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調查:「千人計劃」專家舉報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

調查:「千人計劃」專家舉報武大「長江學者」論文涉嫌造假

李紅良,圖片來源:武漢大學

撰文 | 葉無言

責編 | 李曉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2017年一年,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在影響因子為30的《自然·醫學》上發表了4篇文章,但在舉報人 H看來,這不僅不應當祝賀,反而是「Too good to be true」。事實上,他向本刊舉報其中兩篇李紅良的論文涉嫌造假已有一段時間。

幾個月前的某天,H和助手來北京與《知識分子》面談,舉報他所發現的李紅良的兩篇論文涉嫌造假,相關猴子實驗周期遠沒有達到論文中聲稱的30周和32周的時間,而且實驗中十分關鍵的肝臟門靜脈注射的猴子數量也不夠;H提供了據信來自李紅良實驗室的相關實驗記錄作為佐證。

《知識分子》歷時數月,相繼通過核實李紅良實驗室購買猴子的協議、政府批文記錄,以及與李紅良課題組成員及其所在的武大動物實驗中心工作人員求證相關材料的真實性。

截至發稿時,舉報人選擇不公開其真實姓名,但《知識分子》確認其身份系武漢大學「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據武漢大學官網信息,李紅良現任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ABSL-III主任,兼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近5年,已發表SCI論文120餘篇。2017年連續第三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也是武漢大學唯一一位入選醫學領域榜單的教授。


(一) 被舉報兩篇論文屬同期研究

李紅良被舉報的兩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醫學》上,題目分別為《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2017年2月20日在線發表,以下簡稱C文)[1] 和《多泡體調控蛋白Tmbim1通過靶向Tlr4的溶酶體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017年5月8日在線發表,以下簡稱T文)[2]。

C文發表後,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所在官網報道稱,「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疾病進程中的關鍵負調控作用,並深入闡明了其分子機制,對NASH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該論文是武漢大學首次以獨立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在《自然?醫學》發文。」

C文和T文應是同期研究的兩篇論文。此前有新聞報道稱,「本次發表的Tmbim1論文是CFLAR研究的同期工作」[3]。無論是研究內容還是在結構上, 兩篇文章均具有較大的相似性。比如: C文中CFLAR基因和T文中Tmbim1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 (以下簡稱NASH) 中均被下調; 通過構建這些基因敲除鼠證明兩種蛋白與肝臟脂肪變性和炎症有關; 兩種蛋白都具有抑制NASH進展的功能 。從雜誌收稿日期看, C文為2016年9月9日, T文為2016年10月2日, 相隔不到1個月。而且T文多處引用了C文。

更能說明兩文是同期研究的直接證據是, 兩篇文章中的猴子實驗共用了同一組實驗對照猴。作者在T文也明確寫道:「AAV8對照注射的猴子與我們平行研究中的猴子是一樣的」 。AAV8即血清型編號為8的腺病毒。


(二)關鍵的猴子實驗

在C文和T文中,為了分別驗證CFLAR(S1)和Tmbim1在猴子NASH病症中的治療作用,李紅良等設計了非常類似的實驗(見下圖),並如上所述共用了對照組。

截圖來自C文中的圖 6 (a) :測試CFLAR(S1)在猴子脂肪肝炎(steatohepatitis )和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的角色的實驗流程圖。

截圖來自T文中的圖 6 (a):衡量AAV8介導的人類TMBIM1過表達在猴子脂肪肝炎和代謝症候群中的角色的時間策略圖。

按照C文所述,猴子(Macaca fascicularis )是從廣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購買的。課題組按照一定參數從很大數量中選擇了18隻猴子,這些猴子已經有了中度脂肪肝變性,炎症和纖維化,年齡在8-9歲,體重在8~9千克。

然後這些猴子被運到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在正式開始實驗之前,這些猴子被餵食普通食物,適應了2周。

