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國,「卧薪嘗膽」的反面角色

吳國,「卧薪嘗膽」的反面角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初識這一聯對句還是高中的時候,當時就對它大加讚歎: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包含了六個典故化成的警句或者成語,用在相關主題的作文里,氣勢十足。更重要的是,字數也不少,不動腦子就能流出兩句話,在考試的緊張關口,還是相當有用啊。不過,作為一個吳地人來說,看到「吞吳」二字,總覺得有些膈應;也會感慨,為啥夫差就會輸給勾踐,吳國怎麼就成為了「卧薪嘗膽」這一千古流芳典故的反面典型呢?

說到夫差和勾踐這一對CP之間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無非是夫差打敗了勾踐,勾踐苟延求活,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打敗夫差,一血前仇。最近他們又在央視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里火了一把,當然了,主角肯定又是勾踐,不僅是由於正面形象,更因為他的「劍」嘛。可兩位國君,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怎麼能用匹夫間的恩怨情仇去類比,其中的利害糾葛,可比兩人為了西施相愛相殺的劇情有意思太多了。

回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也就是孔子在世的時代,兩國的人民偏居在江南一隅篳路藍縷,建設自己的國家。用今天的行政區域劃分,吳國疆域大概就是江蘇省江南地域,而越國則佔了浙江省北部一帶,換言之,江蘇浙江省界的劃分,在兩千多年前的吳越糾葛中就有了雛形。在那個年代,和中原地區相比,江南妥妥的是蠻夷之地啊,濕熱迷瘴養成民風彪悍,《漢書》形容為「輕死好用劍」。在一個相對偏僻的地緣較為完整的區域里有兩個國家,為了土地,為了人民,為了安全感,怎麼看兩者都要好好乾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那種。

待到兩國整合完畢,要互相掂量,在檇(zui四聲)李,今嘉興地域擺開了陣勢,史稱檇李之戰。實際上兩國在這一個地方打了兩次。第一次是夫差的父親,吳王闔閭與勾踐的父親,越王允常之間的較量。這一次,吳國大勝,又在越國大掠而回,由此揭開了兩國不死不休的戰爭序幕。十五年後,允常病死,勾踐即位,兩國又在檇李兵戎相見。和上次一樣,吳國實力要強很多,但卻大敗而回,因為勾踐實在不按常理出牌,來了一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史記·勾踐世家》:越王勾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敗於槜李。

翻譯過來就是:越王勾踐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吳軍挑戰,勇士們排成三行,沖入吳軍陣地,大呼著自刎身亡。吳兵看得目瞪口呆,越軍趁機襲擊了吳軍,在槜李大敗吳軍。乍讀這一句不覺有啥,很容易忽略,回頭腦補不覺頭皮發麻。試想一下你是吳軍,對方山呼海嘯衝來敢死隊,你嚴陣以待準備浴血軍前,忽然對方集體自刎而死,那一瞬的衝擊肯定會讓自己懵呆的。不得不感嘆,彪悍的人生,彪悍的民族果然不需要解釋。

這一戰吳王闔閭受傷而死,臨終前囑咐夫差報仇,夫差秉承父志,三年後大敗勾踐。只是夫差終究沒有殺了勾踐,給了他翻身的機會,其中的緣由是非眾說紛紜,情節也廣為流傳,就不多做置喙了。不過夫差身死國滅,乃是成王敗寇無可厚非,可非要把夫差塑造成一個反面角色,卻有點糟蹋人物了。但千年來大家喜聞樂見,又有啥辦法呢?

周總理說: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記住-你是一個男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