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南沙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南沙參

南沙參

ADENOPHORAE RADIX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 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 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乾燥根。

產地

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貴州等地。

採收加工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洗後趁鮮颳去粗皮,洗凈,乾燥。

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錐形或圓柱形,略彎曲,長7~27cm,直徑0.8~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紋和縱溝。頂端具1或2個根莖。體輕,質松泡,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氣微,味微甘。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肺、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味甘能補,微寒清涼,入肺、胃經,為涼補之品。主以清肺養陰、益胃生津,兼以益氣、祛痰,善治肺胃陰虛有熱諸證,兼氣虛或夾痰者尤宜。

功效

清肺養陰,祛痰,益氣。

主治病證

(1)肺熱燥咳有痰,陰虛勞嗽咯血。

(2)氣陰兩傷的舌干口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干品9~ 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鮮用清熱養陰生津力較好。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故虛寒證忌服。反黎蘆。

南沙參的故事

傳說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的弟子吳普隨華佗行醫,一日見一少年的小腹及陰中引痛如絞,汗流滿面,疼痛欲絕。華佗令吳普前往醫之。吳普取出沙參搗篩為末,米酒送服一小匙而愈。華佗為吳而悅。又一日,一婦人白帶甚多,吳普又用沙參為末,令每服二錢,米飲調下而愈。華佗問吳普用藥之由,吳普曰:「白帶多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所致。」華佗對吳普的長進極為欣慰。

清代黃雲鵠《粥譜》云:「用沙參、粳米、冰糖煮粥,潤肺養胃,熱病口渴有效。」清初傅青主認為,骨蒸有汗宜牡丹皮,骨蒸無汗宜沙參,有汗無汗地骨皮均宜服用。傅云:「用沙參補陰,原不入腦,今用於川芎之中而蔓荊、細辛,直走於巔,則沙參不能下行,不得不同群葯入腦中。夫補其腦則風不能存,而腦自愈,頭痛亦除矣。」他還強調,此方不但能治頭痛,兼治腦疼,無不神效。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