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南湖的水逐漸褪去,想起1300年前的往事

當南湖的水逐漸褪去,想起1300年前的往事

原標題:當南湖的水逐漸褪去,想起1300年前的往事



突然發現,碧波蕩漾的南湖竟然幹了。


準確地說,從上個月月底開始,隨著南湖公園水質改善項目的正式開工,從白沙橋到九孔橋那部分區域的湖水基本被排幹了,悠悠歲月里隱藏在湖面下的河床顯露出來。


這或許是千百年來,南湖河床第一次如此大面積地露出它的真面目,我們攝影師來到現場,用鏡頭記錄了這難得一見的畫面。




現場看到,挖土機正在湖裡進行緊張的作業。



挖土機走過的地方,留下兩道長長的曲線。







湖水漸漸褪去時,原來藏在湖底的各種「寶貝」一下子出現在眼前,比如建築垃圾、酒瓶,甚至還有共享單車。儘管此前已經地毯式清理了一段時間,仍有不少殘留物,此時工人們仍在進行清理。



湖水剛剛排去,湖底依然泥濘不堪,在下面作業,水鞋是必備的。






九孔橋到南湖大橋的區域也開始排水,工人穿上厚重的防水服,站在沒過膝蓋的積水中,清理底下的垃圾。





一些市民站在岸邊,目睹這些難得一見的場景。


望著裸露的河床,很少有人想過:南湖,是怎麼來的?


這個問題的確有點奇怪,南湖,難道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嗎?



翻閱史料,南湖,和歷史上的一個小人物緊緊關聯了在一起。盤古開天闢地,而他,開闢了南湖。


這個人叫呂仁,史書上沒有對他提及太多,只有《唐書·地理志》上有過關於他治理鬱江的簡單記載。

呂仁在唐朝景雲年間任邕州司馬,這種閑官其實不用負任何責任,可以終日無所事事。比如我們熟悉的詩人白居易,在江西江州任司馬的時候就非常瀟洒,曾經在潯陽江邊與歌妓相遇,從而寫出令人肝腸寸斷的《琵琶行》。



我們這位邕州司馬呂仁就沒有這樣的閑情逸趣了。


他住在城中,也許是聽到民眾的上訴,得知因洪水上漲,江水倒流進邊的河道,使得埌邊和麻村一帶耕地被淹,房屋倒塌,民眾顆粒無收,呂仁他卻不能熟視無睹。


於是,住在西的阡陌上,便時不時出現這個邕州司馬的身影,他腳踏草鞋,邁步在田埂上,尋找退稅防災的良方妙策。



公元710-711年(唐景雲年間),在呂仁的倡導下,組織起當地的民眾,挖渠分流,築堤防洪,把埌東埌西的河道與邕江分開,防止邕江水位上升時河水倒流入河道問成災。於是,埌東埌西的古河道便形成了一個狹長的湖泊,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南湖。


《唐書·地理志》上記載:「郁水自蠻境七源州流出,州民常苦之。景雲中,司馬呂仁引渠分流,以殺水勢。自是,無沒溺之害,民乃夾水而居。」


南湖,乃邕州司馬呂仁「殺」出來的。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邕江之水倒流而造成的災難早已根絕。南湖在悠悠歲月中變得越來越美麗,經過這次工程,南湖將呈現出魚翔淺底、水清岸綠、駁岸邊花紅柳綠的美麗景色。


風貼著河床迎面吹來,彷彿聽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邕州民眾吆喝的聲音。透過薄霧,又彷彿看到了一雙堅毅的眼睛正凝視著滔滔江水,而這個人的名字,終究沒有被太多人記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vin南寧 的精彩文章:

南寧的集郵情懷,從新華街郵市講起

TAG:Livin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