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汝窯打Call,六個問題了解真正的汝窯器

為汝窯打Call,六個問題了解真正的汝窯器

中國自古有君子佩玉比德的文化傳統,汝窯特有的玉質感和內斂的寶光符合文人的審美標準,一經問世便為歷代皇室珍藏。直到如今,能夠收藏一件傳世量稀少的汝窯也成為了瓷器愛好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藝術商業》1月刊「昂貴的汝窯」就為"汝窯"打Call,邀您共賞那些稀有的美麗。

北宋 汝窯青瓷膽瓶,台北故宮藏

Q1:汝窯的工藝特點是什麼?

與當時並存的其他主要窯口相比較,如宋官窯、鈞窯、定窯、哥窯、耀州窯等,汝窯的製作不同之處,就是它的工藝特點。汝窯造型力求簡約實用,不再追求傳統造型的堆塑和煩瑣的裝飾,如宋影青、越窯、耀州窯等一些產品的工藝模式。汝窯瓷器因是宮廷用品,是當時先進文化的代表,所以具有引領作用,從而影響了後世瓷業的發展方向。已知汝窯器型有瓶、尊、壺、燈、爐、碗、盤、洗、奩、水仙盆、立體獅子等。另外,個別器物上還有銘文,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等器上,應是奉華宮專用物。「蔡」字見於碗、碟、洗上,有的字口內殘存微量金粉。

Q2:汝窯的顏色是如何燒造出來的?

汝瓷釉色多樣,屬於青瓷類,細分有天青、粉青、青綠、豆綠、天藍、月白等。其釉面滋潤柔和、質感如玉,似酥油閃光。配釉原料主要是當地的黃金土、黑長石等,內含有三氧化二鐵,加入瑪瑙粉末後,和水攪拌均勻,呈乳濁狀,沾到胎體上陰乾,適時入窯。入窯後嚴格火控,窯內完全處於還原氣氛,即一氧化碳之中,這個還原劑能奪取三氧化二鐵中的一個鐵原子,使之變成氧化亞鐵,與瑪瑙、長石等相融,生成新的青色化合物,便成了汝釉。由於掌控火候和胎體、釉漿配方比例及其他操作方面的差異,便形成了釉色表面的差別。

2015年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IV區出土的北宋時期瑪瑙,可佐證汝窯在燒制時加入了瑪瑙粉末

Q3:汝窯是當時領先制瓷技術的代表嗎?

汝窯的胎體並不先進,屬半瓷半陶的硅酸鹽類。胎體有吸水性,色泛黃灰,鬆軟有細孔,就是俗稱的香灰胎。汝窯的雅美全憑汝釉的包裝。因胎體鬆軟,所以敲擊聲發木,無悅耳之音。

北宋 汝窯天青釉橢圓水仙盆上的「芝麻釘」

吉林省博物院藏

「汝官」是支釘燒,支釘是用耐火材料製成的,就是當地的鋁釩土。燒成針狀支釘後,根據器物大小、形狀,將其粘在墊片(墊餅)上。支釘一般都是單數,個別可有雙數。將其放入匣缽內,遍身施釉的器物放在支釘上,蓋上缽蓋,用耐火材料泥封,燒成後取出。器物隱蔽處只留下小的釘痕,使器物顯得完美。器物上留下的疤痕,古人稱之為「芝麻釘」。另外,較大的一些器物,有的用支線釘,支線釘痕成短線狀,位於圈足根部內側。以所見汝窯器物看,除支釘燒,還有墊燒和圈足露胎燒,胎體有手拉胎和模製。汝瓷的最大特點是「粗糧細作」,胎土和釉料都是「就地取材」,胎土粗劣,又沒有掌握使用溶劑的技術,便在釉料上下功夫,破天荒地使用當地產的瑪瑙入釉,這是大膽的創新。特別是在「火控」方面,製作者摸索出一套完美的、適用於「此胎此釉」的燒制工藝。論材質、條件,其他幾大名窯都優於汝窯,但卻汝窯為「魁」,這就不能不歸功於「工匠精神」。

五支釘墊圈及支釘墊餅

匣缽

Q4:汝窯只有小器型嗎?

