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一位攝影愛好者,這是我在 iPad Pro 上處理照片的工作流

作為一位攝影愛好者,這是我在 iPad Pro 上處理照片的工作流

編者按:本文來自少數派,簽約作者Zac,授權 36kr 發布。

最近兩年,在雙鏡頭、機器學習等技術的加持下,手機照片的質量提升很快,Google Pixel 2 人像模式的畫質甚至已經能與高端單反相媲美(儘管 Pixel 2 仍然只有一顆前置鏡頭)。就算是一些中低端手機的鏡頭,也足夠應付絕大多數的拍攝需求。許多人家裡的單反、無反(或者微單)等數碼相機因此長期閑置吃灰,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兩次。大家傾向於使用手機拍照的另一大原因,就是相機照片難以被導出,這是後續進一步修圖和分享的一個不小障礙。

不過相機畢竟還是相機,它能適用的範圍更廣,而目前的手機攝影,一旦遇到夜間低光、高明暗對比、運動照片拍攝等情況,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把相機用起來,更方便地給相機照片修圖並把它們分享出去,大家不妨試試使用 iPad Pro 來處理相機拍攝的照片,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為什麼要在 iPad Pro 上處理?

Retina 大屏與 Apple Pencil

如果要問 iPhone 與 iPad 在當今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那肯定是屏幕大小。iPad 的大屏決定了它和 iPhone 是不一樣的,有些應用更適合在 iPhone 上使用,而有些卻能在 iPad 上獲得更完美的體驗。修圖類的應用就是後者的一個典型。手機屏幕的尺寸太小,必須依靠放大操作來查看細節,而把雙指拉開的放大操作在這樣的小屏上又很不方便。在換到屏幕更大的 iPad 上後,這樣的問題便不復存在了。而且 iPad Pro 還可以配合 Apple Pencil 使用,更方便地做到精細的修整。

iPad Pro 與 Apple Pencil

強勁配置與豐富應用

由相機拍攝的高像素照片,體積往往會比手機拍攝的大上不少,倘若還是拍了 RAW 格式,那動輒幾十兆的文件可能會讓前代 iPad 們卡上一會兒。好在 iPad Pro 的強勁硬體可以為複雜的圖像處理提供可靠的支持,而 2017 年新款 iPad Pro 的圖像性能更是在 64 位 A10X Fusion 晶元的加持下,提升了 40%。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必為了能隨時處理手頭的照片而背著筆記本電腦到處跑了。

新款 iPad Pro 的圖像性能比上代提升了 40%

同時,得益於 Apple 龐大的市場份額,iOS 平台上的圖像處理應用數不勝數,其中有不少專門針對 iPad(Pro)做了適配與優化,甚至還有一些應用是專為 iPad(Pro)打造的。一些比較知名的圖像處理應用包括 Affinity Photo、Pixelmator、VSCO、Snapseed、PS Express、潑辣修圖等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求自由選擇。

高效整理與便捷分享

你可以使用「照片」或者「Google Photos」「百度網盤」等應用,在 iPad 上輕鬆整理你的所有照片,從而將來自各種設備的照片整合在一起。配合 iOS 豐富的共享菜單,你可以便捷地把處理過的照片分享給他人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Google Photos

Android

相關下載和文章

百度雲

iPad

相關下載和文章

相比一般照片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儘管用 iPad Pro 處理照片有以上的優勢,但相比直接處理手機或 iPad Pro 自己拍攝的照片來說,我們可能會遇到素材的導入問題、RAW 格式的處理問題以及大量照片的整理問題。

一:素材的導入問題

數碼相機通常使用 SD 卡作為存儲介質。之前若要將拍攝的素材導出到 PC 或 Mac,我們通常會將 SD 卡取出,然後使用內置或外置的讀卡器讀取,或者直接將相機通過 USB 連接到設備後讀取。但當我們使用 iPad Pro 作為處理平台時,素材的導入問題成了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障礙。這裡提供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如果你的相機支持 WiFi 導出,那事情就簡單很多了。你只要去 App Store 下載對應的 App,然後按照相機上的指示進行操作,便可將相機內的照片輕鬆傳至 iPad 相冊。不過要看清楚通過 WiFi 導出的照片是否為原圖,因為有些品牌或型號的相機為了提高傳輸效率會導出經過壓縮照片。如果你要在後期修圖中獲得更好的效果,那麼拿到原圖甚至 RAW 格式文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相機不支持 WiFi,或者不支持通過 WiFi 導出原圖,那你可以購買 Apple 的官方配件 「Lightning 至 SD 卡相機讀卡器」 或者 「Lightning 至 USB 相機轉換器」( 「Lightning 至 USB 3 相機轉換器)」來傳輸相機拍攝的原始照片(包括 RAW 格式照片)。前者只供讀取 SD 卡使用,而後者可以連接包括 SD 讀卡器、相機等在內的各種 USB 設備(@趙賽坡甚至在《iPad Pro 生產力指南》中提到,他使用這款轉換器將麥克風連接到 iPad Pro 以錄製播客節目)。

Lightning 至 USB 3 相機轉換器

當然,如果你使用 macOS,還有一個辦法是使用「隔空投送」(AirDrop),但你首先需要像往常一樣把相機中的照片導入電腦。這種方法雖然有些繁瑣,但適用於那些希望在本地硬碟另做一個備份的朋友,我等等會對此做進一步的說明。

二:RAW 格式的處理問題

所有的圖像處理應用都支持 JPG 格式的照片,但 iOS 上支持 RAW 格式的應用卻十分有限。儘管有的應用看似可以讀取 RAW 格式文件,但其實它們大多讀取的是內嵌在 RAW 格式文件中的 JPG 照片。由 Google 開發的Snapseed專為 RAW 格式照片設計了「顯影」功能,真正讓 RAW 格式在 iPad Pro 上物盡其用。

