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人一代書兼畫,三絕風流筆有花

詩人一代書兼畫,三絕風流筆有花

孫星閣 (1897—1996)學名維埡,字先堅,號十萬山人。是畫壇中享年最高的壽星,又由於他身懷詩、書、畫三絕,由此人稱他為星翁、畫翁、詩翁、書翁。

1897 年光緒二十三年十五日(西曆十二月八日)出生於廣東揭陽榕城鎮。父親孫樹梅,精醫理,喜書畫。

1916 年在榕江書院(今揭陽一中)讀中學。

1919年 中學畢業,始遊學於上海。

1920年以優異成績考進南方大學,專研周秦諸子之學。

1921年轉國民大學文學系。於上海《心聲》雜誌刊登作品。與任堇叔、呂選青等一同發起組織停雲書畫社。著作《先賢論性綱要》出版。

1923年與于右任、洪畿、馬貽、任堇叔、呂選青等創辦藝苑畫社。

1925年與查煙谷、葉伯皋、孫雪泥、田恆等組織上海書畫聯合會。任上海國民大學藝術主任。與丁日昌同宗後裔丁蘭芳在揭陽結婚。

1926年為查煙谷主編的《近代題畫詩選》寫序。

1927年畫作《梅花高士圖》被刊登於《近代題畫詩選》。

1937 年二月,著作《中國性論綱要》由廣州天鐸書社出版,廣州開通書局發行。

1947年協助揭陽榕城當局在牙前商會開辦書畫義展。十二月,在香港勝斯酒店辦畫展。(十一月三十日至一月二日,後現再續兩日。)

1948 年設書畫展於廣州中山圖書館,獲詩詞家桂玷、畫家高劍父、陳樹人稱許。《孫星閣畫集》出版。

1949年底到香港定居。

1952年《題畫詩選》出版。

1955年應南洋文藝界之邀,遨遊星馬,並展覽書畫,盛極一時。

1956年二月,赴新加坡籌備展覽。四月,在新加坡是華總商會舉行畫展,轟動一時,香港《星島日報》、新加坡《南洋商報》、《星州日報》、《雷報》、《循環報》、《工商報》等各大報章大篇幅報道盛況,麗的呼聲電台錄音播出。八月,赴吉隆坡,在潮州八邑會館舉行畫展;上海《良友畫報》(7期)刊出其近作《月明林下美人》,由於右任題詞。十月,在榕城惠安公會舉行「惜別書畫展」。《星檳日報》、《中國報》等皆有報道。蕭遙天為畫展寫,題為:。 南遊詩草》出版。

1957年四月,上海《良友畫報》(14期)專題介紹,並登出他與李鐵夫的合照。 離開榕城前寫了(二首),抒發其不舍之情。 二度過中秋閨月,寫詩。

1958年為田曼詩的東南亞畫展寫序。 《十萬山人題畫詩草》、《文蘭詩稿》出版。

1967年在香港大學會堂設展覽。

1972年大型畫冊《十萬山人詩書畫選集》出版[林樹基編:《十萬山人孫星閣詩畫選集》(香港:蘭竹山館,1972)]。

1974 年《十萬山人梅花詩三百草帖》刊行。

1975年《梅花一樹十分春》編集完成。

1977 年五月,於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鐵篆山水首次面世,畫展前一個月,香港《華僑日報》的華僑文化幾乎每天都有預報及宣傳,五月十日,畫展正式開幕,香港名大報章均作報道,《天天日報》更大幅報道。、、、、等詩文陸續發表。

1979年揭陽孔廟重修,為孔廟書寫「欞星門」石刻橫額。應揭陽政府之邀,參加「海內外揭陽名畫家畫展」。

1981年認識蕭暉榮,以後來往甚密。與饒宗頤、蕭遙天、蕭暉等數次雅集合作。

1982年為「周昌毅、黃幻吾、蕭暉榮國畫聯展」題詞,並題蕭暉榮,及合作《迎喜圖》。聯同饒宗頤、楊善深、鄧家鎮等十多位畫家為蕭暉榮的《梅花》長卷題跋。

1983年蕭暉樂陪同探訪趙少昂,趙少昂細心品鑒《十萬山人詩書畫集》和《十萬山人梅花詩三百首》,甚表敬意。

1985年十二月三日,劉青山、孫銳卿的文章發表於汕頭《汕頭日報》。在蕭暉榮與《文匯報》聯合為劉海粟舉行的壽宴上認識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劉海粟。經蕭暉榮推薦,黃胄擬在炎黃藝術館收藏其作品。

