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幫藝人,在嘲弄孔子的同時,又諷刺了高官

這幫藝人,在嘲弄孔子的同時,又諷刺了高官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宋朝的幾名權臣,從北宋的王安石、蔡京到南宋的秦檜、史彌遠,都是教坊伶人譏諷的對象,都被優伶拿來開涮過。因為拿高官開涮,正是宋代雜劇表演的一大特色。

其實,在宋代,不但當朝宰相被優伶開涮過,孔子也被拿來開涮,並且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劇目,叫做「弄孔子」優戲。「弄孔子」優戲興起於唐朝,盛行於兩宋,而在元、明、清三朝衰微下來,這種興衰的趨勢可能跟社會寬容度的變遷有關。

宋哲宗朝的某個元宵節,在一次宮廷御宴上,有教坊優伶表演滑稽戲助興,表演的節目,居然就是「弄孔子」優戲,而席間恰好坐著孔子後裔孔宗翰——這伶人膽子也真夠大。孔宗翰當然很生氣,要求懲處伶人。當時有同僚勸孔宗翰:「此細事,何足言?」孔宗翰反駁說:「非爾所知。天子春秋鼎盛,方且尊德樂道,而賤伎乃爾褻慢,縱而不治,豈不累聖德乎!」史料說「聞者慚羞嘆服」。

平心而論,先祖被優伶拿出來開涮,孔宗翰心中惱怒,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國宴上表演戲弄聖賢的滑稽戲,也確實不成體統。不過依宋朝的慣例,優伶應該不會受到太嚴厲的懲罰,通常是打一頓板子以示薄懲。朝廷也沒有明令禁毀「弄孔子」優戲(個案性質的懲戒出格優伶以及個別地方對某類戲目的禁演,則是有的),民間「弄孔子」優戲照演不衰。到了明代,朱元璋才下令要求「天下樂人,毋得以古聖賢、帝王、忠臣、義士為優戲,違者罪之」。

宋代還有一種弄孔子」優戲,同時戲弄孔孟等聖賢與當朝高官。來看兩個例子:

北宋元豐年間,內廷演雜劇,伶人扮成孔子、孟子、顏回、王安石諸人。孔子讓王安石坐,孟子、顏回均請王氏坐於首,王安石遂坐上首,孔子不敢安席,也起身避位。子路拉著公冶長(孔子女婿)上場,公冶長一臉窘迫之狀,子路責備他:「汝全不救護丈人,看取別人家女婿!」

伶人在諷刺什麼?原來,當時蔡卞執政,而蔡的岳丈正是王安石。王安石去世後配享孔廟,蔡卞的親信為奉承他,又議升王安石神位升於孟子之上。

南宋寶慶年間,四川公宴表演雜劇,伶人扮成孔子門人宰予與顏回,「宰予」得以改官(即吏部給安排了官職),為什麼呢?因為《論語》說:「於予與改」(伶人這是故意曲解《論語》)。而「顏回」則未能改官,一直在吏部候任,因為《論語》有言:「回也不改」(又是故意曲解《論語》)。

「顏回」向「宰予」請教。「宰予」說:「我善鑽營,才得改官。你為何不鑽?」「顏回」說:「我非不鑽,而鑽彌堅耳。」(《論語》中有一句記載:「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伶人又是故意曲解《論語》)「宰予」說:「怪不得你不能改官,笨!何不鑽彌遠乎?」

這又在諷刺什麼?原來,當時權臣史彌遠一手遮天,滿朝文武須得鑽營於他。伶人所譏諷者,便是這一時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鉤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的權相,都受過藝人的戲弄

TAG:吳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