIF
GIF
當然很多藥物的「傷腎」後果並不嚴重,不需要聞之色變,因噎廢食。因疾病需要服藥的時候,一定要遵從醫囑,不可擅作主張。
總結小筆記
「傷腎」的藥物並不可怕,需要患者和醫務人員攜手,合理使用合理監控,做到治療疾病、保護腎臟的「雙贏」。
本期作者:
廣東省中醫院藥劑科 王穎彥藥師
廣東省中醫院腎病科 揭西娜醫生
如有疑問,請在留言區留言和我們互動,如果覺得內容很不錯,就請為我們點贊吧!


TAG:傷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