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天可汗」制度:諸蕃推舉的世界盟主

唐代「天可汗」制度:諸蕃推舉的世界盟主

原標題:唐代「天可汗」制度:諸蕃推舉的世界盟主


公元七世紀的初唐,是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振奮的時期。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以其超群的謀略,以霸道滅其國,以王道收其心,在以三千鐵騎滅東突厥之後,成功令西、北諸民族臣服,共上尊號「天可汗」,此段史實大家耳熟能詳,但對於天可汗的具體含義和他所代表的權威,卻各說不一!


李世民


天可汗,又名「天至尊」,全名「皇帝天可汗」,貞觀四年太宗由四夷君長上此尊號,從此塞外諸族尊中華天子為「天可汗」,意為太宗不僅為大唐皇帝,更為西北諸蕃共尊的萬王之王,「敬之如父,禮之如天」。


而天可汗之所以被人稱道,不僅在於其稱呼上的尊貴,更在於一種實質性的政治體系。太宗以大唐皇帝身份下行可汗事,其成員國既維持胡風,又接受大唐官職,日人內田吟風稱之為「胡、漢二重體制」,谷川道雄定為「胡、漢二元體制」,陳寅恪稱為「胡、漢分治」,劉學銚稱為「雙軌政制」,雷家驥謂之「一國兩制」。


大唐皇帝被擁為天可汗後,即需維繫國際和平,仲裁各國間之紛爭,為天可汗之首要任務。維護各國獨立,不受強國侵略,為天可汗另一職責。為表示對天可汗之絕對服從,各國嗣君即位,必由天可汗下詔冊封。各國軍隊必須接受天可汗之徵調,亦得受征至中國平亂。征吐谷渾征高麗等等,都有徵發西域各族軍隊參戰。平安史之亂,亦有此力。

唐朝天可汗制度,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屬於國際組織性質的機構,諸蕃推大唐天子為國際盟主,以唐朝的聲威作為一種穩定國際秩序和和平的力量,而大唐則以強大國力為背景,利用諸蕃之間的相互制衡為自己守衛邊疆,減少兵事上的花費,建立起以唐帝國為中心的大東亞國際秩序,是為天可汗國際秩序軸心。



「天可汗」制度


天可汗制度有現今聯合國的作用,但聯合國為委員制組織,天可汗制度則為首腦統帥制(羅香林語)。知名戰略學者紐先鍾教授即認為,公元七世紀,當時的唐朝,已經建立了類似現代集體安全組織的天可汗制度。天可汗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具實質意義,它的目的是使許多弱小鄰國可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日本人稱大唐帝國為中國歷史上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殆非虛語。


故此,天可汗不僅令史家稱羨,更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戰略學者的重視,希望通過對天可汗制度的研究,吸取相關歷史教訓,找到一條在當今冷戰格局瓦解、已不存在共同假想敵的情況下,如何重建國際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

天可汗制度始於唐代武功鼎盛之太宗時代,高宗承太宗志滅西突厥後再度擴張,武后攝政為維持國內高壓統治大殺邊將,帝國之威信受到短暫的挑戰和震蕩,玄宗時代國力復振,玄宗本人即以天可汗身份排解各國糾紛達七次之多,衰於安史之亂,代宗以後名實俱亡。


? 中國第一家族:2000年出了59位宰相 59位大將軍


? 中國歷代帝王王朝的30個驚人之最


? 揭秘古代中國的危險時刻 全國只剩1400萬國人!

回復關鍵詞「 中華01」,獲取以上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沙漠風暴」到」黃金峽谷」 美國是怎麼給軍事行動取名的?

TAG:非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