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科學家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性狀與功能研究中獲系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性狀與功能研究中獲系列進展

性狀(Trait)或功能性狀(Functional trait)是生物對外界環境長期適應和進化後所呈現出來的可量度的特徵。20世紀80年代以來,植物性狀研究作為生物學、地學和環境科學交叉研究的紐帶,成為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尤其是涉及碳收支、養分和水分利用的植物性狀更是倍受重視。科學家通過各種途徑在重點探討以下科學問題:植物性狀在不同時空尺度下的變異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植物如何通過多種性狀協同(或權衡)來優化生產力、如何將器官水平測定的傳統性狀用於解釋自然群落構建的機制、如何從性狀角度探討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

近期,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團隊——地理所於貴瑞、何念鵬團隊圍繞中國東部森林生態系統性狀(植物、微生物、土壤)開展了綜合調查,這項調查為後續性狀研究提供一個可參考的新調查模式(跨學科、系統性、集成性)和新的分析思路(個體-群落、性狀-功能)。生態學期刊Functional Ecology以Special feature的形式刊載了該團隊的多篇科研論文,對該團隊沿3700km的中國東部南北樣帶森林生態系統性狀與功能的大尺度研究成果進行了集中報道。該系列論文展現了新調查模式的系統性和規範性,從葉片解剖結構、葉片氣孔、細根性狀、元素化學計量特徵、微生物、碳周轉、氮周轉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報道,填補了國內外部分大尺度性狀研究的空白(葉片解剖結構、氣孔、生態系統C:N:P化學計量特徵等),發展了一套將器官水平測定的性狀科學地推導到群落尺度的方法,並首次在自然森林生態系統中建立了多種性狀與功能的定量關係。該研究不僅豐富了傳統性狀研究的內容與思路,還為將性狀研究成果納入模型或用於解釋大尺度的生態系統功能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資源所可楨傑出青年人才項目、生態系統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青年團隊項目等資助。

研究團隊已調查的中國東部32個典型森林生態系統

(來源:中國科學院)

關注中國高科技(微信公眾號cas-hitech),參與新浪微博話題#中國高科技#,獲取更多科技前沿信息和高新科技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高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在熱電材料電子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TAG:中國高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