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智庫的庸人自擾:中國會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嗎?

美國智庫的庸人自擾:中國會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嗎?

【環球網軍事1月17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 重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最新一期《中國簡報》中題為「不斷演進的中國核戰略:中國會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嗎?」的文章猜測,隨著解放軍火箭軍持續增強的導彈力量,中國核戰略的意圖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中國國內也有爭論未來應否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文章認為,中國在對核武器進行現代化的同時,內部也在爭論核戰略是否需要轉變,包括是否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一種觀點認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對中國戰略性運用火箭軍部隊施加了某些限制,減少了危機響應的靈活性。此外,一些人認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減少了中國本已規模很小的核力量的可信度,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可以增強中國核威懾能力。上述分析人士都對俄羅斯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以彌補其常規力量短板的做法印象深刻。他們認為,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騰出中國稀缺資源,實現中國核心戰略目標的「最有效方式」。

文章稱,中國戰略分析人士還列出了中國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可能的外部威脅動因:中國常規力量無法防禦大規模外敵入侵;如果敵人使用常規力量攻擊中國核基地,對中國和戰略部隊造成重大威脅;解放軍的軍事行動面臨巨大威脅,比如在保衛領土完整時遭遇大規模軍事干預;敵方有意越過核門檻;敵方常規部隊攻擊三峽等重大戰略目標,造成不亞於核打擊的破壞性。

不過,支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人士認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會削弱危機響應靈活性,而且是否首先使用核武器,決定權掌握在最高層。至於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會否增加中國的核威懾能力,他們認為,一些國家可以奉行「首先使用」政策,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會輕易冒險。

文章認為,中國核軍力正在向「高效」和「生存能力強」等方向轉型。要實現這些目標,中國必須對其核戰略進行全面再評估。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將繼續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但同時,外界需要對中國核政策、戰略和軍力的動態演變進行仔細分析。

中國核戰略專家楊承軍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核政策不會改變。因為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是要遏制核戰爭爆發,一旦有國家對中國發動核打擊,中國可以進行有效核反擊。楊承軍認為,報道中提及的中國核戰略意圖的高度不確定性是一種猜測,沒有根據,不能把民間學者的建議與中國核政策相互混淆,中國核意圖非常明確。中國使用核武器是被動的,是為了在遭受核打擊後具備反擊能力。

楊承軍說,中國只有在遭受核打擊後,才會實施核反擊。而且中國使用什麼規模和強度的核反擊,都是中國的權利。「不管哪個國家,一旦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都會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雖然中國核武器的數量和規模都要比西方某國要小,但中國最強有力的一點是有效,具備威力很大的反擊能力,不管是從陸上還是水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大客機A380會消亡?空客:沒新訂單或即將停產!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