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瑞波:向雍正皇帝學習「用人為本」

李瑞波:向雍正皇帝學習「用人為本」

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和發達的影視劇傳播,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的過渡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得到學界和大眾的認可。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大清朝從康熙晚期的「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到乾隆盛世的開創具有關鍵性作用。

改革開放三十年,從創業者挖到第一桶金到能否成就百年基業,不少民營企業的第二代正處在「雍正式」的轉型時期。第一代的「機會型」成功積累了過剩的產能,產品同質化競爭導致利潤下滑,人才不再是「家天下」的奴才,鮮有「忠誠度」可言,企業蓬勃成長的景象漸漸遠去,管理團隊暮氣沉沉......這一切與當年的雍正所面臨的局面除了「大小」不同,氣象何其相似?

雍正反對因循苟且。雍正帝認為他即位時「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屢屢告誡臣下,不可「因循玩愒」。除了在做皇子時積累了改革的膽識和治國的韜略之外,其用人的才能在大清朝皇帝中幾乎無出其右。

雍正: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

用人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雍正只用符合標準的人為官。這個標準就是「清、慎、勤」。

康熙早期勵精圖治,也曾重用過「于成龍」這樣的清官,但過了五十歲開始奉行「清靜無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疏於整飭吏治,官場貪污半合法化。

雍正則不然,一位姓錢的御史一直在混日子,為了應付差事上書「建議尼姑還俗......」被雍正在奏摺上批示「鄙瑣庸迂」,即刻退休。

用什麼樣的人?怎樣用人是第二代企業家實現轉型跨越的根本!

雍正最煩拍馬屁,史書記載:世宗不喜諂諛之言,有所聞必斥之。

重臣李維鈞為拍皇帝馬屁,寫奏章請皇帝批准雍正心腹戴鐸的侄子邢台知縣戴天球,在職守孝免得「辭職丁憂」,這是皇帝給優秀的官員的恩賜,雍正批示:戴天球乃昏愚無知之人,朕當日在藩邸時因其粗蠢,以其為笑具......。痛斥了李維鈞。

相反,孫嘉淦上書「請皇帝親骨肉」,氣的雍正拍桌子瞪眼,卻因為孫敢說真話給予重用。

在「一言堂」的決策機制下,用人不情緒化是很難得的品質。

「公平」用人。

雍正在李維鈞關於戴天球在職守孝的奏章最後批示到:朕並無異於人處,惟「公平」二字可以自信耳。

這在處理年羹堯的問題上也是如此,年羹堯與雍正關係密切無論如何都不至於「功高震主」,而在於不處理年羹堯有失公平。

「以身作則」用人

用人「清、慎、勤」,雍正自己更是以身作則。

雍正是一位節儉的皇帝,他主張節約,反對浪費。清初皇帝有進貢象牙席的制度,象牙席不僅材質貴重,而且工藝複雜,所以雍正即位後,廢除這一制度。

用人惟才

主要用人長處,不以道德、小節苛責。

在位13年批閱奏章360卷,41600本,一千多萬字。這些數據足以證明這位皇帝的「慎」、「勤」,正是皇帝的作風,有這樣的皇帝下面的官員哪個還敢敷衍了事、怠慢政務?

漢臣張廷玉則是「清、慎、勤」的典型。為官清廉、做事謹慎井井有條、工作狂。被雍正任命為「首席軍機處大臣」!

作為二代企業家面臨的團隊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與父輩打天下的「老臣」,一部分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吸納的經理人。這兩個類型基本不能融合,平衡是上策,以事試才,逐漸建立變革的班底。德才之論不宜割裂發展階段獨立存在,只能在「選人」和「擢升」關鍵環節體現,而不是在現有狀態下洗牌。

— 完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珍謀鈞略營管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珍謀鈞略營管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