宋代汝窯是當時宮庭指定用瓷,工藝精湛,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明代王世懋在《窺天外乘》中說:「宋時窯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師自置官窯次之。」他支持「汝窯為魁」的結論。

汝窯一般器型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超過30厘米的極少,故有「汝窯無大器」之說。現在看來,這些說法不夠準確了。據多年觀察,民間對汝瓷的收藏不少,這絕不是真、假不分,是確真無疑。幾十年來,出土的不少,超過30厘米的大器也並非無有。

從瓷片斷面可看到汝窯胎體呈黃灰色,即香灰胎

Q5:汝窯釉面開片是燒造失誤造成的嗎?

汝窯釉面有開片,是胎體與釉面的膨脹係數不同導致的。不同式樣的開片,便成了汝瓷的重要裝飾。有的細密,互相交織疊錯;有的如魚鱗,有的似蟬翼,有的直長如枝條,被稱為冰裂紋、蟹爪紋、魚籽紋等,既具象又抽象,充滿神秘感。在有些釉面的開片紋路中,有深淺不一、成簇、成片的黑色沉澱。還有一種釉面的玻化程度很高,呈透明的玻璃質感,開片細碎,與乳濁釉明顯不同。

釉面開片本是產品的缺點,但自古就受到文人雅士們的青睞,成了審美鑒賞的一種標識。但有少量汝窯,釉面光潤無開片,或開片輕微,人的眼睛不易發現,古人認為這種汝窯更優。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釉面

釉面裝飾還有氣泡,古人讚美它「寥若晨星」。汝瓷釉漿主要成分是黃金土,含有微量三氧化二鐵,與窯內一氧化碳(還原氣氛)接觸後,有的氧原子與其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成為氣泡,排到外面,在液態的釉面上留下點狀泡痕。有的氣泡在釉液里尚未釋放出來,但窯已停火,窯內溫度尚好,小氣泡便聚結成大氣泡。待窯溫緩慢下降後,釉面凝固,稀疏的大泡留在釉下,便成了「晨星」,為此賞者點贊有加。

Q6:如何甄別汝窯?

汝窯工藝早已失傳。20世紀50年代河南就有組織地研究、複製汝瓷產品,並獲得成功。改革開放後,由於收藏熱的興起,河南等地有私人小窯也仿製汝瓷,並且作舊,冒充宋汝騙人。要想認識真的「宋汝」,必須見真器,手拿把掐,將型制、質地、釉色、紋片等工藝特點牢記在心,手感重量和溫度都要體驗。只有記住真的,才能辨別出假的。一般來說,辨別可分以下3步。

一看形制。看「宋汝」中有沒有這種器形的東西,如果釉色質地等其他工藝與「宋汝」均相同,那麼這件東西就是新發現的宋汝新器形。不過,現在大多是造偽者為迎合收藏者的心愿,造出的一些奇形怪狀的「汝瓷」;也有的是仿造早已發表過的、大家所熟悉器形,然後酸咬,作舊製造「真相」。

二看質地。用手指輕彈,如聲音不發木,手感不對,或輕或重,支釘痕過白或過臟,釉面有人為的傷痕或油污,都要警覺。老東西不一定都臟。「宋汝」工藝精巧,有自然的「包漿」,釉面往往出現未化開的瑪瑙顆粒;胎色黃灰,不密實,鬆軟。「宋汝」瓷面光潤,自然不刺眼,如果釉面雖不刺眼,但手感發澀,或有刺鼻的味道,就要警惕了。當代仿品一般都是胎體較薄、較堅硬,敲擊發聲較高,沒有自然包漿。

汝窯釉面的氣泡

三看氣泡。「宋汝」用柴燒,裝窯用匣缽,火力漸進,燒成停火後保溫好,缽內冷卻慢,小泡有機會聚成大泡,故氣泡稀疏,「寥若晨星」。新仿品多用電爐或氣爐煉製,氣泡現象與宋汝瓷不同,或小泡密集或看不見氣泡,或泡大而眾多。

對藏友來說,索到一件「宋汝」真器,並非易事,往往追求一生而不可得。這樣看來,不如收藏真品下一等的大師之作,百年之後,它也就成了文物。

文 /劉東瑞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原秘書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商業 的精彩文章:

戊戌狗年來臨,有哪些汪星人大展?

TAG:藝術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