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娶日本妻子,懂希臘文字,散文更是寫得飛起,他會是「文化漢奸」?

娶日本妻子,懂希臘文字,散文更是寫得飛起,他會是「文化漢奸」?

世事上下千年

人心亘古不變

溫馨提示:這是公眾號更名後的第5篇原創。

13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85年1月16日,著名作家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紹興。

多年前我並不知道周作人,那時候滿腦子都灌滿了魯迅的大名,然後知道了魯迅並不姓魯,他的原名叫周樹人,周樹人有一個弟弟,正是周作人。

後來才知道了,他們原來是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同樣優秀,同樣是大家,但三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吳山明作品:周樹人(中)、周作人(右)、周建人(左)三兄弟

大哥周樹人早在1936年就去世了,二哥周作人在文革中逝世,三弟周建人則活到了80年代。三兄弟中,魯迅(周樹人)名聲最噪,地球人都知道;周建人好多人幾乎沒聽過,周作人則處於兩者之間,有人聽過,有人沒聽過。

其實,周作人也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教授,他的文學才能並不遜於其兄。我記憶中,學生時代在課本上完全沒見過他的文章,大概是因為他成分不好,而魯迅是左翼作家,傾向於革命,所以自然要以他為旗手,教科書里也就不乏他的文章了。

周作人最早是和魯迅一起留學日本的,在日本他學習了很多門語言,其中就有希臘文,這就是後來他能翻譯不少古希臘作品的原因。而且他真是一個語言天才,留學日本幾年,他就學會並精通日語、古希臘語,還學習過俄文、梵文等。

更重要的是,他在日本的時候就娶了一個日本妻子,叫羽太信子,據說羽太信子出身貧苦,還是日本女傭,那為什麼青年才俊周作人會看上她呢?

周作人與羽太信子

少年時期,我就聽人說過,最好的妻子是日本女人,因為她們溫柔賢惠。周作人先生大概就是看中了這點,因為羽太信子長得並不美,至少不符合中國的審美,但他從她那裡得到了關愛,收穫了感動,然後就娶了她。

周作人先生是很喜歡日本的,他把日本稱為第二故鄉,據說他娶了羽太信子之後就想在日本定居,懷抱美人,同時自由地做做學問——以他那種小資的性情,我大致能猜想到,他心裡對那種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日本期間,他還和魯迅、錢玄同等人師從國學大師章太炎,那段美好的日本留學生活,我覺得他內心是享受的,況且他和魯迅一樣,都是官費留學日本。

儘管如此,生活還是挺艱難的,他們倆兄弟曾共譯《域外小說集》補貼生活。後來魯迅回國做教員,周作人並沒有一起回來,那個時候大概正是他與羽太信子的蜜月期,所以他願意羈留日本,享受那種美好的婚後生活。

從周作人先生的文風來看,我竅以為他是一個骨子裡自由爛漫的人,他的散文特別有名,開闢了一條沖淡平和、舒緩自在的文學道路,可稱得上一流水平,這樣的人當然願意一頭扎進愛情的浴河裡面了。

周作人在日本

對語言有天賦、有興趣的周作人先生,想繼續留在日本學習法語,可魯迅來信要他回國,一起養家,於是他只好帶著愛妻回來了,在辛亥革命前夕,那年他27歲,跟我現在差不多大。

經過蔡元培先生的提拔,魯迅先生出任了教育司的科長,並在北京大學任教,也就推薦了弟弟周作人到北大當文學院的教授。周作人先生確是有才,關於希臘課程、近代散文以及佛教文學,都能輕鬆任教。

提起周作人,必定離不開魯迅先生,因為涉及到柴米油鹽的生計問題,魯迅先生總是以一個長子的身份沖在最前面,為弟弟們遮風擋雨。

圖片來自網路

經過幾年積累,魯迅先生在1919年賣掉紹興老宅,花3500大洋買下了北京八道灣一處大四合院,並把一家人都搬了過來。這樣魯迅與原配朱安、周作人與羽太信子以及他們的老母親都生活在一起了,然後由日本媳婦羽太信子管家。

這一管就管出毛病來了,因為魯迅先生的母親與原配都不識字,而兄弟倆都要在外工作,必要一女眷主內,自然落在了羽太信子頭上。

要說魯迅先生也真放心,弟媳婦管賬,這個弟媳婦可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據說這兩大文豪兄弟失和,甚至後來周作人先生淪為「文化漢奸」都跟這個女人有關。

因為她「暗示」周作人,魯迅先生偷看她洗澡,而那時候魯迅先生還未結識許廣平,跟朱安過著無性的生活,所以暗生不軌之心。

魯迅先生當時也未作辯解,大概是以為無稽之談,但在性情柔弱的「妻管嚴」周作人先生看來,這是不能容忍的,於是寫出了絕交信,甚至要大打出手,從而導致了兄弟反目。

說到羽太信子,她真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婦人。魯迅與周作人先生兩個人的薪水,每月加起來有六百元,全都交由她手,而她不加節約,錢竟然不夠用。

