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上海,這4大古鎮景緻超過東方明珠,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名字

在上海,這4大古鎮景緻超過東方明珠,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名字

世人皆知上海經濟發達,寸土寸金,卻很少知道歷經滄桑保存到現在的上海四大古鎮。一直以為楓涇古鎮應該屬於上海四大古鎮,但實際上並不是,它們有著毗鄰的江蘇園林的樣子,南方古鎮、小橋流水。 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上海四大古鎮: 嘉定鎮、松江鎮、朱家角鎮、南翔鎮。


一、嘉定鎮

古鎮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內有歷史建築6.5萬多平方米,有其順堂、厚德堂、崇德堂等16處優秀歷史建築。蘇式風格中含有徽式元素,西式洋房,形制多樣,遺存完好。上海四大古鎮嘉定鎮內還有一批文化含量極高的紀念館:嘉定歷史博物館、嘉定竹刻博物館、顧維鈞陳列館、陸儼少藝術院等,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博物館群落。比起江南六大古鎮來,更多了一份獨特的風格。

主要景點:1、匯龍潭公園

相傳因有五條河流交匯於匯龍潭公園此,形如五條長龍蜿蜒伸展之態。潭中有山島一座,名叫應奎山,綠水環抱,猶如長龍盤繞明珠,鳥瞰之下,形似五龍搶珠之勢,組成山水相依的自然風景。

2、嘉定孔廟

嘉定孔廟在嘉定區城南大街,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創建,稱「文宣王廟」。廟左建儒學,額為化成堂。從南宋到元代規模不大,明、清又多次擴建,為江南各縣文廟建築規模較大者。

3、州橋老街

州橋老街是嘉定城區中心,自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起一直州橋老街保存下來,在千步之內彙集了宋、元、明、清歷代古塔、舊廟、名園而為國內罕見,可謂「嘉定之根」,這裡也是人氣最旺盛的老街區。


松江鎮是松江區已撤銷的行政區域,即現在的松江老城區,現由岳陽,永豐和中山街道取代。松江鎮位於上海松江區中部,為滬杭鐵路要站。

主要景點:1、唐代陀羅尼經幢

唐代陀羅尼經幢是國內現存最古的石經幢。經幢現存21級,高9.3米,幢身八角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全文,並有題記。它既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現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方塔

松江方塔,原名「興聖教寺塔」,坐落在上海松江區方塔公園內。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於1975-1977年經歷復原大修。塔為磚木結構,高42.5米,4面9級,因塔的平面呈四方形而俗稱方塔,大出檐,瘦塔身,體現出盛唐時代的建塔特點。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3、西林塔

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城西側中山西路西塔弄,建於南宋咸淳年間,名「崇恩主塔」,俗稱「西林塔」。西林塔又名千佛塔,在廬山東林寺西,建於唐開元年間,明代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改名「圓應塔」。


朱家角鎮,隸屬於上海市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1991年,被列為上海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2007年,被評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主要景點:1、慈門寺

慈門寺即清華閣十二景中的「慈門傑閣」,為朱家角著名古剎,位於放生橋畔、漕港河邊,初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原名「明遠庵」。明嘉靖中毀於兵禍,隆慶五年,行腳僧「湛印」募款重修大雄寶殿,民間稱為新殿。

2、泰安橋

泰安橋俗稱何家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為單孔拱形石橋,位於漕港河口的名剎圓津禪院門前。高且陡,是全鎮最陡的一座石拱橋,橋堍豎立旗竿石兩塊,系懸路燈所用,是往來船隻的航標,橋兩旁青石扶手上的「飛雲石」浮雕。

3、圓津禪院

圓津禪寺為清華閣十二景之一,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1341年),系禪宗曹溪一脈,淞吳名剎,因院內供奉觀音菩薩,故又名「娘娘廟」,禪院北臨漕港,東傍珠溪。圓津禪院內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毀於戰亂,部分為寺內不肖僧徒偷出變賣。至四十年代末期,珍品已經不多,後大部分為江蘇省文管會接收,收藏於江蘇省及蘇州市博物館,少數保存在青浦縣博物館。


南翔鎮是上海市四大歷史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美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迹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南翔鎮扼守大上海西北門戶,距虹橋國際機場12分鐘車程,距上海人民廣場18公里。

主要景點:1、古猗園

原名「猗園」,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園」。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內有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2006年,古猗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留雲禪寺

雲翔寺始建於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初名為「白鶴南翔寺」。唐時達到鼎盛,寺基擴大到180畝。宋紹定年間,因理宗趙昀賜「南翔寺」匾額,寺名更為南翔寺。公元1700年,康熙賜額「雲翔寺」,故又易名為雲翔寺。

你們還知道哪些充滿韻味的古鎮呢?歡迎在下方的討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的旅人 的精彩文章:

TAG:行走的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