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治通鑒》「驕人」的管理藝術與處世哲學

《資治通鑒》「驕人」的管理藝術與處世哲學

「審於音」和「聾於官」

人活在世上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凡夫俗子,概莫能外。然而作為一國之君或一方之主,如何正確處理好興趣愛好和識別人才的關係則非常重要。

「審於音」和「聾於官」,表面看來二者並無必然的聯繫,然而偏偏就因為「智勇多困於所溺」,不少人則重蹈了「聾於官」的覆轍,甚而至於破國亡家送命。南朝的陳後主沉溺於音樂,以狎客為友,盛唐的唐玄宗醉心於梨園,視奸臣為忠,到頭來一個亡了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個丟了權,「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歷史的教訓是值得記取的。無論是古代的諸侯,還是當今的領導,他們所管轄的方面不可能只是一個兩個部門,也不可能門門都是內行。他們的職責全在於用人。對人才有全面的了解,任人唯賢,事情也就好辦了。不過,要了解和認識人才談何容易,不少人往往蔽於所愛,胡亂用人,喜歡錶演的,任命伶人執掌軍政大權;喜歡運動的,任命踢球的當太尉;喜歡鬥蟋蟀的,任命進獻者為高官。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晚唐的唐宣宗。這位皇帝喜歡音樂,但他明確宣布:音樂不過是娛樂而已,樂官不得干預朝政!如果在上位者都有這樣的認識,世間的麻煩豈不是可以少一點嗎?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人們熟知的格言,它指出了品德學業修養的原則。而誰有資格」驕人」問題的提出,不屬修養範圍,它反映出在等級社會中人們關於處世態度的認識和選擇。田子方雖然可以算成太子擊的「師爺」,但他畢竟只尼個「士」,即舞文弄墨的讀書人,其實並無權勢。擊是太子,君接班人,自然身份高貴,他主動下車拜見,夠得上禮賢下士的了,但田子方卻不還禮,怎不令他大動肝火!在擊看來,有權有勢者拜見算得上講禮講到頂了,一個又窮酸又低賤的讀書人,擺什麼架子!比較而言,擊並不壞,他雖大發脾氣,但聽了田子方的議論後就表示道歉,算得上頭腦清醒,還不像後代那些不學無術而又驕橫不法的衙內。能做到這點,實也難能可貴。

田子方的話,應該具體分析。自從孔夫子大辦私學,使社會產生士這一階層之後,士的處境大概都比較糟糕,不然孔子不會講「君子固窮」,要士人以窮為本分;南朝鮑照不會憤激地高唱「自古聖賢盡貧賤」,宋朝蘇軾也不會牢騷滿腹地說什麼「人生識字憂患始」了。士人為何貧賤?可能同士的依附性有關,也就是說士只是毛,它總得生在皮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士人是很難完全主宰自我命運的。田子方的貧賤者可以驕人之論,雖然反映出士人的尊嚴和傲氣,但究其實,也只能算是一種自嘲。因為在揭示人事代謝、富貴難料的同時,也流露出不甘於貧賤的隱衷。

一般來說,士是應該出於貧賤的。縱觀中國古代史,名垂後世的士人,處境富貴者又有幾人!值得慶幸的是,文士受厄的時代已成歷史。在今日的社會裡,文人雖難大富大貴,可都進入了小康。既已進入小康,人們也不再視貧賤為光榮,想來如果田子方還在世的話,他一定會改口道:貧賤者安敢驕人,理應脫貧致富!富貴者不必驕人,須知滿則招損!

【原文】

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於音,臣恐其聾於官也。」文侯曰:「善。」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子方不為禮。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

【注釋】

文侯:魏文侯魏斯,魏國封侯後的第一個國君。田子,魏人,魏文侯曾以他為師。

鍾:這裡指編鐘,為打擊樂器。比:並列,此指音調和諧。

明樂官:意思是了解和判斷樂官是否有才能。

子擊:太子擊,魏文侯的兒子,後繼位,稱魏武侯。

謁(同叶音):拜見。

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

謝:道歉,謝罪。

【譯文】

魏文侯同田子方一道宴飲。魏文侯說:「編鐘敲奏的樂音不太調和吧?是不是左邊的掛高了。」田子方笑了笑。魏文侯問:」笑什麼?」由子方答道:「臣聽說過這樣的話:國君應當明白樂官是否有才能,不必了解樂音是否調和。現在君主能詳察樂音,臣擔心這樣反而會疏忽對樂官才能的了解。」魏文侯說:」好。」

太子擊外出,在路上遇著了田子方,便下車伏地拜見。田子方不施禮。太子擊大怒,對田子方說:「是富貴者該驕傲對人呢?還是貧賤者該驕傲對人?」田子方答道:「只有貧賤者敢於驕傲對人,富貴者哪裡敢驕傲對人!國君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掉他的封國,大夫如果驕傲對人就會失去他的領地。失去封國的,從未聽說有人用封國去款待他;失去領地的,從未聽說過有人用領地去款待他。至於說貧賤的士人,如果所說的不被採用,所行的很不投機,無非是穿好鞋子離開罷了,無論走到哪裡不都是過著貧賤的生活嗎!」大子擊於是向田子方道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倚驚鴻 的精彩文章:

觀《黃帝內經》中古聖賢之人原來是這樣養生的

TAG:倚驚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