周作人先生對他的夫人,幾乎放任不管,或者說懼內無法去管,大概是魯迅先生說了幾句,然後羽太信子就往他身上潑髒水了。至於這段偷看弟媳洗澡的「緋聞」說,歷史上的說法很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倆兄弟到底是失和了。

魯迅先生為了避免流言與矛盾,只好籌得800大洋買了一處小四合院,與弟弟一家分開。這樣周作人、羽太信子一家就「獨佔」了那處房產。

早在他們兄弟失和之前,羽太信子就將妹妹羽太芳子接過來一起生活,照顧懷孕的自己,後來又極力撮合妹妹和三弟周建人結婚,成了通家之好。

只可惜後來周建人一直在上海工作,羽太芳子又戀著北京四合院,捨不得離開姐姐,所以兩人就分居了,然後周建人就像他的大哥那樣,和學生王蘊如同居上海,再也沒有見過羽太芳子了。

這樣,性情柔弱的周作人就跟羽太家庭兩朵姐妹花生活在一起。不知在那段日子裡,散文寫得飛起的周作人先生,會不會想到昔日的一些事情,想到沒有大哥的一手提攜、幫助,自己又在哪裡藉藉無名呢?

周作人及其書法

當魯迅先生1936年病逝在上海時,胞弟周作人聽聞後,不知作何感想?想到往日的是非恩怨,他心中到底能否釋懷?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人瞠目結舌。日軍全面侵華後,周作人先生竟然出任偽汪(精衛)政權文學院院長,當了名副其實的「文化漢奸」。

他當「文化漢奸」,是緣於1939年那次謎一般的元旦遇刺事件。幸而周先生命大,子彈並沒有打入體內,而是蹭到了衣服扣子,自此周作人開始向日本人妥協,時年54歲。

可以說那次遇刺對周作人打擊非常大,大過了他與魯迅先生的兄弟失和,從此他的人生分為了遇刺前與遇刺後,遇刺前是大學者大教授,遇刺後是大漢奸軟骨頭。

歷史總是這樣以成敗評價人,早知會有這樣的結果,當年為什麼要留守北平呢?當周作人被人們戳脊梁骨時,他內心到底是怎樣一種煎熬、無奈還是其它複雜的情感呢?

抗日戰爭勝利後,周作人以漢奸罪被國民政府判刑14年,後改成10年,因為當時有許多知名大學教授為他求情,聲勢非常浩大,可以組成文化界全明星陣容了。

原因就在於:當年周作人受北大校長蔣夢麟之託,和另外三位教授留校看守校產,並在日佔區收留與幫助了不少文化界人士,因此輕判,但還是沒有摘掉「漢奸」的帽子,令周作人目瞪口呆。

周作人被押赴法庭受審

或許他自認為,只是迎合日本人的消極態度,到汪偽政府任職迫不得已,或者真如鄭振鐸所言「日本妻子給了他不好的影響」,但他那個特定時期下的污點,已然被歷史的風塵鍍上了一層又一層的顏色,至今也未能為他正色。

我當然沒有替周作人先生翻案的意思,只是想劃燃一根歷史的火柴,看清楚一些他臉上的表情,淪為「文化漢奸」的他,內心真如他的一流散文一般平淡而舒緩嗎?

在1949年的特赦下,他未滿刑期而被釋放,後來被毛澤東定性為:

「文化漢奸嘛,又沒有殺人放火。現在懂希臘文的人不多了,養起來,做翻譯工作,以後出版。」

就這樣周作人先生披著「文化漢奸」的衰老皮囊,回北京繼續治學。可是在那樣「專政」的年代,有過污點的知識分子,怎能逃過歷史註定要來的浩劫?

文革一開始,他就被無情批鬥,治學中止,稿費中斷,81歲還遭到無情鞭打,一度求服用安眠藥而死;文革第二年,他去上廁所時猝死,享年82歲。

不管怎樣,對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批鬥、鞭打,實在是太過了,即便二三十年前他是「文化漢奸」又何妨?更何況,周作人先生的確沒有做過太壞的事,他的性情是軟弱了點,至於這軟弱性情下的民族氣節,我實在是不好評價呀!

圖片來自網路

我點燃了歷史的火柴,卻看不見紛繁史料中他的氣節真偽,也無力繼續搜索於網路,我只在那抹微弱的火花下,瞧見了那張苦心治學的臉與那段真心可鑒的遺囑:

「余今年已整80歲,死無遺恨,姑留一言,以為身後治事之指針。吾死後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隨便埋卻。人死聲銷跡滅最是理想。餘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唯暮年所譯《希臘神話》為50年來的心愿,識者當自知之。」

那張對古希臘文字深情喜愛,無比眷念的臉,布滿了滄桑的皺紋,他猝死之後兩小時才被鄰居發現。當死神到來時,他想到的是希臘文化,羽太信子還是多年前病故的迅哥呢?

卒章囈語:

請相信,

我的一切觀點,

都是胡說八道。

蘋果用戶專用讚賞通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陋思鳴 的精彩文章:

TAG:陋思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