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明清瓷器從認清款識開始,最全明清瓷器款識
一件瓷器如果有落款對於藏友辨別其年代很有幫助,雖然款識也是可以造假的,但是每個年代的款識都有其特徵,想要模仿也需模仿得夠像才有用。
以下是明清瓷器款識大全,喜歡瓷器的藏友們可以收藏起來,方便以後對照。
在官窯、民窯中,款識,作為刻、劃、印、寫在器物身上能表明器物製作年代、產地、用途、工匠,或收藏者姓名的文字或符號。
大明嘉靖年制款識
大明正德、宣德年制款識
居仁堂制款識
梅花館制福建分館制真品款識
大明成化年制款識
清康熙年制款識
清雍正年制款識
清乾隆年制款識
清嘉慶年制款識
清同治年制款識
清咸豐年制款識
清光緒年制款識
中華共和元年款識
清乾隆鏤空轉心瓶
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
從初創於商代、到真正創製於東漢時期的中國瓷器,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貢獻。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達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明清時代從制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
鬥彩: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先在胎上用青花畫好圖案,罩上透明釉,入窯焙燒,燒成後,再在留出的空白處用低溫彩料填繪、拚鬥,又復入窯爐烘烤,即成鬥彩。青花是構成整個鬥彩畫面的主色。鬥彩創於明成化年間,首先應用"鬥彩"名稱的是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南窯筆記》。
素三彩:素三彩是明、清兩代景德鎮生產的彩瓷品種之一。素三彩以黃、綠、紫三色彩釉為主,沒有紅色,故謂"素三彩"。它的製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澀胎上以彩釉填繪早已刻劃好的紋樣,再經低溫一次燒成。不限於黃、綠、紫三種顏色,還有黑、白等色。在明代正德年間已極為精緻,清代康熙朝有新的發展,盛行一時。
五彩:五彩是在已燒成的瓷器上,用紅、黃、綠、藍、紫等多種彩料,按圖案花紋飾於釉上,再在彩爐中二次焙燒而成,屬釉上彩。清康熙時期,新發明了釉上藍彩和墨彩,從而釉上五彩取代了青花五彩。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以後五彩只作為仿古瓷而少量生產,因此亦稱"古彩"。五綵線條硬朗、層次分明,燒成溫度稍高於粉彩,又沒有粉彩的柔軟感,故又叫"硬彩"。
清乾隆琺琅彩葫蘆瓶
琺琅彩:琺琅彩始於康熙中晚期,盛於雍、乾兩朝。先在景德鎮燒成瓷坯或精細白瓷,然後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作琺琅,彩燒而成。所用彩料,雍正六年以前用進口琺琅料,雍正六年以後,宮廷自製琺琅彩料。乾隆琺琅彩畫面受西洋畫影響很大,亦有在彩地上用各種色彩繪上各式各樣的織綿紋、絲綢紋等花紋,謂之"錦灰堆"。又在花紋中添繪各式纏枝花或其它圖案畫,稱之為"錦上添花"。習慣上琺琅彩又被稱為"古月軒",但"古月軒"與琺琅彩之名是否可以統一,目前尚未定論。
粉彩: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直接影響,利用進口的金紅,創燒了粉彩瓷。它的製作,一般是在素瓷上描繪輪廓後,先填一層"玻璃白",再以所需的色料用乳香或水調勻,在玻璃白上進行描繪,最後入爐烘烤。粉彩以雍正朝最著名,乾隆粉彩仍有很大發展。由於粉彩多為進口原料,其所施彩也屬西洋藝術特色,故乾隆時粉彩又有"洋彩"之稱。
廣彩:雍正、乾隆、嘉慶時期生產的一種外銷瓷,其素胎由景德鎮燒制完成後,運往廣州彩繪紋飾,製成後直接銷往海外,故稱"廣彩"。廣彩風格特殊,色調迎合西方人所好。雍正時製作精細,設色淺淡。爾後設色均趨濃艷。以西洋細膩的油畫筆法繪出,富有立體感。
後加彩:在舊的瓷器上進行新加彩,再在低溫爐中烘燒,充噹噹時的彩瓷,以抬高其經濟價值,這種瓷器作偽的方法叫後加彩。自清康熙至民國初年,均有在舊器上後加彩的偽作。如在明代的白瓷盤或碗上後加彩;雍正、乾隆的白瓷上加琺琅
元代釉里紅玉壺春瓶
明正德黃地青花花果紋盤
明永樂清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
明永樂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明萬曆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
明宣德青花留白纏枝牡丹紋大罐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缸
明喜靖彩釉大罐
明永樂清花纏枝瓜紋小罐
明永樂釉里紅雲龍紋罐
清雍正檸檬黃地青花纏枝花卉紋六角貫耳壺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蒜頭瓶
清雍正青花纏枝蓮紋長頸瓶
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龍鳳爭珠圖雙龍耳扃壺
清乾隆黃地粉彩福壽萬代圖葫蘆瓶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
清乾隆釉里紅鳳戲牡丹象耳方瓶
本次徵集範圍
錢幣:各種古錢幣近代幣,錯版幣!
名家字畫: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名家書畫
精品陶瓷:古代各窯口到代官窯器,以宋五大名窯、元、明、清官窯瓷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級翡翠為上,要求玉質佳、雕工精。
雜項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寶,田黃,雞血石,金銀器,青銅器等。.
全面 專業 鑒定 評估 展覽展銷 拍賣
請點擊文章尾末的「閱讀原文」瀏覽展覽詳情。
如果您喜歡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關注下面二維碼


※阿根廷128歲老人稱自己是希特勒,躲了70年細節歷史竟然都能對上
TAG:藝術品收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