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教育反思與前瞻

國學教育反思與前瞻

現在國學教育因為受傳統教育慣性的影響,在教育過程當中太過於注重知識性、識記性學習,而缺乏國學傳統當中很重要的實踐性。在實踐當中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時候培養國學信仰文化,而這種信仰必須在實踐當中產生敬畏,在實踐當中也要有具體細節的執行,在每一個細節執行過程當中,要讓每個人從行為上真正有信仰,有道德,有原則,有敬畏感,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積累。

現代社會的浮躁導致教育浮躁和急功近利,所以現行教育給人的感覺就是只注重結果而缺乏對過程的重視。國學也是受到這種影響,比如家長非常看重能背多少東西,能有多少知識的積累,但是很少去關注到孩子行為上的改變以及他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是目前教育的硬傷,所以需要在這一方面有一個很好的改善。當然,這些改變是最難的,因為現在主流評判標準是強調所謂的分數。現行教育特別注重知識的灌輸以及成績的提高,卻忽略了智慧的啟蒙和開發,這是所謂傳統教育跟現行教育區別,古代教育,比如說漢字教育和經典學習,除了我們所講的信仰以及道德的養成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人要能夠有表達,有人與人的相處的能力以及對問題的多元思考與比較,注重智慧的生成。現在雖然也注重智慧,但是往往把智慧的過程給縮短了,特別期待有一個快速的智慧生成,就是所謂高效率,追求現成答案,而缺乏一個獨立自主的探索,也缺乏自我的發現,所以死記硬背就比較多,所謂的智慧生成,自我探索以及耐心等都是現行教育所缺乏的,所以就特別容易走捷徑,實際上,這也是對教育的一種反動,缺乏對教育規律的了解。

國學教育最典型的反動就是王財貴讀經班兒,比如說讓四歲的孩子就把大學中庸給背下來,實際上這種背誦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他缺乏真正的智慧,沒有任何智慧生成的過程,沒有元認知的過程,他只是純粹的機械訓練,就像訓練動物一樣的純粹記憶訓練。在二十一世紀,記憶學習已經過時了,他需要創造力,需要真正的智慧開蒙,而不是智慧結果的直接把握和記憶,這一點是我們現代人必須要明白的,不然的話,肯定要吃虧的。教育不是馴猴兒,教育不是讓人聽話,教育恰恰是解放人,讓人有自主獨立的意識,有完全的思想及人格解放,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奴性教育、灌輸教育以及催眠教育都是反動的教育!我們現在需要覺醒,需要讓現代人在國學的學習過程當中抵制陳舊觀念的影響,比如說禮制地壓制與人性的壓抑,這些都不是國學的本質,他必須要有一種自我的釋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張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無生死,無始終,無美醜

TAG:張張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