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海軍歷史上曾經的「亞洲第一艦」是這樣誕生的

中國海軍歷史上曾經的「亞洲第一艦」是這樣誕生的

公元1885年11月8日。這一天對於大部分當時的中國人來說,這依舊是平淡無奇的一天,但是對於整個亞洲來說,這一天見證了歷史的改變。

此時,北洋水師丁汝昌正與津海關道周馥正翹首以待著屬於大清國的兩艘鐵甲艦的歸來。

自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以來,兩艘本該啟航的戰艦因突如其來的戰爭,而被扣押在了德國的港口裡。法國海軍甚至揚言,這兩艘鐵甲艦一旦離開德國就會成為法國海軍的新艦。

中法戰爭中,法軍偷襲福建水師,導致福建水師全滅

縱使望眼欲穿,清政府也不得不讓兩艘鐵甲艦暫時停泊在德國的港口裡。

伴隨著中法戰爭的告一段落,這兩艘受困的蛟龍終於離開被束縛的土地,朝著祖國風馳而來。

在幾艘拖輪的引導下,如同小山一般的戰艦終於停泊在祖國的港口上,對於水師提督丁汝昌來說,他終於等來他魂牽夢繞的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

與此同時,大清國最後的「裱糊匠」也在關注著這兩艘傾注心血的鐵甲艦,看著手中電報,遠在四九城的李鴻章滿意地笑了笑。

九天以後,李鴻章親自來到大沽口,看到耗盡自己十年心血的機械巨獸,一時間盯得入神。

似乎是驕傲,又似乎是欣慰,老人站在巨獸面前笑了笑。

停泊在山東威海的「定遠」艦複製品

四門量身定做的305毫米口徑主炮(工廠編號001--004)傲視當時絕大多數艦炮,兩門150毫米毫米副炮(原計劃採用210毫米口徑火炮)更是讓它如虎添翼。

鐵甲堡的防護設計讓定遠完全免疫小口徑炮的傷害,首尾敷設的76毫米厚的裝甲甲板更是進一步加強其防護能力。

用一句話說就是,「定遠,天下無敵!」

作為當時中國最後的驕傲,定遠級鐵甲艦的身世可謂是相當坎坷。

此前曾有謠傳,「定遠」艦的主炮曾被用於晾衣……

鴉片戰爭伊始,大清國被洋人的槍炮打怕了。主權淪喪,門戶大開,內憂外患接踵而來,面對「數千年未有變局」以及「數千年未有之強敵」,被迫睜眼看世界的官僚知識分子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在自強的口號下,尚處於襁褓的近代海軍,開始了她的成長。

朝堂的扯皮,黨派的傾軋,海權與路權,鐵甲艦無用論,大艦與小艦取捨......

長達六年的朝野鬥爭,清政府雖在1875年就下旨購置鐵甲艦,但大清國的水師依舊是遙遙無期。

江南製造總局仿製哈姆斯特朗4.7寸速射炮,至甲午戰爭爆發時為止共生產12門

真正讓清政府下定決心購置鐵甲艦的原因還是鄰國的窺視。

日本訂購的「扶桑」級鐵甲艦下水的消息,對於尚處在1874年侵台事件的陰影的中國可謂是觸動極大。雖然這艘鐵甲艦不過是3717噸,水線帶裝甲231毫米,裝備4門240毫米口徑克虜伯後膛炮,設計上還是採用老式的船腰炮房布置,航速也只有13節。

對於列強們來說,這艘小船不過是二等鐵甲艦(按照當時軍艦劃分,五千噸以上為一等鐵甲艦,五千噸及以下皆為二等鐵甲艦)而已。但是對於整個亞洲來說卻是實打實的巨艦大炮。

面對這艘巨獸,李鴻章痛心疾首上書「彼既以所有以相陵侮,我亦當覓所無以求自強。」

資料圖:「扶桑」級鐵甲艦

而對於這個充滿狼子野心的鄰居,中國也打起來十二萬分的精神,購置鐵甲艦一事,正式提上日程。

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總司務的英國人赫德在得知購艦機會後,極力向李鴻章推薦兩艘土耳其級鐵甲艦。

