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雜釉彩、素三彩、琺花瓷器系指不能歸於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顏色釉瓷器等大類的高、低溫釉、彩瓷器。這些瓷器均需要兩次或多次入窯焙燒而成,即先燒高溫釉、彩,再燒低溫釉、彩。


延續與創新並舉的雜釉彩瓷器?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明成化 礬紅地綠彩纏枝靈芝紋雙耳三足爐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主要指兩色釉、彩瓷器,其中絕大多數品種在明初洪武、永樂、宣德時期已有燒造,成化時期得以延續,如白地醬彩、白地綠彩、白地礬紅彩、白地黃彩、黃地紫彩、黃地礬紅彩、黃地綠彩瓷等。成化時期還見有礬紅地綠彩、灑藍地孔雀綠釉瓷等,這兩種均屬於成化御窯首創。


恬淡的素三彩瓷器?

素三彩瓷器原則上系指含有三種或三種以上低溫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極少量紅彩的瓷器。由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喜慶,屬於葷色,其他色彩屬於素色,因此,不含或基本不含紅色的彩瓷被稱作「素三彩」。這裡的「三」是「多」的意思,並非指只有三種顏色。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明成化 素三彩鴨式香薰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出土

素三彩瓷器系受唐代以來低溫鉛釉陶器的影響、從不含或基本不含紅彩的雜釉彩瓷器發展而來。其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此後,經歷了明代正德時期、明代嘉靖萬曆時期、清代康熙時期三個重要發展階段。


顏色豐富的琺花瓷器?

琺花又稱「琺華」、「法花」、「法華」等,系創燒於元代山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的一種中溫釉窯器,盛行於明代,清代逐漸衰退。其釉色以黃、綠、藍、紫為主。北方地區所燒造琺花器的胎均為陶質,明代中期景德鎮用瓷胎仿製成功。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明成化 灑藍孔雀綠釉錐拱龍紋盤 台灣清玩雅集藏

琺花釉系從我國傳統低溫鉛釉發展而來,二者的化學組成基本一致,只是主要助熔劑不同。鉛釉以黃丹(氧化鉛粉)作主要熔劑,而琺花釉則以牙硝(或稱火硝,即硝酸鉀)作主要熔劑。前者屬於PbO-SiO2二元系統,後者則屬於K2O-PbO-SiO2三元系統。二者雖都以鐵、銅、錳、鈷等金屬的氧化物做著色劑,但琺花釉的顏色種類比低溫鉛釉更豐富,琺花釉中的碧藍、金黃、孔雀綠等色,在低溫鉛釉中未曾見有。

成化御窯的雜釉彩、素三彩與琺花瓷器

明 琺花鶴穿花紋罐 大英博物館藏

琺花器需採用兩次燒成工藝,即先以一千兩百攝氏度左右高溫素燒,然後再施釉入窯經中溫釉燒,溫度在一千至一千一百攝氏度左右。

「立粉」(或稱「瀝粉」),是琺花器最具特色的裝飾工藝。其做法是將精細的泥漿裝入帶有細管的袋子,然後擠壓泥袋,使泥漿從細管中緩緩湧出,在器物胎面上勾勒出凸起的圖案輪廓,晾乾後入窯素燒,出窯冷卻後按需求填入各色釉料,再入窯焙燒而成。



原文作者:呂成龍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6年11月刊《柔和淡雅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概述》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白髮簪花不解愁,明朝皇后葬墓中的「簪」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這「節」「骨」「眼」竟是中國管樂器的鼻祖……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