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鷹擊18導彈射程為何這麼遠,和亞超結合技術關係密切

中國鷹擊18導彈射程為何這麼遠,和亞超結合技術關係密切

射程是衡量反艦導彈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手臂足夠長,就能極大提高發射平台的生存概率,使其不至於被對方空中和水面作戰平台獵殺。而根據權威媒體最近發布的消息進行分析,中國的鷹擊-18反艦導彈同老一代產品相比,射程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最大射程比美國的反艦「戰斧」還要遠,是俄羅斯「俱樂部」反艦導彈的3倍左右。如此計算,鷹擊-18導彈的最大射程應該可以超過600千米。

那麼為什麼這種導彈的射程會有如此之遠呢?因素有很多,包括燃油效率很高的發動機,優秀的啟動布局,再則就是採用了亞超結合技術。而鷹擊-18導彈使用的亞超結合潛射反艦導彈總體方案,在我國歷史上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簡單地說,亞超結合技術就是將亞音速和超音速技術綜合應用到反艦導彈之上,使之能夠揚長避短,互為補充。

之所以要採用亞超結合技術,是因為亞音速和超音速的反艦導彈各有其優缺點。相同的條件下,亞音速超低空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射程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的4倍左右。也就是說,在末段以前的飛行階段,採用亞音速飛行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導彈的射程。在可靠性、搜索與命中概率等方面,亞音速導彈都要高於超音速導彈。控制和機動性方面,超音速導彈的要求更高。信息處理速度領域,超音速反艦導彈要求比亞音速反艦導彈快2倍以上。

與此同時,超音速導彈也有很多亞音速導彈不具備的優點。比如在毀傷能力方面,採用相同彈頭的超音速導彈是亞音速導彈的9倍左右。在突防能力方面,超音速反艦導彈比亞音速反艦導彈可提高50%左右。如果能夠結合速度、射程、精度、隱蔽性、機動性等等方面的要求,將亞音速和超音速的優勢融合到一種導彈之上,那麼它的綜合性能無疑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反艦導彈採用亞超結合技術已經成為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那麼鷹擊-18導彈的亞超結合是如何實現的呢?即該型導彈在接近目標時採用巡航模式,速度為0.8馬赫左右,抵達末端後速度得到極大提升,可增加到2.5馬赫~3馬赫。末端速度的提升,大大縮小反應時間,急劇地增大了艦空導彈和近防炮的攔截難度。但是,要讓一種反艦導彈融入亞音速和超音速兩種導彈的特徵也並非易事,需要解決很多嚴格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控制系統應該具有多種工作狀態。其原因在於導彈那在亞音速和超音速飛行時受到的空氣動力存在差異,因而在具體的控制規律、系統響應、傳遞函數和動態品質等方面都要有所區別,而且還要實現不同模式下的流暢切換。第二個方面是要滿足導彈在超音速和亞音速下的靜穩定性,在干擾作用下彈體受到的影響儘可能地小。

第三個方面是控制系統的各個部件應當擁有極高的靈敏度。這主要是因為超音速導彈要求有更快的反應、更靈敏的控制、更短的滯後時間、更高的控制精度,所以要求測量裝置、感測器和執行機構都擁有更高的響應能力。

正是由於上面的這些原因,為使鷹擊-18導彈能夠兼有超音速和亞音速導彈的雙重優點,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副主任朱坤經歷了重重的挫折,但越挫越勇,最終突破艱難險阻,使這種導彈終於達到世界領先的水平。而正是因為研製的不容易,鷹擊-18導彈在2018年1月8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鷹擊-18潛艦導彈的研製成功,對於提升我國海軍的能力而言無疑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這種導彈是我國的潛射反艦導彈攻擊區域擴大了600倍,使093B攻擊型核潛艇等裝備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下航母殺手。而且,由於鷹擊-18潛艦導彈的性能已經超越「俱樂部」的相應型號,這標誌著我國從俄羅斯購買這一類武器的歷史也即將成為過去。

全文完,謝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印度首艘國產航母沒造好,就準備花兩百多億美元買第二艘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