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非常習慣去解讀負面信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非常習慣去解讀負面信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人非常習慣去解讀負面信息

語言是一種工具,本身沒有意義,但是我們會通過語言傳遞意義。這些意義有我們的情緒,有善,有惡,也有不善不惡。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們人的心很有意思,非常習慣去解讀負面的信息:一方面對方表達的可能確實有惡意,我們會執取、放大,然後反覆回放、咀嚼,產生痛苦;另一方面,可能別人真的沒有惡意,但是我們也有可能聽出惡意來,甚至對方是善意的,我們也會聽出惡意來。

其實,我們把善意的話聽出惡意來,並不是少有的事情,因為大多數人往往都不善於表達善意。內心的善意因為煩惱的緣故,話說出來,聽著就不舒服,讓聽的人只注意到不舒服的語句,而忘記了語言背後的關懷和愛護。

有一對母女,在女兒長大以前沒有什麼隔閡,很親密;但是女兒長大之後,讀書了、就業了,母女間卻產生了隔膜。

小的時候,女兒穿什麼衣服,母親都會反覆要求、批評、說教;女兒吃飯,母親也會不斷糾正其細微的錯誤;在學習上,則更是嚴格要求,嚴厲呵責......

女兒長大後,母親仍保持一貫的行事風格,對女兒的生活進行干預,甚至毫不留情地嚴厲指正。這讓女兒很不是滋味,感覺母親並不愛自己,沒有理解和關懷,甚至連起碼的鼓勵和尊重都沒有,終於她無法忍受母親的表達,開始對立和排斥。

時間一久,不管母親說什麼,女兒都認為母親是在傷害和為難自己,看不起自己,打擊自己,經常會在心裡追問:為什麼母親就不能給自己一些鼓勵?為什麼就不能讚揚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做什麼母親都不滿意?雖然女兒也知道母親那樣說話可能是她親近女兒的方式,但就是無法接受母親的絮叨。只要母親一開口,女兒心裡就會生起無名火,對抗的話脫口而出,或者甩個臉色,很久也不說話,不理她。第一念的怒火毫無控制,但事後又懊悔難過!

其實,發脾氣和冷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越是想得到愛和鼓勵的人,表面上可能越強勢,想要借外在來掩蓋內心的怯弱和苦,或者用自己的冷漠和不在乎來保護自己。

我們希望快樂,可是由於煩惱的存在,往往採取了錯誤的方法,走了相反的路。

其實,把內心放鬆一些,不要執取和在意那些所謂的話外之音,先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就能從點滴中感受到家人的愛。

聽語言背後的愛,而不是聽語言背後的情緒,更不要妄加臆想話裡有話。

學誠法師著

天津人民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