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戲曲舞台美術知識

戲曲舞台美術知識

看戲網由河南省文化藝術音像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GIF

主播:小 莫

(一)戲曲舞美術語

1、戲曲行頭

行頭原指某個行業必備的專用工具,戲曲行頭則是對戲曲服裝的通俗說法,自古沿用至今。舞台上的戲曲服飾主要以明代服製為主要樣式,同時參照唐、宋、元、清的一些服飾特徵,變化而成,在穿戴上有較為嚴格的程式規範。有時候戲曲「行頭」也泛指一切演出用具,如清朝李斗在《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描述:「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衣、盔、雜、把四箱。」

2、戲曲化妝

戲曲化妝,也俗稱「扮相」,指戲曲人物的面部化妝。可分為「俊扮」和「彩扮」兩種類型。一般的生行和旦行用「俊扮」,即只略施彩墨來達到美化效果,也稱「素麵」。「彩扮」主要適用於凈、丑兩行,也稱「臉譜」,指以面部誇張的圖案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氣質和對人物不同的褒貶。

3、面具

面具,也稱「假面」,指戴於臉上的一種紙制或木製面殼,形狀誇張、色彩鮮艷。古代人歌舞、祭祀時大都戴面具,流傳下來的安徽、貴州等地的儺戲表演依然戴面具。面具可以看成是戲曲臉譜的雛形。

4、臉譜

臉譜,即戲曲凈丑兩行所用的面部化妝手法,以誇張的形式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及人物褒貶。因為在勾畫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規矩,所以稱「臉譜」。一般來講,臉譜來源於南北朝時期北齊蘭陵王長恭作戰時所戴之面具,後由面具發展為直接在臉上勾畫,到明清時形成一定規矩,即成臉譜。

5、旦角頭面

旦角頭面,指戲曲旦角頭上所戴的裝飾物,一般包括髮髻、髮辮、珠花、耳環、簪子等。

6、髯口

髯口,指戲曲中各種假鬍鬚,一般由人發或玻璃絲製成,講究的用氂牛尾製成。其顏色包括:黑、黲、白三種,以區別角色的年齡,少數形貌怪異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紅髯、紫髯、藍髯、黑紅二色髯的。髯口樣式包括:老生行的三縷、五縷、二濤,凈行的滿、扎、虯髯,醜行的一字、二挑、丑三、四喜、夾嘴等。

7、門帘台帳

門帘台帳,舊稱「守舊」,指傳統戲曲舞台上起裝飾作用的襯幕。門帘掛在上下場門位置,台帳掛在上下場門之間。其作用一為分隔前後台,一為裝飾。現在新式劇場中已不再出現,而換之以天幕、側幕。

8、砌末

砌末是對戲曲所有道具和簡單布景的總稱,包括刀槍把子、一桌二椅、桌圍椅帔及各種戲曲演出中所用的小道具。

9、刀槍把子

刀槍把子是對戲曲表演中各種武器的總稱,包括刀、槍、劍、戟、斧、棍、錘等。(順便介紹一下,河南省文化藝術音像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有《戲曲身段與把子》DVD,喜歡的朋友可以聯繫我們哦)

10、一桌二椅

一桌二椅,是對戲曲舞台上所用桌椅的簡稱,桌椅為木製,漆紅色,上用桌圍椅帔,以區分於生活桌椅。桌椅在舞台上的擺放形式多樣,根據不同的環境,可多可少、可分可合。它們有時作為桌椅使用,有時則可以指代其他的事物。

11、桌圍椅帔

椅帔,指在戲曲舞台上,加在桌椅上的裝飾物,多為綢制、繡花,顏色根據使用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其作用是使舞台上的桌椅與生活中的桌椅相區別。

內容來自網路,作者不詳,向原作者致敬!

編輯:張 翌 航

有你想看的精彩

關注看戲網,暢聽咚咚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看戲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原看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