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子獨居山村土窯燒木炭 怕價格低希望天冷一點

男子獨居山村土窯燒木炭 怕價格低希望天冷一點

1月14日中午,在廣西陽朔縣高田鎮一處山腳下,55歲的張大信正在賣力地給土窯填土,完成燒制木炭的最後一道工序。土窯燒木炭是古老的行業,在唐代白居易的《賣炭翁》里便有記載:「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張大信是青地村人,是一名燒炭人,每年的冬天,便到了他最忙碌的時候。他干這行已經很多年了,以前跟人打工,後來拜師傅學了燒木炭的技術,打工之餘便在冬天燒木炭。

當地有冬天用木炭烤火的習慣,而且燒烤店也有木炭需求。不過由於燒木炭既辛苦,賺的錢也不多,這年頭干這活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張大信父母都不在了,50多歲也沒有討到老婆,平時一個人生活。為了生存,他便做起了這個別人都不願意乾的工作。

剛燒好的木炭黑亮黑亮的。一窯3000多斤木柴,能夠燒出500多斤木炭。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一斤木炭2.5—3元錢。

對於張大信來說,干這行屬於看天吃飯,如果下雨便燒不了炭。要是碰上暖冬也不行,天氣暖和了,烤火的人少了,價格賣不上去。

張大信從10月份開始燒木炭,一直干到12月。一個冬天,他可以燒10窯,掙1萬多元。「做這個累啊,平時都一個人,去地里鋸木頭、運木頭、燒窯、填土、收炭、賣炭,都是苦力活。」張大信說,這錢不好掙,所以沒有年輕人做這行了。

雖然是冬天,但是干起活來,張大信渾身大汗,穿著短袖都不覺得冷。「別人希望冬天暖和,我們還希望冷一點好,價格能高一點。」張大信笑著說。這讓人不得不想起《賣炭翁》里的描述:「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一直忙活到下午2點鐘,活幹完了,張大信才趕到田地里擇了一些菜,匆匆忙忙回去做午飯。(圖文:常江/路邊新鮮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邊新鮮事 的精彩文章:

冬天地下通道站著一排老人 原因讓孩子感動

TAG:路邊新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