土耳其級鐵甲艦的船型上與當時日本擁有的「比叡」、「扶桑」一樣都是二等鐵甲艦,是土耳其與英國共同合作設計,1874年在沙木大船廠開工建造。該艦滿載排水量4870噸,艦長74.68米、寬15.85米、吃水6.4米,動力系統採用兩座蒸汽機驅動,四鍋爐,雙軸推進。

這級軍艦的主炮為4門12英寸口徑前裝線膛巨炮,布置方法與「扶桑」類似也是老式的船腰炮房設計。船腰設計的弊端主要是在於火炮的射界太小,沒辦法轉向前後進行炮擊,而當時的海軍的戰術要求是船頭對敵要求,這樣的設計需求在當時看來就是完全的落後。

雖然該型號對其進行改造,但依舊是治標不治本,對於當時的同類鐵甲艦來說可謂是毫無亮點。

使用炮房設計的「扶桑」號

而英國大力推銷這兩艘軍艦的原因也是因為俄土雙方又一次展開戰爭,處於中立的英國不能交貨,只好自己花錢買下,對於當時橫行四海的大英帝國來說,這幾艘軍艦實在是可有可無。在尋找「接盤俠」的過程中,英國盯上了正在籌劃建立現代化海軍的大清國,為此極力推銷,而兩艘軍艦的總報價為160萬兩白銀。

而此時,正值中俄因為邊境問題在此發生爭執,沙皇揚言要派出艦隊到中國沿海活動。而上述兩艘土耳其級鐵甲艦,對於海防實力為零的中國來說,實在是極其迫切的需求。

英國也看準時機敲竹杠,一口氣把兩艘老式鐵甲艦的售價一路哄抬到200萬白銀。但考慮到這船賣給大清國以後,轉過頭就可能成為俄國海軍的新艦,英國出於大陸平衡政策考慮決定拒絕出售。雖然第一次實質性購買鐵甲艦失敗,但是對於中國來說至少是少當了一次冤大頭。

作為世仇的俄羅斯與土耳其,在歷史上曾經十次俄土戰爭

第一次實質性購買鐵甲艦雖然失敗,但是朝堂上對於鐵甲艦的呼聲日益強大。連老佛爺都在英國拒絕出售之後發五百里秘諭知會李鴻章:「當此籌辦海防之際,不能因前議無成遽爾中止,著李鴻章所議,查造新式,在英廠訂造鐵甲二隻。」還特別囑咐負責此時的李鳳苞,「速行定議,早日造成,不可耽延時日」。

李鴻章雖然是洋務大臣,算是大清國最懂洋人的人,但是對於鐵甲艦也是兩眼抹黑,在購買要求上也是含糊的要求物美價廉,吃水不能超過20英尺(6米)以及適應在中國港口的條件等幾點簡單的要求。對於鐵甲艦的具體採購事件便落在歐洲的特使李鳳苞身上。

李鳳苞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接近海軍的人,對近代軍事技術有所涉獵,在被全權負責購置一事後更是大量自學鐵甲艦相關的知識,被任命為第一批海軍留學生的監督,後來北洋水師的年輕艦長:劉步蟾、林泰增等人都曾與他談笑風生。與此同時,清政府又任命近代著名的科學家徐建寅協助購艦。

資料圖:李鳳苞

而作為新興列強的德國,雖然在海軍上處於弱勢,但是對於中國市場卻有著濃厚的興趣。伴隨著徐建寅與李鳳苞的到來,德國上下開始最熱烈的歡迎,甚至連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御用戰艦都為了歡迎中國人的到來,都破天荒的懸掛起的黃底青龍旗。

說到海軍,當時最強的自然是英國,自從英國人打敗西班牙人的「無敵艦隊」以後 ,英國皇家海軍正式向全世界宣告,海洋屬於他們的女王。

而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採購鐵甲艦,自然是要去當時海軍最強的英國求購,無論是勒緊褲腰帶的日本人還是臃腫龐大的奧斯曼帝國都是如此。

但是對於傲慢的英國來說,曲曲幾個中國人單子不值得興師動眾。在面對要求參觀正在建設的巡洋艦「超勇」「揚威」的兩位中國特使,英國人甚至傲慢地拒絕他們的要求。認為這些中國人不過是來挑刺的,大英帝國的科技天下第一,這群中國人又懂什麼?

