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間傳說,明朝宮女不纏足,有人不信,直到撿到一隻宮女的鞋子

民間傳說,明朝宮女不纏足,有人不信,直到撿到一隻宮女的鞋子

《金瓶梅》中有個情節,潘金蓮丟了一隻鞋,讓丫鬟春梅與秋菊到處找。後在西門慶一間房的紙簍子里找到一隻,送給潘金蓮。「婦人拿在手內,取過他的那隻來一比,都是大紅四季花緞子白綾平底繡花鞋兒,綠提根兒,藍口金兒。惟有鞋上鎖線兒差些,一隻是紗綠鎖線,一隻是翠藍鎖線,不仔細認不出來。婦人登在腳上試了試,尋出來這一隻比舊鞋略緊些,方知是來旺兒媳婦子的鞋」。

列位,我們知道,潘金蓮腳小啊,「自幼生得有些姿色,纏得一雙好小腳兒,所以就叫金蓮」。但她穿上現在找來的這隻鞋,卻還緊了,可見,來旺兒媳婦的腳,比她的還小。

民間傳說,明朝宮女不纏足,有人不信,直到撿到一隻宮女的鞋子

(三寸金蓮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金瓶梅》中有寫,「這個婦人小金蓮兩歲,今年二十四歲,生的白凈,身子兒不肥不瘦,模樣兒不短不長,比金蓮腳還小些兒」。

可以說,大家都以為潘金蓮腳小,宋蕙蓮的,比她還小。且她亦被西門慶收用,只因丈夫被構陷發配,兼之與人不合,最終上吊自殺。所以,潘金蓮看到幫她找來只死人的鞋,只道西門慶還記著這個冤家,氣得要命,遷怒秋菊,讓她跪在院里,腦袋上還頂塊石頭——西門家正妻小妾,對僕役最差勁、最凶最狠的,就是潘金蓮了。

《金瓶梅》借宋朝寫明朝,潘金蓮、宋蕙蓮的原型,都是來自於明朝民間,那麼,一個問題來了,民間以小腳為美,明朝的宮女們,是不是也要包小腳呢?是不是也以三寸金蓮為榮呢?

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在其《輟耕錄》的「纏足」一節說到,「以此知札腳自五代以來方為之。如熙寧元豐以前人猶為者少,近年則人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也」。

民間傳說,明朝宮女不纏足,有人不信,直到撿到一隻宮女的鞋子

(包小腳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也就是說,他認為,纏足開始於五代,宋朝中期之前,也並未流行。但到了他生活的年代,卻火了起來,不包小腳的妹子,竟然被人瞧不起。

妹子們怕被嘲笑,當然就人人纏足了。按此說法,則明朝的宮女們,肯定也是纏足的。因為她們都是從民間選去的嘛。

實際上,我們想錯了。

明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篇》中記載,「向聞今禁掖中,凡被選之女一登籍入內,即解去足紈,別作宮樣,蓋取便御前奔趨無顛蹶之患,全與民間初制不侔。予向寓京師,隆冬遇掃雪軍士從內出,拾得宮婢敝履相示,始信其說不誣。」

民間傳說,明朝宮女不纏足,有人不信,直到撿到一隻宮女的鞋子

(明朝宮女劇照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他的意思是,早就聽說女孩子一旦被選入宮中,就不準纏腳了。小腳走路都麻煩,何況宮裡對超強執行力的需求呢?貴人們有事,你還在慢慢挪,那不是想死嗎?因此,入了宮,女孩們的腳就與民間同齡人不同了——當然,這是沈德符聽來的,道聽途說,不知真假。直到有一天,他撿到從宮裡扔出來的鞋子,量了量,才知道,此說不虛。

看來,在腳還未纏成的時候,放了腳的宮女們就變成小腳不小腳,天足不天足了。

民間女人的小腳是為了讓男人高興,宮女的大腳是為了讓貴人高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 的精彩文章:

TAG:凡人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