1986年蕭暉榮把其作品、畫冊推薦給香港藝術館館長譚志成,後來該館收藏其作品三件。

1987年香港《文匯報》之中國書畫版專題介紹其書畫作品。香港《東方日報》報道其參選「夢幻成真」敬老計劃,捐出書畫作義賣。

1988 年香港《文匯報》於新聞版和教育文化版再有專題報道。

1989年任香港書畫學會(八月十五日成立)顧問。探訪揚善深,併合照。在香港藝苑認識黃永玉,黃永玉甚欽佩其作品,並第一次為其寫真。

1990年歷年作品獲香港藝苑全面推介,黃永玉深為讚賞。閨五月初五,黃永玉在香港藝苑再為其造像。由香港藝苑出版社出版的《香港藝苑》推薦其作品。虛白在香港《收藏天地》五月號撰文:。五月,書法作品展出於「香港書法——香港藝術館藏品展」。與蕭暉榮同訪居香港半山的黃永玉,並為黃永玉的長卷題跋。

1991年三月,黃永玉為其撰文。周昭京在《潮山名人採訪錄》(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撰文。澳州電視台全球性電視節目「BEYOND」書法專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高尚仁發表的「書法與人生」電視錄影,介紹其書法藝術,並作全球廣播。 四月,《文匯報》專欄作家鄧偉雄文章連載發表。《汕頭日報》、香港《華僑日報》、《中國書畫報》再次刊登其作品,並專文報道。

1992年二月十五日,施姬在香港《當代月刊》撰文:。《香港商報》、《香港經濟日報》、《當代月刊》刊登專論。

1994年《文匯報》、《香港快報》、《揭陽日報》再次發表其作品。

1995年楊善深到訪,併合照。

1996年一月二日,在香港觀塘住所與世長辭。

孫星閣的詩、書,畫在海外享有很高聲譽,名家評他的畫;「其深似黃賓虹,其放似齊白石,其點似米元章,其筆似王叔明,其幽似石溪,其遠似石濤,雖然有似與似,至於不似,則為山人所獨至,非恆人所可窺撫者矣。」他的畫以花卉山水為主。山水則是巨擘。

孫星閣星翁還擅長畫梅、蘭、竹。章太炎題其梅花冊說:「近作梅花集囑題,寫梅以花冠和尚為開山祖,現世不見。宋代寫梅為四君子之一,元代寫梅尤盛,蓋梅花其品至清,多出高人逸士之作。余不能畫,不知君之寫梅所宗,此集用筆得梅之古峭,深契於篆,為書為畫,當成名作,不待吾文,世有知音。」徐枕亞評其梅說:「江梅花發正陽春,十萬山人梅化身。」郁達夫謝十萬山人贈梅花畫特賦詩云:「十年不見山人面,寄得梅花來故人。夢裡不知春色相,圖中猶見老精神。筆花數點開天地,不影一枝凈無塵。子固補之多應俗,梅花君是舊前身。」

他自己也說畫梅者,愛其清麗瀟洒,霜姿傲骨也。因此名人評其畫梅是「山人寫梅,冰雪精神,金玉氣骨,與梅合德,畫梅聖手」。 孫星翁喜蘭之孤高幽雅清香。他自己說:「我畫蘭六十年,植蘭數十年」,又見他愛蘭之深也。他的《空山雨後幽香圖》,畫出空山新雨後,蘭秀幽香的新貌。公孫長子贊其畫蘭圖:「南朝風格蘭成筆,一色旂旗十萬山。」白龍山人王震譽他的蘭畫為「天下第一蘭家」。孫星翁愛竹之氣節傲立,他畫的竹從形象表現出竹的性格,表現出他本人對竹的形象有一種精神寄託的藝術感染力,正象他自己所說:「我畫竹,不求逸,只求我心中有竹。」這種竹,畫中有他藝術詩意的更深的意境。

孫星翁的詩如畫,詩如《雪夜尋梅詩》:「霏霏雨雪玉遙岑,寒夜聞香何處尋,思見美人猶未見,一潭清影水雲深。」讀了叫人見傲霜凍雪的梅迎雨雪盛開,她的性格亭亭玉立倒映在清潭之中,又美又秀,可愛可敬。

孫星翁的書法造詣很深,蘇世傑在為他《十萬山人梅花草詩三百草帖》序中,從書法角度高度評價他的成就。蘇說:「如鐵如鋼,若戟若戈,寶劍橫磨氣不可當,其奇其妙,變化無窮,靜如古樹纏藤,動則龍蛇竟筆,與張顛、孫過庭、懷素、黃山谷、米南宮各樹一峰。」日本政治家、文學家犬養毅曾評他詩、書、畫三絕說:「詩人一代書兼畫,三絕風流筆有花,落墨蔽天搖五嶽,種梅移月是仙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山水畫里的PS筆刷——皴法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