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照丕晚年太極拳見解2

陳照丕晚年太極拳見解2

十一,打太極拳問答

(1)打太極拳慢的對還是快的對?

打太極拳不在於快或慢,而應當是快而不亂,慢而不散。什麼是快而不亂,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練的再快,必須外形與內氣結合起來,以內氣來摧外形,氣到形到,形是隨氣而動,這樣運動就是快而不亂,這樣快才對。如果在運氣時,氣到形不到,形到氣不到,不是氣過於形,就是形過於氣,這樣練就是快而亂,快也不對。慢而不散,就是在運動4,外柔內剛,外如處女,內如金剛,靜如山嶽,穩如泰山,就是用蓄勁而待後發,這樣練就是慢而不散,練慢也對。如果犯上重下輕,外散內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氣不到,氣到形不到,一盤散沙,這就是慢而散,這樣練慢也不對。打太極拳主要是完整一氣,剛柔相濟,變化無窮的道理。

(2)打太極拳用氣對還是不用氣對?

打太極拳應當是不用氣,輕而不浮;用氣沉而不僵。這樣練用氣對不用氣也對。如果不用氣,輕而浮,用氣沉而僵,這樣用氣不用氣都不對。什麼是輕而不浮,沉而不僵?無論是舉手抬腳,如棉裹鐵,輕而自然,這就是輕而不浮。用氣不是用笨氣,死搬硬套,用氣用的是先天自然之氣,帶有靈活性的,這樣練就是沉而不僵,否則都是不對的。

(3)說陳式太極拳是大架,楊式是中架,吳式是小架,這樣說法對不對?

這樣說法是不恰當的。陳式太極拳初學時,雖然是由大架入手,但因其是剛柔相濟,千變萬化,是忽大忽小,忽有忽無,忽隱忽現,忽剛忽柔,變化無窮的。所以說,陳式太極拳,大架也可以收成為中架,中架也可以收成為小架,把太極拳說成為死的是不對的。

(4)打太極拳,應當先由剛入手,還是先由柔入手?

打太極拳按規矩還是先由剛入手,練成功後,自然成了剛柔相濟,但是教人時,必須靈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體強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壯年人,必須由剛著手,不然就沒有基礎。如果教有病的人,身體弱的人或老年人,他們不能學那一層剛的功夫,那就教他們由緩慢著手,把身體練強壯之後,再學太極拳第二趟,把那一層功夫補起來。為什麼不叫他們先由柔著手,而是有緩慢著手,因為打太極拳柔是很寶貴的東西,很不容易練出來。年老體弱者,初學者是有緩慢著手,而不時由柔著手,柔是多年功夫,千錘百鍊才能得到。如化一塊鐵,本來裡面有粗質,,經過鐵匠用爐打一火去一層粗質,結果把粗質打完,就成了鐵精。等於太極拳初學時純剛無柔,練一層功夫得到一層柔,把功夫練成後,才能得到剛柔相濟的奧妙。所以打太極全是最不容易把肉練出來的。因此說,教身體弱的人先由緩慢著手,,待身體練強後,再進一步練剛。最後練成外柔內剛。否則單純無柔軟,那就是外散內空,決不是柔。有人打太極拳由緩慢入手,練數十年功夫,掌無拴雞之力,就是由緩慢著手沒有基礎吃的虧。

