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蘇聯鬼城,當代侏羅紀公園

蘇聯鬼城,當代侏羅紀公園



皮拉米登(Pyramiden),和它的名字來源金字塔(pyramid)一樣,也成為了歷史上扮演某種功能的人造物。它得名於當地一些酷似金字塔的山,卻在使用了88年之後,真正地變成了「鬼城」。




蘇聯鬼城:皮拉米登









烏托邦的崩塌





如今皮拉米登由挪威管轄,位於北極圈內,但這裡卻基本找不到挪威的痕迹,因為它曾在1927年被蘇聯接手管理,成為了蘇聯的一塊飛地。人們在這裡度過了應該說是人類史上最接近共產主義「理想」的時光。從漁業小鎮到煤礦小鎮,再到1998年最後一位居民的離開,皮拉米登作為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維持了71年。







從2007年開始,挪威政府重新開始經營皮拉米登,以一種非常有限的手段來盡量保持原樣不變,因為在荒廢之後這個近似無人區的存在成為了好奇遊客和探險家的目的地。因此2007年後,這裡逐漸恢復了非常有限的柴油發電,翻新了一個賓館,以便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期間迎接(稀少的)遊客。






遊客禁止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進入這裡的任何建築,哪怕建築的門窗是開著的。這一切都在維護一種「人們剛剛離開」的假象,彷彿最後一個居民的離開就發生在昨天,時間被凍結。教室里的書桌上甚至還堆放著孩子們的作業本,工廠敞開的大門彷彿在告訴人們,這裡明天繼續上班。







它幾乎是和中國東北重工業模式相似的一個快速嘗試和縮影。以資源為載體,在煤礦上方建立巨大工廠,將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綁定在一起,甚至為新出生的孩子準備了幼兒園、學校、醫院。




在冷戰期間,皮拉米登是作為「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成功模板向西方示好的標杆。它不但包容,也用極大的熱情迎接美國、日本、德國的賓客,自豪地向世人展示社會主義烏托邦的理想藍圖。







然而任何制度都有其弊端,蘇聯想要建立完美樣板城,向西方證明自己的心態過於急切。而皮拉米登的成功表面看上去是煤礦的紅利,實際上是來自蘇聯政府的補貼。




但以煤礦資源為主要經濟來源的皮拉米登在煤礦的地位下降和過度開採之後,尤其在蘇聯政府的補貼逐漸減少以後,其烏托邦泡沫也隨之被戳破。逐利而居的人們選擇了離開,畢竟誰也不是天生的理想主義者。於是皮拉米登漸漸失去了它的人口,最終成為鬼城。







當代龐貝主題公園



和龐貝古城當初被發現所引發的震撼一樣,皮拉米登雖然沒經歷過大型自然災害而瞬間消失,但和龐貝一樣,這裡彷彿被時間凍住,成為供後人觀賞的琥珀,從中窺探當年的蛛絲馬跡。







皮拉米登當初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供後人觀賞的遺迹,還帶著些許馬戲團畸形秀的心態。懷揣著理想所構建的烏托邦成為了化石,成為了失敗的樣本,成為了侏羅紀公園。




從它所歸屬的政府政策也可得知,人們有意要保持這種「畸形」,它或許能夠成為研究史料的絕佳樣本,但其功能屬性已經獵奇化。







和世界上所有鬼城的命運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拿來說一次的中國404城如今也是如此,成為滿足獵奇遊客尋找核城市當年遺迹的「主題公園」。人們無法時間旅行,所以對「時間封印」的遺迹格外感興趣。




位於甘肅省的 404核城







默示錄






皮拉米登的社會模式失敗了,變成了罩在玻璃穹頂下的沙盤供人觀賞。它以一種北國特有的方式描述著世界末日,不似科幻小說中的核危機放射塵,或是聖經中描述的天崩地裂和天火降臨,更不是因懼怕全球變暖而變成的水世界。這裡依舊保持著北極的樣子,人不在了,北極的動物隨意地在這裡出沒。






它的末日不是「天譴」,而是制度的崩塌。過分依賴單一的資源所造成的繁榮假象只是它美麗的全息投影,華而不實。人類歷史上對於烏托邦的一切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依然矗立在廣場上的列寧半身像像一個守夜人,時刻守望著這裡(沒)發生的一切:固執的前朝遺迹。電影《再見列寧》里被直升機吊走的列寧雕塑彷彿揮手和東德告別,然後消失在天邊,隨蘇聯解體而去了。





《 再見列寧 》劇照




留下了固執的社會主義狂熱者的母親,生活在兒子構建的虛假東德里,看著錄製好的節目,摩挲著早已變成廢紙的東德紙幣,時刻不忘制度帶來的溫暖。想到這個電影想要諷刺的一切,再看看皮拉米登的這尊列寧像,「鬼城」的名字再貼切不過了。




繼續觀影






撰文 / 卜生  


編輯 / Joyce  


??

點擊下圖訂閱季度雜誌即可獲贈ITMUG權利遊戲系列時尚藝術馬克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日內瓦時光之旅大片上映中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