Snapseed

Android

相關下載和文章

「顯影」兩個字非常形象地解釋了對 RAW 格式的處理——像洗印「底片」一樣,把相機記錄下來的原始信息變成照片。由於 RAW 格式文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信息,所以相比 JPG 格式的照片,它們在後期處理中會有更大的調整空間。最基本地來說,這至少意味著稍微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可以被修復。其實,「顯影」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正是將照片的曝光和色彩還原正常。如果借用影視調色的說法,這其實就是「一級調色」或者「色彩校正」(Primary Color Correction)。

如下圖所示,當 Snapseed 檢測到我們打開的是一張 RAW 格式照片時,便會首先出現一個「顯影」界面,而不是像普通照片一樣可以直接套濾鏡。在這個界面下,我們可以(也應當)對曝光和色彩進行校正。左下角的亮度直方圖可以作為畫面曝光情況的一個參考,但單單依靠圖表或者數據未必能讓你得到滿意且正常的曝光,我們還應該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斷,畢竟這些數據只是畫面的一個函數,很難全面反映畫面的情況,只有在參考數據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感覺,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Snapseed 的「顯影」界面

從直方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張照片的大部分像素都非常暗,還有一部分則特別亮,甚至有過曝的情況,很少有像素處於中間亮度,對比度較高。結合畫面本身,我們發現的確如此——陽光無法直射的陰影部分太暗,很難看清細節,而被陽光照到的地方又太亮了。於是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曝光、高光、陰影和對比度,將畫面的整體曝光調整到一個正常的水平。由於寬容度的限制,為了更好的整體效果而產生的少量過曝或欠曝可以被允許。

在 Snapseed 中為 RAW 格式照片校正曝光

至於色彩的校正,Snapseed 提供了重新調整白平衡的功能。如果你在拍攝時沒有正確地設置白平衡,那你現在可以重新指定畫面上的某一點為白色(灰色),從而讓應用重新平衡色彩。你也可以點選自動白平衡,這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稍微調整一下畫面的飽和度,讓色彩更加鮮明(不過之後再做也是一樣的)。

在 Snapseed 中為 RAW 格式照片調整白平衡(其實原圖白平衡已經是正常的了,這裡只是做下演示)

點擊界面右下角的對勾,我們便完成了對 RAW 素材的「顯影」,之後便進入了與普通照片一樣的修圖界面。你可以像往常處理手機圖片一樣,對照片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你也可以將「顯影」後的照片發送到其它稱手的修圖應用中繼續處理。關於這一部分,我並不在行,但你如有需要,可以在本站(少數派)的「手機攝影」專題找到許多相關的文章,做進一步了解和學習。

三:大量照片的整理問題

我在使用單反相機時不懂得節制,每次都會拍幾百張照片,畢竟存儲卡的容量夠大,電池的電量也夠多。可每次都幾百張照片,三番五次下來就有數千張了,如何整理就成了一個問題。雖然作為一個 Google Photos 的忠實用戶,我不該整理照片而把一切交給 Google,但要把所有的單反照片都搬上雲端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就算容量夠大,我也沒有足夠快的網速。於是在這種限制下,我形成了自己的照片整理備份工作流。這個工作流是針對某次特定的拍攝活動而言的,如果是平時的隨手拍,修圖後直接上傳到 Google Photos 就好(況且隨手拍一般只是用手機)。

Google Photos

這個流程如下:

(0. 我會在每次拍攝前「才」格式化存儲卡,以防萬一。)

首先,我會在每次拍攝時都選擇最高畫質的「RAW + JPG」模式,反正存儲卡容量夠大。

拍攝完成後,我會先把所有 RAW 格式照片經由 MacBook 備份到本地的外置硬碟。

然後我把所有 JPG 格式的照片上傳到 Google Photos,並將它們從 MacBook 中刪除。由於我是 Google Drive 的 100 GB 付費用戶,所以我選擇了原畫質上傳。反正暫時用不滿 100 GB,等我用滿時估計同樣價錢可以用 1TB 了。這些上傳到 Google Photos 的照片我不再整理,只當作是一次備份。

之後,我會在本地硬碟的 RAW 格式照片中精選一些拍得還不錯的,把它們「隔空投送」到 iPad Pro 上,用 Snapseed「顯影」,並做進一步處理。

最後,我把這些被我精心處理過的照片導出上傳到 Google Photos,並為它們建立相冊,成為一個「精選集」。

在相機上設置最高畫質的「RAW + JPG」

通過這樣的流程,我的所有照片在雲端本地各有一份,同時還有一個優化過的精選集以供回顧。

結語

從第一代 iPad Pro 發布,再到iOS 11 針對 iPad 的優化,「iPad 能否成為生產力工具」就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目前比較中肯的觀點是,這要分情況、分行業來看。而從各種官方宣傳片中我們就能看出,至少 iPad Pro 對於創意人士來講是個不錯的選擇。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更多的攝影愛好者擺脫沉重的電腦,用 iPad Pro 隨時隨地揮灑創意。

題圖來自StockSnap.io

iPad Pro 與 Apple Pencil 的圖片來自Apple 官網

iPad Pro 圖像性能的圖片來自這裡

Lightning 至 USB 3 相機轉換器的圖片來自Apple 官網

Google Photos 的圖片截取自Google Photos 官網

在相機上設置「RAW + JPG」的圖片來自這裡

讓你手裡的數字工具物超所值,快來訂閱一份Power+ 生產力專欄,老羅和 junyu 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CES戰場谷歌挑戰亞馬遜,蘋果收購奈飛價值幾何?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