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林彪和粟裕二人被譽為一時瑜亮,如何正確比較二人的軍事造詣?

林彪和粟裕二人被譽為一時瑜亮,如何正確比較二人的軍事造詣?

名將如美人,自古「不許人間見白頭」之外,也是鄉野田間市井閭巷經久不衰的話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不怕貨識貨,就怕貨比貨。無論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抑或達官貴族通儒學究之輩,茶餘飯後,都不滿足於對某一名將的單方面了解,而是樂於比較同時代將領的高下得失,為早已長眠地下的古人唾沫橫飛一爭短長。

軍事上的林彪和粟裕二人一時瑜亮,有著諸多驚人相似之處。唯其如此,也更有令後人沉迷辨別他們高低的誘人所在,儘管他們兩人生前罕有的惺惺相惜,從無「既生瑜何生亮」的齟齬之狀。

問題一,認為林建立了四野而三野的實力略弱,就是林更有本事。可是,林所處的東北地區靠近蘇聯,遠離中原,蔣介石的力量較弱而易得到蘇聯幫助,實際上四野很多裝備就是從蘇聯人那裡得到的,而三野面對的是蔣介石力量的重心,阻力自然大得多。

華東解放軍在戰爭開始就是30多萬,林的部隊是10多萬,林與蔣軍對陣中兵力開始處於劣勢(大概1/2),經過戰爭後來才逐步取得優勢。陳粟與敵人兵力開始是3/4,但華東是在根據地內打仗,敵人要用大概1/3的兵力保護後勤補給線,而解放軍卻受到地方部隊和民兵的支持,軍力這樣此消彼漲,實際上共產黨的力量在華東強與國民黨相比是4/3。共軍軍力實際是佔優勢的,只是陳粟自己略遜一籌。

華東解放軍的武器也有很多是從進軍東北的解放軍手裡拿的,進軍東北的解放軍把自己的武器留給了華東解放軍,自己再跑到東北得到了一些的日軍武器也沒有占什麼便宜。而且東北解放軍的武器開始以日式武器為主,顯然比敵人的武器差的多,最後武器得到改善仍然是靠從敵人手裡奪取的美械武器。而華東解放軍與精銳的國民黨軍隊打仗在武器裝備方面從一開始就基本不吃虧,與一般國民黨軍隊打仗武器還佔優勢。

問題二:說林爬的比粟快,這就是林強。可是你認為真的能有一個政 黨提拔人才就是以能力為標準嗎?林彪能自始至終站在毛主席這邊,另外林出道更早才是主要原因。

粟裕也是自始至終站在毛主席這邊,而且沒有「反對」過毛主席的經歷,林要毛主席「頭腦清醒之」,粟裕在毛主席面前可使用過這樣的「敬語」?林還有要毛下台的歷史,,粟裕可有這樣「反對毛主席領導」的歷史?所以林爬的比粟快,並不是因為林比粟裕更加忠於毛主席,而是比粟裕更有才能。林與粟在同一隻部隊,這支部隊的領導更換了多次(從朱德開始-毛主席-周恩來-博古-毛主席),林一路都比粟快提拔的快,也只能說明林比粟裕更有才能,或更早的顯示出了才能。

問題三,比較兩人作戰勝負來論英雄,呵呵,那不妨去看看孫子的戰功,他也做不到常勝將軍,而戰國時的吳起到真的是從無敗績。可是誰都知道在軍事史上誰的地位更高。林彪指揮作戰極為謹慎才是他一生極少失利的原因。從林指揮遼瀋戰役時在毛主席三令五申後才進攻錦州這點上顯露無遺。

軍事家打仗就是要打有把握之仗,避免打無把握之仗。粟裕打的敗仗多,只能說明他把他認為有把握的仗打成了敗仗(如南嘛、臨句、土山集等)。這可能是因為他對「有把握的仗」判斷不準,把客觀上本來沒有把握的仗誤認為是有把握的,結果打了敗仗。二是戰役戰術指揮水平不夠,把應該打勝的仗打敗了。無論是什麼原因,都說明才能不如林彪。

謹慎而少打敗仗是軍事家的優點。只有過於謹慎錯過了時機而招致失敗或造成重大損失,才能說「過於謹慎」。可綜觀林彪的一身,林並沒有因為謹慎錯過了時機而招致失敗或造成重大損失的經歷,所以說林「過於謹慎」是沒有根據的。 遼瀋戰役正是由於林抵制了毛主席三令五申「大躍進」,才糾正了毛主席要他在48年春天南下的錯誤,避免了過早的戰略決戰,使共產黨提前在東北取得了徹底勝利(超過了毛主席的預期)。

問題四,說什麼林在抗戰中大仗打得多。請記住一點,抗戰中林是三大主力之一115師的師長,粟裕是什麼?哪有這種比法,照這樣算,那第一軍事家肯定是蔣家的人,他們的四大會戰消滅了多少鬼子?

如果一開始要求粟裕與林有相同的表現大概可以說強人所難,但是後來部隊發展了,粟裕的新四軍一師,武器裝備都強於林抗戰初期的115師,在1941年就國民黨軍打的嗷嗷叫,可是粟裕師長8年也沒有與日軍打一場象樣的仗,還不如林半年打的仗,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問題五,林指揮兩大戰役,粟裕只是參與指揮淮海大戰。還有戰損比。這個論點也站不住腳。有誰來指揮哪個戰役要看戰局變化的需要。何況遼瀋戰役,四野百萬大軍對六七十萬人,平津戰役四野一百五十萬對六十萬,打贏了也不見得是什麼奇蹟。到是粟裕獨具慧眼提起的淮海大戰,以六十萬部隊打敗了蔣軍八十萬,連斯大林都認為是個奇蹟。更何況這其中的黃伯韜兵團,丘清泉斌團,李彌兵團,黃維兵團,兵力,裝備都要勝過東北軍。

兩大戰役以多打少,以強擊弱的局面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莫非是以強擊弱的局面形成之後,林才接手司令,撿了一個現成的便宜?跟老蔣一樣當個摘桃派?

粟裕以少打多的局面是怎麼形成的?打了3年多還是「以少打多」,只能說明這三年他與國民黨軍隊打仗沒有佔到多大便宜,與國民黨的劉峙、湯恩伯的水平不分上下。

如果說以多打少就不需要才能的話,那麼就難以理解為什麼國民黨會輸給共產黨了。也難以理解粟裕等人為什麼在兵力佔優勢的時候(南嘛、臨句、土山集,月埔,金門等)也會打敗仗?

對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將領杜聿明最清楚:他認為國民黨淮海戰役的失敗有2個原因:一是老蔣劉峙瞎指揮。二是認為國民黨軍隊沒有了士氣(遼瀋戰役把國民黨軍隊的士氣打沒了,淮海戰役還沒有打杜律明和毛主席當時就認為「共產黨將在一年內奪取全國政 權」)。就是不認為解放軍有什麼高超的戰略戰術。

另外,粟裕沒有指揮淮海大戰,他只是「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一切事物由總前委負責,毛主席規定有條件的時候由劉陳鄧粟潭5人碰頭集體決定,沒有條件時由劉陳鄧三常委負責自己處理,粟裕連常委都不是,在前委中的排名是第4位,根本不是核心成員,一般情況下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只有聽命令的份。

當然以上也是我的個人淺見,還希望大家多多批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埔英魂 的精彩文章:

鐵腕偶像的背後:再次宣布參加大選,普京還記得當年的承諾嗎?

TAG:黃埔英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