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兒童的智慧與情感,藝術不可或缺
藝術教育對教育系統和社會的主要貢獻,
在於強調個人和自我創造的潛能,
尤其在於藝術能和諧地,
統整成長過程中的一切,
造就出身心健康的人。
——羅恩菲爾德
在開始討論「藝術在教育上的涵義」這問題時, 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一項事實,那就是:就心靈、情感和精神的內涵而言,舉凡態度、行為、科學成就、缺乏在這世界活動的能力,以及數千萬心智和感情有障礙者均與教育有關。
心理學家認為:影響行為的只有兩種因素:遺傳和環境,但我們從經驗中得知,最佳的種子也不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因此,環境(或是最廣義的教育) 是影響我們行為的主要因素。
假使我們過著多彩多姿的生活,
那必是教育使我們領略到生活的意義。
假使我們過著合適的生活,
那是教育使我們在早年認識這一需要,
且在我們的心田種植了種子。
假如我們很安詳地生活著,
那是教育使我們認識到,
精神上的和諧是人生最重要的。
但假使我們內心不安寧,
那是教育中忽略了。
感情的生長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假如我們對多彩多姿的生活感到乏味,
那是教育沒能在我們的內心,
開拓理智的以及精神的反應,
而這些反應是欣賞萬變的生活所必須的。
假如我們過著自私的生活,
那亦是教育忽略了合群生活中基本要素,
即了解別人的需要。
假如我們不認為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個人是最珍貴的,而不論其種族、膚色和血統,那麼,教育最基本的一點便已失敗了。
在當前的教育系統中, 一切仍然以學習為依歸, 一般著重在知識的獲得;但我們非常了解,假如知識不能為一個心靈開放的人所活用,就不能對個人有益,亦不能對社會有所幫助。
我們只著重於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真正有助於成長的要素, 那些對個人情感、精神生活,以及在社會中和諧生存有關的要素。
在美國由於心理疾病患者的數日日益增加 (此乃任何國家中數目最龐大者),同時,我們不能直接了當地就把人當人來看待,在不考慮對方的國籍、宗教、種族、血統或膚色之前,這些都是令人驚懼的惡兆,這很明顯地顯示出:到目前為止,教育在它最富有意義的目標上已經失敗了。
我們雖在專門領域中獲至高度成就(尤其是科學成就),而提高了物質生活的水準,但卻遠離了情感和精神所需要的事物;教育介紹了一套錯誤的價值觀,使我們忽略了個人內心中最需要的事物。
在一個均衡發展的教育系統里, 強調每一個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都必須均衡地發展,俾能開發每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
藝術教育,如在兒童早期施行的話,便很可能造就出富有適應力和創造力的人; 否則, 便可能培養出雖有豐富的學識,但卻不曉得如何去應用,以致成為缺乏內涵,而且難以與環境融治相處的人。
由於感性、思考和感覺,在任何創造過程中均同等必要, 因而藝術就是平衡兒童的智慧與情感所不可或缺的工具。
∨
免費申請中國少兒美術
教師培訓demo課件
並可參與線上百萬播放爆品課堂學習
發現美 | 翻譯美 | 分享美
關注我們,讓更多孩子
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more


TAG:彩色斑馬兒童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