根據論文描述,實驗開始 (示意圖表示的0周),猴子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是AAV8-CFLAR(S1)組,8隻猴, 一組是AAV8控制組,10隻猴。在進行實驗時,猴子需要被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然後正式開始手術,注射AAV。關鍵的部分是,手術需要打開猴子腹腔,找到肝臟門靜脈實施注射。在注射完畢之後的30周內,每天兩次餵食高脂肪食物,讓其發展至更嚴重的NASH和MetS(代謝症候群),檢驗「引入AAV8-CFLAR(S1)是否能阻斷NASH的惡化以及改善嚴重的NASH病情」。30周結束後,進行猴子組織活檢(Monkey liver biopsy)以及其他指標檢測。

對照兩篇論文來看,兩個實驗的不同之處在於,T文聲稱在AAV注射後觀察了32周;而C文為30周。當然,兩個實驗注射的AAV也不同,不過用的是同一個10隻猴子的對照組。


(三)造假疑點之一:猴子實驗周期不足

舉報者H認為,造假關鍵疑點正是出現在涉及猴子的實驗中——實際實驗周期與C文或T文描述的實驗周期(30周或32周)相差甚遠。

舉報人H稱,該實驗購買了50隻猴子,到達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的日期為2016年3月2日;經過2周適應期後,2016年3月16日檢測了猴子的各項生理指標;2016年5月6日給50隻猴子進行了周圍靜脈AAV注射,而文章投稿日分別是C文的9月9日和T文的10月2日。如果按照5月6日算,兩個猴子實驗的周期至多分別為18周和不足22周的時間,遠遠不足論文中描述的30周和32周。

H提供了據信來自李紅良實驗室的50隻猴子的《實驗猴個體檔案》,其中標明的銷售日期為2016年3月2日,銷售批文號為「桂林審護字[2016]14號」,目的地為「武漢」。在這些文件的「適應期」部分,標出的接受日期均為「2016.03.02」,來源為「廣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知識分子》就H提供的材料做了進一步核實。購買實驗猴一般均需經過林業部門的批准。為了找到論文中提及的猴子的購買記錄,《知識分子》查閱了來源於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的《實驗猴購銷合同(協議)》,以及廣西林業廳網上公開的2015年1月至今的行政審批事項紀錄,印證了H的上述說法。

綜合兩地林業部門的紀錄,從一開始出售方與購買方簽訂購銷合同並在武漢(或)湖北林業部門備案,到出售方向廣西林業廳提出申請,獲得銷售批准,獲得運輸證,每一批次從廣西銷往武漢的實驗猴紀錄,其時間節點均匹配;雖然偶然有一地林業部門的紀錄缺失,大部分批次兩地林業部門都有相互匹配的紀錄(見下圖)。

根據武漢和廣西兩地林業部門紀錄整理的2015年至2017年中從廣西購入武漢的實驗猴銷售紀錄。《知識分子》製圖

C文和T文提到的實驗食蟹猴購買自廣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目的地為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編者按: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也即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從上述紀錄來看,符合這一條件的有兩批次:一次購買了50隻;一次購買了10隻。而且來源於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的《實驗動物(食蟹猴)購銷協議》顯示,僅有這兩次購買的甲方簽字人為李紅良。

具體拿50隻猴的購買流程來說,甲方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和乙方廣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於2016年1月14日簽訂了《實驗動物(食蟹猴)購銷協議》(甲方的簽字為李紅良)。乙方於2月1日向廣西林業廳申請「出售,收購,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批准」,具體為「向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出售50隻食蟹猴」,2月15日辦結[4];此後2月29日乙方進一步申請「陸生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運輸證核發」,具體為「辦理向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出售50隻食蟹猴運輸證」,2月29日辦結[5]。

廣西林業廳2月1日至15日的行政審批公開紀錄顯示,2月15日辦結「向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出售50隻食蟹猴」。

廣西林業廳2月16日至29日的行政審批公開紀錄顯示,2月29日辦結「向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出售50隻食蟹猴運輸證」。

上述李紅良簽字確認,林業部門備案的兩個批次的實驗猴購買事宜,《知識分子》也從接觸到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人士A處得到了進一步印證。A告訴《知識分子》,猴子的資源很有限,李紅良之前做一些老鼠的實驗,並沒有做過猴子的實驗;而猴子買進來是「2016年過完年,應該是3月份交基金那會兒,第一次用猴子開始做實驗。」他還提到,猴子運過來有兩次,「一開始是50隻;後面是10隻」。