十二,打太極拳必須知道什麼是迭法

打太極拳全在用迭法,不懂迭法枉徒勞。什麼是迭法?就是剛柔相濟的變化,這個變化是無窮的。很難用文字全面的寫出來,現僅大概指出幾個標準:(1)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氣下降,呼吸自然,如果練的周身關節僵的跟鐵棍一樣,如死蛇躺地,直棍一條,沒有變化,那就不成太極拳了,學者要注意。(2)虛實分明,周身相隨,引勁落空,借力打人,如果不能虛實奉命,就不能借力打人。(3)不進不能引,不引不能空,不空不能擊。這就是與人交手時,忽剛忽柔,忽有忽無,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方法。(4)蓄要蓄得緊,開要開得盡,如卷炮,炮卷得越緊,崩得越響。練拳蓄得越緊,,近來發出的勁越大越有力,發人越遠。要蓄得緊,就是周身之氣團聚不散,不是把兩肘夾住,如繩捆住。開得盡,就是把蓄的勁達到手指,直到手指發麻發脹,就算開得盡。不是把兩隻胳膊展得很直,沒有靈活性的道理。(5)遠打一丈不為遠,近打只在一寸間。遠打一丈不為遠,就是在用發勁時,不要探身打人,如好教師不打跑教師,他跑得很遠,你要追他去打,也是有失敗的。近者只在一寸間,只在一寸之內,發人圈最小最小,將來發人是最有力的。(6)我守我疆莫失界,一失界,魂飛魄散,就是在發人時,沉著鬆勁,用中定之法,決不可失於中心,發不著人,自己就會落空,有栽倒的危險。(7)身如弓弦手如箭,靈機一動鳥難飛。就是蓄勁如開弓,出勁如放箭的方法。就是在發人時,不是用氣力去打人。靈機就是襠內有彈簧力,一動發於四梢,人自然就會栽倒。(8)全體空靈,應變有才。就是練太極拳有三空:手心空,腳心空,胸心空。也就是上虛下實,外柔內剛,靈活運用之法。捨己從人,隨機應變,沒有一定的方法,使人不知道我的勁,我獨知道人的勁,拳術加戰術。如同打仗的游擊戰術,好去鉗子包圍敵人。(9)縱放展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採更難移。倒步退步雖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滾拴搭掃靈微妙,內騰巧取有誰知,全體空靈無縫隙,聲東擊西要熟知,上攏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藏頭蓋面天下有,鑽心剁肋世間稀,教師不知個中理,難得武藝論高低。以上這些迭法,沒有功夫的人,看過如紙上談兵,無濟實用,功夫純熟的人,就知道言之不謬也。

十三,什麼是太極拳精華,什麼是糟粕?

有了抽扯之形,提拔之意,有了直線,有了平面是不對的。(2)完整一氣是對的,一盤散沙是不對的。上虛下實是對的,外柔內剛是對的。上重下輕,外散內空是不對的。(4)大圈和小圈結合是對的,大小不結合是不對的。出勁和蓄勁相結合是對的,不結合是不對的。(5)一肢動而百骸皆隨是對的,手到身不到,身到氣不到,氣到形不到是不對的。(6)氣與勁結合是對的,不結合是不對的。(7)剛柔相濟是對的,剛柔不相濟是不對的。(8)用先天自然之氣是對的,用後天之拙力是不對的。(9)周身關節要處處開張,骨節要松是對的,把周身關節練的象鐵棍一樣,沒有曲折是不對的。(10)快而亂,慢而散,輕而浮,沉而僵是不對的。快而不亂,慢而不散,輕而不浮,沉而不僵是對的。(11)打太極拳必須含胸塌腰,使濁氣下降,降於湧泉穴,由湧泉穴反映上來的青氣,順後脊梁骨上升,升至百會穴,這就是虛領頂勁。這種虛領頂勁是對的。含胸拔背是不對的,雖然說脊骨是自然弧形,但氣是活的,能上升能下降。好比一棵樹,天生是直線是不會動的,但是樹根必須往下降,使根深葉茂,才能開花結果,如果使樹往上提是不對的。毛主席教導我們:不要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毛病。請練太極拳者細細揣摩,練太極拳氣往下降是對的,還是氣往上拔是對的?只有當場檢驗就會真訣出現。以上說的對的都是精華,不對的都是糟粕,請學者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太極拳的理論很多,因為我今年已是八十歲的人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別不多寫,只能口授.

十四,陳式太極拳推手的方法

什麼是太極拳推手的方法?就是把太極拳內粘,游,連,隨,騰,閃,折,空,棚,捋,擠,按,活,這十三式的精華摘要出來,用棚,捋,擠,按的方法,採取太極拳的實用,二人對推,推得不償失時間久了,得到裡面的奧妙,就能起到保衛打仗的作用。

推手的姿勢有五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姿勢叫挽花,可以單手挽也可以雙手挽,就是甲乙兩人對立,兩腳不動,甲與乙兩腳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之法,對挽連綿不斷.彼此用牽牛之法,將腳跟牽動.有功夫時,讓你有牛大之力也牽不動,腳蹋地絲毫不動.兩手如稱桿之靈,用纏絲勁,如蠶作繭,絲頭不斷,完全是用巧之法.推得功夫成熟時,特殊表現:未會牽牛意如何,兩手猶如用絲籮,年年祈與人間巧,不到人間巧更多.

