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理性認識比特幣及區塊鏈風險

理性認識比特幣及區塊鏈風險

1月16日,曾經風光一時的比特幣走出了一波跳水行情,價格從2萬美元一度跌至1.1萬美元,幾近腰斬。此前,一些國家監管部門已紛紛採取措施,取締、限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擁有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的韓國最近也明確表示,正在準備一項禁止通過交易所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法案。而比特幣背後所支撐的區款鏈技術,在年初的A股市場上一度大熱後,也在市場的嚴密監管下歸於沉寂。

所謂的區塊鏈,是指分散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也是比特幣依賴的底層技術。在比特幣區塊鏈中,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用術語解釋區塊鏈概念有些拗口,這些都不明白也沒關係。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其實只要略懂電腦網路,就能明白其中即使風險。區塊鏈的運行一離不開電腦實時處理,二離不開信息網路傳輸。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次數越來越多,需要傳輸和處理的信息總量會成指數級增長,其背後需要支撐的硬體配置會就越來越高,導致系統不堪重負。

目前,數據寫入區塊鏈,最少要等待10分鐘。等所有節點都同步數據,則需要更多的時間。拿比特幣舉例,當前產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網路傳輸影響,比特幣交易每次的確實時間大約10分鐘,6次確認的話需要一個小時。這麼慢的交易速度,連比特幣擁躉們都不待見,「北美比特幣大會」組織者今年就在其網站上宣布,由於網路擁堵和人工處理速度緩慢,停止接受比特幣付款購買門票。

隨著交易數據量指數化增長,區款鏈資料庫將越來越龐大,直到耗盡系統資源,而這一技術風險,至今尚未有完善的解決方案;即使解決了,也會是誰的機器算力強,誰的網路帶寬大誰更佔優勢,這又與區塊鏈標榜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這一道理,已經被比特幣從創始之初的人人都可挖礦的相對公平合理設計變成了誰的算力強誰就能佔優所證明。此外,無論電腦還是網路,都有被黑客攻擊或操縱風險,一些比特幣交易所因為受到黑客攻擊而損失慘重甚至關門大吉,就是例證。

區款鏈難以「小而美」是比特幣一大硬傷,估值又是比特幣們又一大風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價格完全建立在市場買賣的基礎上,既沒有一攬子貨幣可錨定,又沒有政府信用做背書,也不像金銀等貴金屬集價值和使用價值於一身。所以價格必然上躥下跳,振幅驚人,曾經於2014年高調支持比特幣支付的微軟,今年初也悄悄取消了微軟商店對比特幣的支持,原因就在於比特幣價格波動太大受不了。

值得警惕的是,市場有一些私募機構大佬對並不成熟的區塊鏈技術及其虛擬貨幣風險卻視若無睹,不斷砸下重注,或許他們有先見之明。當然,你看好,關起門來投,悶聲發大財就行了,但出來高聲跟大家講區塊鏈好,我投了,你們快跟就不大地道了。A股市場上,人們管那些自己屯了好多股票然後大聲喊這隻股票好的大佬叫「莊家」。

(責編:徐曉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慕課,讓你活到老,學到老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