廣西林業廳的紀錄顯示,由於後面的10隻猴子獲得運輸證的時間為2016年9月29日,超過C文給雜誌投稿的時間9月9日,以及太接近T文的投稿時間10月2日,基本可以排除這一批是這兩篇文章的實驗用猴。

而且,根據《知識分子》求證,此前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也不可能有其他猴子可供用於李紅良上述實驗。

另外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人士B,以及A和H均向《知識分子》表示,李紅良在2015年5月成為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A3實驗室主任;他當主任後,原來動物實驗中心的猴子,正在做實驗的和沒有做實驗的,「幾乎都處死了」,此後重新購買了50隻猴子用來做實驗。

李紅良實驗室成員、在武漢動物實驗中心負責接收動物的王勇(論文作者之一)告訴《知識分子》,經過前期和林業部門辦理手續後,50隻食蟹猴「3月初就到了」;他還表示,「具體(做)實驗,他們有專門的負責人,(做的)是肝臟代謝方面的」。

然而,根據已經掌握的實驗時間表,相關猴子實驗到底從何時開始,顯得有些混亂,且與李紅良論文不符。

根據H提供的另外一份據稱來源自李紅良實驗室的《肝臟代謝猴模型的建立與應用實驗時間表》(以下簡稱「實驗時間表」),該批猴子的接收日期為2016年3月3日,在3月15日進行了50隻猴的采血;3月15日,16日兩日進行了B超,體重,體溫,體長,呼吸率的檢測。《實驗猴個體檔案》標明了「生理指標」,「體表」的檢查日期為3月16日,而「血生化」的檢測單位為武漢迪安醫學檢驗所,時間也為3月16日。按照論文的猴子實驗流程,猴子到達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後,需要餵食普通食物,適應兩周時間,在0周進行AAV注射以及開始餵食高脂食物。這似乎可以理解為經過兩周的適應後,實驗正式開始。

但據該《實驗時間表》顯示,直至2016年3月24日,有8隻猴子「改喂猴普通飼料」;在2016年5月6日進行了50隻猴的AAV周圍靜脈(I.V.)注射;在2016年7月13日,有16隻猴「改喂猴特製飼料」(目前尚不清楚特製飼料是否為論文中的高脂肪飼料);但遲至8月3日才陸續進行了四隻猴子的肝臟門靜脈AAV注射。由此實驗記錄無法準確知道,論文中0周究竟應該對應哪個時間點——因為按照論文描述,0周應進行猴子肝臟門靜脈AAV注射,同時開始餵食高脂肪食物。

按照前述廣西林業廳的記錄,即使2月29日50隻猴子取得運輸證,並且當天即到達武漢,0周的開始時間最早是在兩周後的3月14日。照此推算,猴子實驗的時間周期也遠遠不足30周(C文)或32周(T文)。

舉報人H認為,「猴子3月份才到,還要經過2周適應和檢疫期,怎麼算都不夠30周或32周」;他還補充說,「標本檢測,數據分析,總結實驗結果以及撰寫論文還需花費大量的時間。任何做過科研的人都知道,沒人能在標本收集的當天就遞交文章」。


(四)造假疑點二:關鍵實驗用猴數量不足

H認為的李紅良論文的第二個疑點是,肝臟門靜脈注射AAV的猴子數量不足。

根據李紅良論文中的實驗描述,其猴子實驗總共需要實施肝臟門靜脈注射AAV的猴子數量是26隻,其中C文8隻,T文8隻,以及兩文相關實驗共用的對照組猴子10隻。但H根據其掌握的來自李紅良實驗室的《猴子(雄性)代謝紊亂模型AAV注射記錄表》(以下簡稱《AAV注射記錄表》)表示,「實際情況是他的實驗人員只是在文章投出去前1個月(2016年8月)象徵性地做了4隻猴的手術肝腹腔腺病毒(AAV)注射」,而且此前5月份做的一次AAV周圍靜脈注射,其注射部位是在四肢而非肝臟。