第二種姿勢叫推手,甲乙兩人對立,彼此兩腳不動,甲用雙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將甲滑空,.乙再用兩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將乙滑空。可以推得很長時間,啥時沒有力氣,啥時停下來,這個推手的方法完全殺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兩人推得功夫純熟時,,推得身上比冰凌還滑,胳膊如棉花裹鐵。兩個人的內勁接連得如膠似漆,粘沾不散,這個功夫推的只有半個圈,只有一個按,一個棚,沒有捋和擠。推得長久時特點表現:滑如冰凌,粘如膠,軟如棉花,硬似鐵。

第三種姿勢叫擠。就是甲乙兩人交手,甲的左腿進入乙的右腿裡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雙手按住乙的胳膊(這叫按),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兩手捋住甲的右胳膊(這叫捋法)往左引,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擠(這就是擠)有打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將甲的來勁滑空,用兩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勁(這就是棚)棚住甲兩手,右腿後退一步。內臟有右肋靠的方法。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裡面,乙用雙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有打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甲棚住乙的兩手,用左腿往後退一步,內臟有打左肋靠之法。乙用右腿往前進一步,如此兩個人一來一往對推,不間斷,這樣推法就成圓圈了,棚捋擠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華也都會在其中。推成之後,離開推手就可以得到技擊的作用。這樣推成功後的特點表現是:棚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第四種方法叫捋。就是甲乙兩個人把棚捋擠按四種方法套在一起,,手法與第三種的推法一樣,與第三種推法不同的是;甲乙二人的前腿肚都要鋪地,在地上盤旋,使襠內都有彈簧力,這個推法完全是叫下盤穩固腿上有力,這就是長興公說的: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這個方法就是培根潤源的方法。這個方法推成功之後,特點表現為:兩腿仆地猶頑石,下盤穩固定根基,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

第五種姿勢叫花步。就是甲乙二人的手法和步法與第三種相同,二人推過三四個回合之後,彼此都變了方法。就是捨己從人,隨機應變,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方法。兩個人的方法沒有一定,彼此或用墊步,或用偷步,或用橫步,或用躍步,靈活運用。步為周身之樞紐,靈與不靈在於步,活與不活在於步,有時該進兩步的進兩步,該進三步的進三步,彼此兩手套在一起。或用肘,或用靠,乘虛而入,乘空而擊。甲攻乙,乙用滑空之法將甲的來勁滑空(引空),乙用攻法攻甲,甲用滑空之法將乙的來勁引空。甲乙彼此圍攻之勢互不相讓,就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強中還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英雄。這個推手之後特點表現為:二人推手如圍棋,一來一往見高低,圍到山窮水盡處,陡然一勢判雄雌。以上五種推手法成熟之後,在技擊中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五層功夫的表現就是結陰陽剛柔的變化,說陰陽就不說剛柔,陰陽就代表剛柔。說剛柔就不說陰陽,剛柔就是陰陽。純剛無柔是硬手,純柔無剛是軟手。一陰九陽跟頭棍,二陰八陽是三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類好手,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

純剛無柔不是太極拳,是硬手。純柔無剛也不是太極拳,是軟手。炸樣都不能學推手,非得不償失練一,二年的好功夫,,練得一分柔九分剛才能學推手。怎樣知道他有一分柔九分剛的表現?一陰九陽跟頭棍,,他有一分肉九分剛與人推手就會栽給頭,沒有還手之力,這樣表現就知道他有九分剛一分柔。再練一層功夫,就會練到二分柔八分剛,怎麼知道他練到二分柔八分剛呢/二陰八陽是散手。因為他練到此與人推手時他就不會栽跟頭了。他已經有了抵抗力不從心了,二人推手也不分棚捋擠按,腿上也不分虛實,二人打起散手來了。象不會打拳人打架一樣,這就是二分柔八分剛的表現。再練一層功夫,練到三分柔七分剛,怎麼知道他有三分柔七分剛呢/因為他能破第二層的散手,有把握的把人打倒,但不是用巧打人,還是用自己的笨力打人,這就叫三陰七陽猶覺硬。再練一層功夫,練到四分柔六分剛,就是遇敵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如有人來打時,得不準不發,得住對方的空隙時,把人打得很遠。在跟前的人看不見是怎麼打的,挨的人不知道是怎麼挨的。這就是四陰六陽類好手,遇人以得人為準,以不見形為妙的表現。再練一層功夫,練到五分柔五分剛,就可以撞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就是練到五分柔五分剛時,,不管撞著何處來打我,,我無論何處都能見人打出,這就是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的表現。妙手一運一太極,就是好手打人,處處都分著剛柔的意思,就是看是至剛,其實是至柔,看是至柔,其實是至剛。用剛不可五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摧敵不捷。全是剛柔相濟的。太極一運化烏有,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又歸了無極的意思。

如果你想下載武術秘笈或了解更多武術知識,請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或在微信的添加朋友裡面搜索微信號wsybj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