原本為中英合資的艦隊,但是因揮權、用人及花費等各方面皆出現嚴重分歧,最終雙方解除合約

而且英國人的態度更讓李鴻章的心頭一涼,先前的阿思本艦隊、土耳其級鐵甲艦以及赫德前來爭奪北洋水師的控制權讓李鴻章精疲力盡,原本就對於洋人充滿戒心,堅持「權自我操」原則的李鴻章徹底下定決心。

「死了張屠夫,還吃不成混毛肉?」

李鴻章心一狠,腳一跺,一拍大腿。

「走!咱們不買了,去找德國人去!」(此處為作者腦補,如有雷同,或是李中堂託夢)

1880年12月2日上午7時,李鳳苞在參考德國海軍部的合同規範後,與伏爾堅造船廠草簽了訂造第一艘鐵甲艦的合同。不含火炮在內的定價共為620萬馬克。四個月後,1881年5月23日,中國再次向德國訂造第二艘鐵甲艦。

資料圖:德國伏爾堅造船廠

新型鐵甲艦的設計由伏爾堅造船廠的總工程師魯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負責。

他參考了當時英國最強大戰艦「英弗萊息白(Inflexble)」。

「英弗萊息白」之強大,主要在於它的防護形式和主炮布置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

它摒棄了當時鐵甲艦上大量使用的水線帶裝甲,而是變為包裹全船的水線帶裝甲的集中防禦「甲房」,在軍艦中部重要部位用厚達508~609毫米的裝甲圍出一個長33.5米、寬22.9米的防護空間,把戰艦上的要害部門如:主炮塔、驅動主炮塔的旋轉機構、彈藥庫等均保護再其中,這種革命性的設計在當時稱為鐵甲堡。

英國「英弗萊息白」鐵甲艦的炮塔布局

在中央鐵甲堡之外,戰艦的前後各敷設了厚度為3英寸的裝甲甲板,用這種低於水線的裝甲甲板取代了直立的裝甲。

這些設計既使軍艦上的要害部位得到集中防禦,又因為取消了沿水線裝備的垂直裝甲,因而大大減輕了戰艦的重量,強化了戰艦的機動性。

另一大設計特點來源自這兩座炮塔,和最初的船面旋台鐵甲艦將炮塔沿軍艦的中線前後布置不同。

自意奧利薩海戰之後,船頭對敵的戰術成為各國海軍的潮流,沿中線布置炮塔的設計在當時被認為無法使各個炮塔內的火炮同時轉向艦首或艦尾方向射擊。

「患前後不能互擊」,不符合船頭對敵的基本戰術要求。而「英弗萊息白」針對此進行了改良,將炮台設計為對角線布局(或稱斜連炮台),2個旋台錯開一定角度,並列在軍艦中部。

採用這種布局,可以使2座旋轉炮台能同時向艦首艦尾方向開火,而且可以將艙房布置在兩舷之中,不用擔心其會遮擋住火炮的射界。這一極具特色的設計讓「英弗萊息白」名噪一時。

不過,定遠級的設計並沒有全部照搬「英弗萊息白」號,而是加以改進。採用了德國最新式的戰艦「薩克森」的炮塔設計——露炮塔。這種設計比起英國的「英弗萊息白」的炮塔更加靈活,並且不會像「英弗萊息白」那樣造成「彈著旋縫,炮即礙轉」的弊病。

這種設計可謂是領先於世界水平,十分符合李鴻章的心意,而最讓李鴻章心動的還是德國人給出的價格十分良心,在英國造一艘的價格能在德國造兩艘。而在第二艘競拍的時候,法國地中海船廠反覆降價給出的最低價位都比德國人高出十萬法郎。對於這樣的結果,李鴻章最終決定兩艘都在德國訂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決勝海陸空 的精彩文章:

三度易手 兩次跨洲的「旅途」這門德制火炮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TAG:決勝海陸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