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編者按:最近,對於許多生活在我國中部的人來說,可能今年的冬天格外的難熬。原本一向下雪不多的湖北,竟然也下起了大暴雪,之後的低溫更是把很多人都凍得懷疑人生。在充分的體驗了一把湖北的大雪之後,問題來了,如今的我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溫暖,那麼古代的戰士們,又是如何應對這令人苦厄的嚴寒和暴雪的呢?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湖北大雪

歷史上,對於很多中原王朝來說,冬天打仗其實一直是他們所竭力避免的事情。原因在於,冬天行軍自然要受到暴雪所帶來的行軍阻礙,積雪不僅會影響士兵的行軍,同時也會造成後勤給養運輸的困難。而且在很多北方的戰爭,尤其是中原王朝對更北方的少數民族戰爭中,寒冷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阻礙。比較經典的戰例有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就是因為深秋的到來,唐太宗擔心冬天后勤難濟,於是草草退兵。除此之外,蒙古與金朝之間的大昌原之戰,紅巾軍第一次征高麗,金軍和紅巾軍都是由於軍隊不適應寒冬,而最終落敗。所以,冬天對於戰爭可怕的影響可見一斑。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在冬天作戰的蒙古騎兵

雖然冬天的確是個大問題,但是對於古代的將領們來說,卻也不是他們想不在冬天打仗,就可以不用在冬天打仗的。因此解決寒冷給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此要應對的問題,無疑就是兩個:1、如何保證穩定的後勤;2、如何給將士們保暖。實際上前者相較於後者來說要容易得多。比如唐朝征高句麗,為了保證給養問題,往往就派水師配合,一方面水路兼進,維持強力的攻勢;另一方面,水師也可以用以保證陸軍的給養問題。但最難的是,如何尋找一種合格,而且足夠產量的保暖織物。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古代養蠶

在明代棉花種植興起之前,中國的傳統紡織業,都主要是以絲麻為主。這兩者的產量都相對較低。作為禦寒的手段,古人大多會使用獸皮或麻布包絲絮做成的棉被和防寒衣物。但這兩者的產量低是長期以來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古代向農民徵收的實物稅中,絲帛一直是重要的一環,為的就是能夠保證官府和軍隊的供應。但是即使如此,想要長期在北方緯度較高的地區,維持軍事存在,卻依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區域,往北很少有超過遼東地區。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身著鎧甲的唐軍戰士,他們的鎧甲邊緣的毛絨,應該便是保暖用的毛皮

從明代開始,由於棉花的種植被大規模推廣,隨之改變的,是明代開始,整個中國的紡織革命。棉花迅速取代了絲麻,成為了最重要的紡織原料。在軍用的禦寒物中,棉花也迅速崛起,取代了獸皮和絲絮。產量巨大的棉花,使得明清時期,中國的實控範圍,首次大規模的向北擴張,並在清代達到了黑龍江流域。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在雅克薩之戰勝利的背後,如果沒有棉絮作為防寒物,那麼對俄軍的圍困便無從談起

棉絮對於戰爭的影響,在處於小冰河期的明末戰爭中,實際上表現的最為明顯。如今傳世的明末人物畫像中,相當多的人物都穿著較厚的服裝,其氣候的寒冷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明末布面甲取代過去的普通的札甲,其中氣候的原因也不容忽視。在寒冷的天氣中,暴露在外的鐵片會變的更脆,因而表面有布匹覆蓋的布面甲,相對來說能降低一些鎧甲的損耗率。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傳世的努爾哈赤鐵甲,形制屬於典型的明代甲胄

在明朝和後金之間的戰爭中,冬天的嚴寒其實也對戰局發生了很大改變。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後金對於覺華島的軍事打擊。在柳河之戰,明軍主動進攻被後金擊敗之後,後金便開始準備進行一場大的進攻戰。不過後金對於明軍的正式攻擊,實際上正是在冬天開始的。這一舉動一方面是考慮到,當時遼東的明軍有許多來自的內地的部隊,因此對於遼東冬天的寒冷還難以適應,而且冬季對於明軍火炮的使用也會造成不利影響。於是伴隨著清軍的攻勢,寧錦之戰爆發。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今天的寧遠城

由於當時海上結冰加之西北風大作,因此無法將寧遠城北的糧食統統撤回,導致了這些糧食落入後金之手。不過對於明軍來說,冬天所帶來的劣勢,實際上對於寧遠地區倒還並不嚴重。真正慘烈的,是覺華島方向。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覺華島

在孫承宗掌管遼東期間,重點在覺華島建立起了水師,目的在於能夠和寧遠城互為犄角。並且負責遼東地區的糧食中轉。但是孫承宗在建設覺華島水寨時忽略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冬季渤海地區沿岸的結冰問題。在寧錦之戰中,後金正是利用了明軍這一疏忽,軍隊通過海冰進攻覺華島。覺華島守軍立刻鑿開島嶼沿海的海冰,但是由於氣候寒冷,海水很快就再次結冰。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錦州港的浮冰,在近二十年氣候變暖之前,渤海地區的海冰足以支撐人的重量

由於覺華島駐守的軍隊多是水師士兵,兵力較少且不擅長陸戰,導致覺華島很快失守。島上的7000守軍以及大量當地居民和海商紛紛遭到了後金的屠戮。雖然在寧錦之戰中,寧遠城逃過一劫,但是相對的,和寧遠城互為犄角的覺華島淪陷,失去水師策應的明軍,很快就在遼東的戰略上陷入了嚴重的被動局面。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迎擊清軍的明軍

在冬季作戰,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常見的交通工具,那就是雪橇。雪橇在我國北方的許多少數民族中,都是冬季常見的出行工具。在戰爭中,雪橇也自然常常用來作為後勤,乃至軍隊行軍的重要交通工具。今天滑雪愛好者所使用的單人雪橇,其實最早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就是用來作為行軍所使用的工具。在東歐的羅斯人,由於受到了北亞地區的影響,也使用馬拉雪橇來運載作戰時的軍需。因此往往羅斯人在冬季,步兵的行軍速度甚至比平時還要更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西伯利亞以及東北亞的許多軍事行動,往往俄國人都喜歡在冬天出動,而非似乎更加適合作戰的夏季。

行軍靠雪橇、禦寒靠棉甲,古代戰士們在冬天如何打仗?

▲在冬季行軍的莫斯科軍隊

總的來說,冬季行軍和作戰,尤其是適應了溫帶氣候的軍隊,前往北方接近寒帶甚至在寒帶地區作戰,都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即使時至近代,拿破崙征俄的失敗,也算是對於寒冷季節作戰的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正是由於寒冷冬季所帶來的大量不確定因素,才使得軍隊的指揮者們,必須更加謹慎小心地處理每一個在作戰時可能遇到的問題,但這樣仍不能保證萬無一失。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