前文提到的《實驗時間表》顯示,2016年5月6日進行了50隻猴的AAV周圍靜脈注射。而上述《AAV注射記錄表》顯示的情況也與此一致。

這份《AAV注射記錄表》上有操作人黃智翔,饒艷,郭銘,劉金彪,沈立君的手寫簽名;50隻猴子分成5組(AAV-GFP組12隻,AAV-CAR組9隻,AAV-CYL組9隻,AAV-REC組10隻,AAV-Segment組10隻)注射AAV;每隻猴子的AAV注射劑量均為1毫升。前述人士A向《知識分子》指認了這些人簽名的真實性,並認為這份記錄表以及另外舉報人H提供的多份《猴子(雄性)代謝紊亂模型生理指標記錄表》是真實的。《知識分子》仔細核對了所有舉報人提供的材料,沒有發現彼此存在矛盾之處。

前述人士A說,去年在猴子來了差不多2個月後,因為要適應一段時間,5月份給猴子進行了靜脈注射,可注射的部位卻是四肢靜脈注射,而非肝臟門靜脈。

「(四肢靜脈注射)跟人打針是一樣的,如果猴子只打1毫升,那紮下去,十幾秒就可以完成了,因為打得少。」他告訴《知識分子》。此外,H也表示,如果是做肝臟的門靜脈AAV注射,需要打開猴子腹腔,手術比較複雜,不可能在一天內完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5月6日50隻猴子的周圍靜脈AAV注射並沒有出現在李紅良兩篇論文的描述中。

如H所稱,《實驗時間表》還顯示,在8月3日,4日,10日,11日分別進行了一隻猴子(AAV-REC組的40號猴,AAV-GFP組的8號猴,AAV-GFP組的23號猴,AAV-Segement組的50號猴)的「腹腔注射,肝臟取樣」。

此外,H還提供了這四天每天的詳細的《猴實驗手術紀錄》(另外還有1,2日兩天的預實驗記錄,雖然也是肝臟門靜脈注射,但注射的為生理鹽水)。這些紀錄基本類似,課題名稱為「猴子(雄性)代謝紊亂模型」;手術地點為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實驗樓一樓104室;主刀人為方靜,還有兩名助手(田松和朱祥玉)和其他參與人員(包括王勇);手術的「維持麻醉時間」為3小時。

從「手術過程」的描述看,「劃開皮膚,打開腹腔」後,「楔形活檢取出一小塊肝臟」,然後「找到門靜脈」,推注微升數不等的AAV(按:四隻實驗猴只有4日所做的8號猴AAV注射部位是在胃左靜脈;此外,注射的AAV毫升數分別為AAV-REC組的40號0.5毫升,AAV-GFP組8號和23號都是1毫升,AAV-Segement組的50號1.5毫升)。

前述人士A說,據他了解,專門做手術的有「兩三個人」,而這樣少的人絕不可能一天內做完50隻猴子的肝臟門靜脈注射,「一天內只可能做一隻猴子」。舉報人H也說, 「世界上沒有任何手術者能在1天完成26隻猴的肝臟門靜脈注射」 。

王勇向《知識分子》回憶,有兩次猴子注射實驗,印象第一次「是在5月份」,是「通過外周血管打進去」。但他表示,自己只是執行,並不清楚實驗的設計;第二次則是開腹,做肝臟的門靜脈注射,但他「只是做動物麻醉等準備工作,手術操作是其他人完成的。」 他還提到,手術的操作者有方靜和田松。

據C文的「作者貢獻」顯示,方靜,田松和王勇做了猴子實驗;而據T文的「作者貢獻」顯示,方靜和王勇做了猴子實驗。

按照舉報人H的材料,黃智翔曾負責接收猴子,並參與了5月6日四肢靜脈注射和8月初的猴子肝臟門靜脈AAV注射手術中的麻醉,但他對《知識分子》表示,「你不用打(電話)給我了,我不願意談這個事,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原因」。而疑似猴子肝臟門靜脈AAV注射手術中的主刀方靜在數次得知電話來自《知識分子》時,幾次都立即掛斷了電話;《知識分子》通過簡訊的方式詢問猴子手術細節,未獲回應。

