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到底有多好?看小舅子晉惠公怎麼戲弄姐夫秦穆公
晉獻公生前,由於寵幸驪姬,逼死了太子申生,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逃到了國外。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驪姬的兒子奚齊繼位,然而好景不長,臣子里克作亂,殺了奚齊,又立驪姬妹妹為獻公所生的兒子卓子為君,但是很快又殺了卓子。
晉獻公、申生、奚齊、卓子都死了,重耳和夷吾逃亡在外,晉國就出現了權力真空。
這時候,重耳和夷吾都想到了姐夫秦穆公,作為大國國君,秦穆公完全有能力左右兩人的命運。
秦穆公問公孫枝意見,公孫枝說:「夷吾妒忌心強,氣度狹小,就算回到晉國,估計也穩定不了局勢啊,我看還是扶持重耳吧。」
秦穆公說:「夷吾氣度小,當了國君,肯定君臣不和,那對我們秦國,就是好事啊,所以還是支持夷吾吧。」
當然不能白送,還要談條件。夷吾的謀臣欲芮代表夷吾答應了事成之後,就送上五座城池。
夷吾那個肉疼啊,不過還是在秦穆公的護送下順利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回到晉國,就派丕鄭過去跟秦穆公抵賴,說五座城池要推遲兌現了,大臣們都反對啊。
而且晉惠公還把里克給殺了,原因就是里克殺了兩任國君,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就會被認為是自己的同黨。其實殺里克主要還是晉惠公之前答應了里克的汾邑封地,殺了自然就不用兌現了。
公元前647年,也就是晉惠公上台的第四年,晉國發生了饑荒。晉惠公召集群臣開會,一致認為得向秦國借糧。可是答應人家的五座城池還沒兌現呢,秦國會借嗎?
餓死事大失節事小,好死不如賴活,還是借吧。
秦穆公也召開了會議。公孫枝覺得,還是要借,幫助他當上國君,本來就有恩,現在又借糧,只要他良心沒被狗吃了,都應該懂得報恩吧。百里奚也贊同借,畢竟這是天災,誰還沒有個困難的時候?
於是秦國大批糧食往晉國運,從黃河到汾河,絡繹不絕,歷史上稱為「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也就是剛過了一年,秦國鬧饑荒,真是被百里奚烏鴉嘴言中了。秦穆公派人到晉國借糧。
晉惠公說:「不借!」
多不要臉,五座城池沒兌現就算了,上次借的糧還沒還呢,現在恩人有難,竟然不借。
晉國的慶鄭都看不下去了,找晉惠公說理。晉惠公的舅舅說:「反正都欠那麼多了,還這點也沒意思,乾脆就賴到底吧。」晉惠公果斷不借。神邏輯啊。
秦穆公怒了,效果很嚴重。公元前645年,發動了韓原之戰,直接活捉了晉惠公。
秦穆公夫人不幹了,好歹弟弟也是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說俘虜就俘虜呢?求丈夫把他放了。
可是秦國大臣又不幹了,這種人,千刀萬剮都是輕的,怎麼能說放就放呢?
最終,秦穆公還是聽從了公孫枝的話,把晉惠公放了。
後來又過一年,晉國又鬧饑荒了。
秦國還是給晉國借了糧食。要說最後秦始皇能統一全國,也說明從秦穆公這就開始了大局觀的胸襟啊。
不作就不會死,最後晉惠公還是因為自己的小氣和各種抵賴,在晉國眾叛親離,晉國又接回了公子重耳。重耳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這是後話。
後來秦晉兩國又開始了互相通婚,才開始了真正的「秦晉之好」。


TAG:Leisure雷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