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14句最傷孩子的話,你還在說嗎

這14句最傷孩子的話,你還在說嗎

語言是溝通的橋樑,但言語不當也能成為一種「暴力」。也許在大人看來很多話無關痛癢,或者並沒那麼嚴重,卻真的會傷害到對自我認識不牢固,內心較脆弱的孩子們。

今天這篇文章提醒家長對孩子「嘴下留情」,同時也告訴家長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推薦老師們轉給家長看看!

最傷孩子心的14句話

「笨蛋,沒用的東西。」

為什麼要給孩子貼上「笨蛋」的標籤?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真的成為「笨蛋」,請多賞識你的孩子,發現ta的優點,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應該說的是:「孩子,有一次失誤沒有關係,你並不笨。但,別在同樣的錯誤上跌倒兩次。」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在孩子面前,用「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權威。父母對孩子只有義務,沒有權利。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懼怕不等於愛戴、信服。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在適當的年紀開始讓孩子參與決策,尊重孩子的選擇。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說出來做不到更加不好,總是出爾反爾的大人,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對孩子表示出放棄的態度非常不好,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批評孩子時,注意言辭不要過於犀利傷著孩子。就算孩子,也需要被尊重。適當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一味地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別把做父母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

學會與孩子平等對話,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當孩子一味地與父母頂嘴,無理取鬧時,沉默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這樣是錯誤的。

因為這樣,決定權是在家長,而不是在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的。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麼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且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膽小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在孩子還不夠強大時,對周圍的未知事物敏感膽怯是人之常情。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麼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你又做錯了,怎麼這麼笨!」

「你怎麼又……怎麼這麼......」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是很容易脫口而出的。

應該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後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情就是進步,就值得被肯定。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

擺正期望的天平,也不要過早下這樣的定論。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做一位讓孩子對自己有自信的父母。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去體驗,驅除孩子心中不自信的陰影。

「都是小孩,你怎麼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需要跟別人家孩子去比較什麼。

教育孩子不應該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於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而童年也是需要大人們多給予快樂和空間的。

我們可以讓孩子把主要心思用在學習上,但也應該要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心態中學習。在課餘,作業完成之後適當地玩一玩遊戲,不可完全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靈活的思維。

「你以為我想嘮叨?是你怎麼說都不聽!」

其實是孩子不願意聽,聽不進去。聽進去了也不做。

「你還像個男孩兒/女孩兒嗎?」

有英氣的女孩兒,或者禮貌斯文的男孩子,同樣獨特!

「我都是為你好!」

是真的為孩子好?還是滿足自己的控制欲?為孩子好的辦法有很多,但為孩子好的心不應該是掌控欲的借口。

「這德行,跟你爸/你媽一個樣!」

夫妻本該是最親密無間的隊友,父母感情好的家庭會讓孩子更有幸福感,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否定另一半……

這些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宣諸於口的話,請切記注意不要再跟孩子說了。

給爸爸媽媽的5句忠告

成長比成功重要——輸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現在的父母有個奇怪的現象,什麼都替孩子做完,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念書。

我組織夏令營,一個孩子看著煮雞蛋發獃。

「你不愛吃雞蛋嗎?」

「愛吃!」

「那你怎麼不吃呢?」

「這個跟我家雞蛋長得不一樣!」

「你家雞蛋長什麼樣?」

「我家雞蛋是白的、軟的,這雞蛋太硬咬不動!」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沒見過家人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擺好了切成四塊放在面前吃。

所以別只看結果,而要重視成長過程,走好腳下的路,有「逆商」、輸得起的孩子才會是成功的孩子!

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鍊、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的結果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後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牆。

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喪偶且收入不高的媽媽,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捨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經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有些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完全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情感上的關懷,需要理解。

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鬱,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我小時候,一開始有兩個興趣愛好。

一是畫畫,5歲時畫了一隻大公雞,我母親說:「太好了!真好看啊,你畫的公雞比我養的還漂亮!」

於是,我更愛畫了,黑板報從一年級畫到高三,到農村插隊給農民辦報,後來就辦了《中國少年報》。

二是愛跳舞,五年級那年,北京市舞蹈學校來招收小演員就有我一個。結果不幸的事發生了:當我穿著小褲衩、背心,手背好、腳站直後,有個老師從我身邊走過,瞟了我一眼說:「這腿都不直,還跳舞呢!」

從此之後,我一跳舞就想起那個老師的話,後來就真的放棄了。

所以說,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聽到的「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

"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蹟!

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嘴下留情」,在平時不經意或者生氣時,也盡量做到言語謹慎。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否則易斷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

新聞資訊: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讓人感動,讓人喜悅,讓人受用一生!」我看過的電影有許多,有些讓我感動了,有些讓我喜悅了,今天,我也遇到了一部讓我覺得可以受用一生的電影。

新年的第一天,我們新華小記者大家庭又迎來了新一批小記者,並舉行了宣誓儀式,結束後,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走路上學》。

當我看到「走路上學」這幾個字的時候,我想,電影講的是不是一個人在上學路上發生的事情呢?或者是一個人他以前不敢自己走路上學,現在卻敢獨自上學的故事?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這部電影了。

「瓦娃,瓦娃!」咦?怎麼聲音的語調這麼奇怪?哦,原來說的是方言。我繼續盯著大屏幕,只見從屋頂上掛下來一個鉤子,鉤子上掛著木頭,放下木頭後,又勾走了雞蛋,屋頂上是個大約7,8歲的小男孩。我又有了疑問,這個時間應該是上學時間吧?他怎麼沒去上學?這和走路上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隨著電影的播放,我知道了小男孩住在雲南怒江邊,學校在江的對面,而這裡的孩子上學的路,竟然是一條鐵索!鐵索下就是滾滾怒江!為了能上學,他們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這時,屏幕上正在播放瓦娃的姐姐娜香溜索回來的畫面,真危險呀!看著都讓我心驚膽戰,更何況,他們每天都要這樣上學。

我以前看電影從來都沒有哭過,這次卻忍不住哭了。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娜香想給弟弟買一雙鞋子,鞋子售價16.5元,這對我們來說可能很便宜,可對娜香來說卻是一筆「巨款」,她糾結了好久,還是把鞋子輕輕放了回去。最後娜香的老師聶老師幫她買了鞋子,送給了她。可是回家溜索時,中途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伸手去抓,一不小心從鐵索上翻了下來,掉進了滾滾的江水中……看到這兒,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環境的艱苦。

終於,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可以走路上學了。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很感動,這走路上學的約定、這永不消逝的姐弟情、這對上學的深深的渴望在我腦海里不斷浮現。再想想自己,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埋怨自己的生活環境呢?家人給我們的無私的愛,勝過世間任何東西,不是嗎?同時,我們也要做個像聶老師一樣的人,為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獻出自己的愛心,讓他們也能像我們一樣,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長大後,一起為建設祖國做貢獻!

(新華小記者黎天樂)

來源:新華小記者、家長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岳陽 的精彩文章:

天岳幕阜山的2017……

TAG:新岳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