疑似方靜助手的田松告訴《知識分子》,大概是「去年年初」,「大部分猴子都是我注射的,有幾十隻」;注射的部位「大部分是門靜脈注射的,有少數非常肥胖的猴子,手術方式很麻煩」,「是腸系膜注射的」;「一隻猴子大概1-2小時,做實驗的時間比較長,早上8點到晚上7點,做5,6隻是可以的。」 但他並不清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在首次電話交談中,田松不太記得具體的手術實驗時間,但同意通過郵件發送相關實驗記錄給《知識分子》;然而在隨後收到的田松郵件中,他並沒有提供任何實驗信息,轉而稱 「對於此次事件,我們團隊會以合適的方式回復您。對於有人以非常幼稚,經不起推敲的『證據』反覆惡意誹謗我們,我們也很無奈,我們是一個認真做科研的團隊,沒有那麼多時間和這類人糾纏。」


(五)校方調查結論或不日公布

為了進一步核實事實,《知識分子》詢問了李紅良課題組成員。

C文和T文中都是第一作者身份的張曉晶稱,她不負責猴子實驗這一部分,「不太了解,不太記得」;而是負責寫作,實驗操作和數據分析。她稱舉報一事「之前已經調查清楚了」,「是有人故意誹謗的,是涉嫌到觸犯法律的」,「就不能更具體的說了」。T文第一作者鞏軍稱,「我們有很詳細的那麼多的實驗記錄擺在那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隨即掛斷了電話。同樣作為T文第一作者的趙光年建議《知識分子》向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詢問。

《知識分子》曾電子郵件聯繫論文通訊作者李紅良,希望其回應相關質疑,他起初答應見面交談,並承諾「來到(武漢)以後你們希望了解或查看相關的信息都沒問題」,但在《知識分子》抵達武漢大學前夕,他的態度變得極為謹慎,臨時取消了會面。

武大動物實驗中心外景。2017年12月22日,該中心保安拒絕了《知識分子》的探訪,並且稱前一日得到通知,李紅良囑咐未經允許外人不得訪問。

據舉報人H提供的郵件顯示,2017年7月24日,有人曾向武漢校方舉報論文中猴子實驗的問題,並列出了主要疑點,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武漢大學副校長周葉中,李斐等均在該郵件的收件人中。

12月8日,《知識分子》亦向多位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詢問,武漢大學是否得知此事,有無調查。該委員會成員鄧子新和朱玉賢均回應稱不知情;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稱「學校正組織調查,會認真處理的。」 該委員會成員舒紅兵建議「直接詢問學術委員會」。一位曾姓的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知識分子》,「前不久剛收到舉報」,「已經啟動了調查程序」,學術道德建設委員會組織了一個包括國內外專家的調查組,「調查報告應該能在這個學期結束之前出來」,目前「不能披露進展」。

12月21日,《知識分子》赴武漢大學行政樓再次詢問進展,一位學術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專家組的調查已經結束且有結論,目前已上報學校學術道德建設委員會,可能在本學期結束前披露。

就在《知識分子》抵達武漢大學當天,H來到武漢大學紀委書記黃泰岩辦公室當面反映了李紅良涉嫌學術造假,並且可能涉及更嚴重的經濟問題。但H稱,黃泰岩聽完其講述後,並沒有進一步要求他提供證據,並核實調查,而是強調「學校目前發展形勢大好,ESI排名上去了」「李紅良還年輕,管理上可能經驗不足」,並安撫他說,如果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學校會盡量滿足。

「他的態度很敷衍。隨後說自己有事就先走了,我拿了一書包材料他看都沒看」。H向《知識分子》講述道。

致謝:陳曉雪、呂浩然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1]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doi:10.1038/nm.4290

[2]Tmbim1 is a multivesicular body regulator that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mice and monkeys by targeting the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Tlr4 doi:10.1038/nm.43341

[3]http://news.sina.com.cn/o/2017-05-09/doc-ifyeycte9235098.shtml

[5]該廳公開的《廣西林業廳2016年行政審批事項辦結公示(2月16日至29日)》http://www.gxly.cn/News/Info/08D435C178694A2004622D0BB319B800

製版編輯: 飲水食糧|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前沿:抑制前列腺癌?先讓腫瘤細胞「瘦瘦身」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