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朝國庫空虛:此人一個人就償還了一百萬賠款!

鴉片戰爭戰敗後,清朝國庫空虛:此人一個人就償還了一百萬賠款!

伍秉鑒:清代廣州十三行商人,廣州的世界首富。在清朝這個動蕩的朝代里,作為首富,不知道他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呢?清朝後期的時候朝廷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但是並不是完全的封鎖了所有的對外通商,當時有設立「十三行」用以對外通商。正因為這樣的時代背景反而成全了伍秉鑒。

1801年,伍秉鑒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怡和行,從此開始經營起怡和行,一做就做了四十多年,甚至怡和行因為伍秉鑒本人而揚名天下。怡和行在伍秉鑒的經營下,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各種店鋪等,並且同別的國家都建立起了聯繫,投資也走向了外國。

在1834年,伍家與英美商家的貿易額都超過了幾百萬銀元,並且成為了英國最大的東印度公司的債權人,伍家借貸給東印度公司的錢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伍秉鑒一度被稱為天下最有錢的人!

伍秉鑒到底有多少錢?一位清朝時曾在廣州居住了20多年的美國商人亨特,在他的《廣州番鬼錄》一書中說:「伍浩官(伍秉鑒)究竟有多少錢,是大家常常辯論的題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對他的各種田產、房屋、店鋪、銀號及運往英美的貨物等財產估計了一下,共約2600萬銀元。」

而在這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不過700萬元。據周志純《晚清財政經濟研究》一書估算,清政府1840年財政收入為4500萬兩白銀。伍秉鑒身價之高,抵得上清朝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還綽綽有餘。

鴉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國庫空虛,便從伍秉鑒身上搜刮。《南京條約》簽訂以後,伍秉鑒一個人就償還了一百萬賠款,清政府多次以通敵的借口對他的商行進行罰款。導致伍秉鑒的財產越來越少,最終也沒留下什麼家產給後代。而伍秉鑒的後人也沒有幾個善於經商的,所以伍氏家族逐漸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古史今 的精彩文章:

此人綽號「小扇子」:曾經收復外蒙古,如今墳墓卻殘破不堪!

TAG:歷古史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