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實力在日本海軍之上,最後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實力在日本海軍之上,最後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

北洋水師也被稱為作北洋艦隊,1888年正式成立。是晚清籌建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清政府每年撥出400萬兩白銀給予海軍建設。艦隊實力曾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鑒》排名,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國、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但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海戰給這個傳奇的海軍艦隊划上了句號,排除當時清朝落後的帝國政治制度,還有5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影響了這支海軍的戰鬥力,最終導致了甲午海戰的失敗。

一 削減經費。1888年,晚清政府覺得已經可以一勞永逸,不知道海軍是一個要持續投入、持續發展的軍種。在戶部尚書,即光緒帝老師翁同龢的主張下,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李鴻章只能通過在天津的兵工廠,給北洋水師生產炮彈。

二 黨派爭鬥。清朝後期,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言官和李鴻章為代表的北洋洋務派關係日益惡化。作為翁同龢的門生,光緒皇帝深受其思想熏陶,深以清流言官的意見為是。光緒皇帝認為李鴻章膽小怯懦,認為其在對日作戰上過於謹慎。於是1894年7月16日,光緒皇帝下旨,申飭李鴻章,令其將北洋的全部軍隊送上前線,準備作戰。

三 腐敗原因。 北洋海軍部分繼承了晚清軍隊落後的制度和習氣,水師後勤管理腐敗,福建人把持著整個艦隊日常職能,甚至在戰鬥中,管帶還在岸上嫖妓。

四 戰略軍備。 清朝身居文武要職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花費無數白銀建成的艦隊。北洋海軍成軍後,清廷便以為「自守有餘」,停止了繼續外購戰艦的海軍經費。在整個戰爭期間,北洋水師沒有明確和日本聯合艦隊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戰略,未制定出戰略計劃,日本海軍則制定了明確的作戰預案,是以奪取制海權為中心的海軍制勝的方案。從而使聯合艦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導致北洋水師戰略上陷於被動。而在海軍軍備,戰前日本聯合艦隊從總噸位、火炮配置、水兵數量、航速等方面,已經全面超過了北洋水師。

五 技術。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海軍缺乏帶反后座裝置的速射炮,是一個致命的技術缺陷。據統計:150毫米口徑速射炮每分鐘可5發至6發,而同口徑之剛性炮架的後裝炮每分鐘才1發。而日本聯合艦隊卻擁有大量速射炮,達150多門,日本艦隊充分發揮了速射炮的威力。北洋海軍另一個技術缺陷是缺乏與日本聯合艦隊抗衡的快速巡洋艦。航速太慢對北洋海軍的影響,交戰開始時表現為隊形轉向不利,難以協同作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史論人生 的精彩文章:

漢高祖劉邦手下僅僅次於韓信的五虎大將

TAG:談史論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