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儀連橫:勢歸蘇秦,時隨張儀,誰才是大丈夫?

張儀連橫:勢歸蘇秦,時隨張儀,誰才是大丈夫?

空白

記憶不再乾枯

讓每日一則故事連接你我

通鑒故事

輸入

有人對孟子說,你看像蘇秦張儀這些人,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息,難道不是大丈夫嗎?孟子便說:「是惡足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看來,立正位、行正道方能稱為大丈夫,像蘇秦張儀這種以三寸口舌聳動天下、不立仁義而專擅權謀,乃君子所不為也!

我們講過蘇秦合縱六國的故事,大致便是設身處地曉以利害;而張儀站在秦國的角度,更適合用的,是威逼利誘,這是由他們的立場決定的。曉以利害,需要真誠,計謀要接地氣一些;威逼利誘,則可無所不用其極,故欺詐翻臉比比皆是。二者孰難孰易?張儀連橫,雖有秦國做後盾,但天下七國秦國獨大,於六國而言合縱才是利益所在,故張儀是逆勢而為;蘇秦合縱,雖順勢而動,但六國力弱彼此缺乏信任,極易受秦國挑撥而互相拆台,故蘇秦需時刻作為聯結紐帶。從二人結局來看,張儀終老於魏,蘇秦客死於齊;從歷史進程來看,張儀是順應時代潮流、代表前進方向,而蘇秦則欲以一己之力扭天下之局勢、挽狂瀾之將倒。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時成就了張儀,而勢成就了蘇秦,兩人雖入不得孟子法眼,但稱之為人傑,亦不為過矣!

最後還是講一個張儀的故事。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與張儀不合,大臣也多詆毀他,張儀便勸說武王道:「對大王來說,現在最好的計策便是讓東方生變,如此秦國便可坐收漁利。我聽說齊王非常憎恨我,我在的地方,他都會派兵攻打。故老臣願意到魏國去,齊魏一旦開戰,大王您便趁機伐韓,取三川、挾天子,收天下圖籍,如此霸業可成!」秦王同意,張儀便入了魏。齊國果然攻打魏國,魏國國君有些擔心,張儀便說:「魏王不必憂慮,且看我如何讓齊國撤兵!」他便派人通過楚國的使臣對齊王說道:「齊王,您攻打魏國真是錯得離譜啊!」齊王問為何,使者便說:「張儀離開秦國的時候便已經跟秦王商量好,打算讓齊魏相攻然後秦國趁機攻佔三川。如今您果真伐魏,既讓齊國疲敝,又攻打了盟國,關鍵是還讓張儀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啊!」齊王於是罷兵回國。如此張儀便做了魏相,並終老於此。

庄不在大

聚賢則名

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畿輔南評 的精彩文章:

通鑒故事之秦魏相爭:天真的大將軍

TAG:畿輔南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