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講傷寒論2

胡希恕講傷寒論2




                     胡希恕講傷寒論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二00八年六月





第12條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而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這條啊,就是承太陽中風那一條,開始不是太陽中風嘛,就是承那一條而申明其證和治。太陽中風咱們頭前有一個概要的認識了,那麼這個詳細的證候和他的治療,這一節啊,就是接著那個來談的。「陽浮而陰弱」,指這脈說的。外為陽,內為陰。陽浮而陰弱呢,就是指這個脈呀,有浮於外而弱於內的這個形狀,實在說起來就是浮弱。脈,我意思說這個脈呀,輕按浮,那再使勁一按呀,不禁按,弱,非常地軟弱無力。




仲景這個脈呀,有的指上下尺寸說的,陰陽,上為陽,下為陰了。也有的指這個浮沉說的,就是外為陽,內為陰,指這個脈的外內上說的。

這一節說的「陽浮陰弱」呀,我方才講了,就是外和內。脈是浮出在外,但不禁按,軟弱無力。

這個弱脈同這個弦脈是對比的

,比如說我們這個琴弦銑丁丁給它上上,一按這個弦呢,上下端直,這叫做弦。你這個弦上得不緊,拿手一按,軟弱無力,這個叫做弱。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這個說陽浮之脈,那麼為有熱之應,就是發熱之應。陰弱之脈呢,就是汗出之應,就是由於汗出,脈就弱,脈與證是相應的。




底下這個「嗇嗇惡寒」,這個嗇,就是嗦,嗦嗦的意思。冷了,人就拘蜷,就是嗦嗦然而惡寒,就是形容惡寒這個狀貌。




淅淅惡風,淅淅這兩個字,本來是風的聲音,微風的聲音,淅淅。

也有這個淅呀,指著咱們這個淘米的水,叫做淅。所以當水講也行,當風聲講也行

。那麼這一段應該當風聲講,本來沒有風,太陽中風這類的病呀,老感覺有微風淅淅然來襲的可證,老感覺得有微風吹得慌,其實沒有,就是因為出汗那,感覺外面有風,有風刺激。



「翕翕發熱」,這個「翕」,你看這個字,一個「合」字,底下擱一個「羽」字,就是合而不開的意思。這個翕當合,當閉,關閉的閉講。「翕翕發熱」這個意思,就是表證這個時候這個熱,瀰漫全身,合而不開,感覺著悶熱這個意思,合而不開嘛。

那麼總起來,上面就是發熱、惡寒和這個惡風,用一些狀詞,形容詞。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這個表證啊,這個氣不得旁達。我們平時這個人啊,皮膚感覺不出透氣,(其實)也是透氣的,

要不然我們衣服總得潔潔,我們老洗澡,衣服還臟,它也往外排出廢物,也通透氣息。

那麼這個表證呢,就是不透,不透這個氣就不得旁達,那就往上壅,逆於上,就鼻鳴乾嘔,這都是氣往上壅的一種反應。那麼這一節說的是太陽中風的證候,比以前說的太陽中風的證候詳細多了,那麼至於治療呢,他用桂枝湯,桂枝湯主治這種病。




桂枝湯這個藥物啊,桂枝三兩,我們現在不要去皮,這個去皮呀恐怕是個錯誤。現在乾脆有的就把這個去皮去掉,不要了。這個桂枝呀,能夠有點發汗作用,就依賴這層皮,這層皮有一種揮髮油這種成分。。。。。。(音頻缺失)。這就是十六兩一斤的,它一兩合這個三錢,三兩不就是九錢嗎?可是古人的一付葯開的一付單子,它一煎就是三付葯。我們現在看這個量呢,要拿三除,比如這個三兩,拿三除才一兩,那麼一兩不就是三錢嗎,那麼現在拿「克」計算就是 9 克,這個也是約略數,古人的一兩合現在的三錢,也是個約略數,也不是絕對準確,但是一般應用啊都根據這個分量差不多,有的說是二錢八九這個樣子,也有的說就是三錢,或者還多一點,那麼這個也沒有一定的考據。歷來的習慣呢,就是古人的一兩合現在三錢。我們現在呢,又把它變成公制了,就是克了。克呢就是9 克,那麼其他的分量也都是一樣。它這個在漢的時候,度量衡特別小。芍藥也三兩,甘草二兩,炙,這個三兩,因為它是三劑,都要拿三除的。生薑也是三兩,都要切成片。大棗12 枚,把它掰開。




那麼桂枝湯根據這個方劑的組成,對於上面這個中風證的治療,我們要分析分析它。最好我們還要藉助《內經》上有這麼一段說得非常的好,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葯。《內經》有個《評熱病論》,這是《素問》里的。首先研究這個汗的問題,

《評熱病論》上說「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

。它意思是什麼意思呢?是人所以出汗,就由於飲食,這個谷氣,古人說的「谷」就是五穀的谷啊,主要的是飲食所化生的。那麼這個谷氣不能直接為汗啊,它得在胃經過消化之後,變成養人之精氣,這個精就是精氣,所以它又說「谷生於精」,就是谷氣變成精氣之後才能為汗。而拿到現在的生理學上來把它解釋,就是說我們飲食經過消化,吸取的營養成分,血管吸收進來的營養成分供給周身。那麼這種營養成分那,經過吸收這個時候,古人叫做精氣。這個精氣也是養人那,養人之精氣,就是精真之氣,古人這麼樣子來說的。




在《評熱病論》那,它是陰陽交頭一節把這個汗(講了),因為陰陽交它也出汗。第二節它又說了「

夫邪氣交爭於骨肉

」,說這個太陽病這個階段,就是在表時候這個階段。這個邪,就指外邪了,咱們現在說病邪都可以的。與「氣」,氣就指的精氣。「交爭於骨肉「,這個骨肉就是說的體表了,他是約略言之。我們這個體表是由皮膚、肌肉、筋、骨所組成的,外在的軀殼嘛,就是人身的外在的軀殼。《內經》上說是「交爭於骨肉」,他是概舉的,意思就是在體表這一塊兒,來相交爭,就是互相在這一塊鬥爭。那麼這就與我們頭前講的太陽病是一樣的,太陽病的時候,就是人身上的正與邪是老發生鬥爭。「汗出者」,幹什麼呢?怎麼個鬥爭的方式呢?就是這患病的肌體呀,打算要出汗,把這個病邪解除體外,就是為這個。那麼交爭的結果出汗了,

出汗就是「精勝也」,就是精氣勝了,精氣勝了邪就解了,這根據這個《內經》上這幾句話。



但是精要如果勝,起碼這個人能吃東西,為什麼呢?他根據頭前那個「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他是胃消化水谷啊。如果精氣能把邪祛除出去,而勝了邪了,這個胃氣一定旺盛,胃氣旺盛人能吃東西,「當能食」。這個邪要是解除了,「不復熱也」,人應該吃東西而不復,不再熱了,這就是說機體的機能完全勝利的一個結果。那麼,「陰陽交」不是這樣的。「而復熱者」,又還是發燒,這個邪盛也,就是這個發燒還是邪在那兒呢。那麼那個汗吶,是精氣也,這會兒提出精氣來了,那個外邊出去的汗吶,是這個精氣跑到外頭去了。那麼如果再不能吃,「不能食者筋骨疲也」,他說如果人再不能吃,這個精氣來源斷絕了,唯獨吃東西他才能夠化水谷為精氣呢。如果不能吃東西,只是邪留在人的體內,而邪留著,那樣的人活不了了,「其壽可立而傾也」,這是《內經》上《評熱病論》有這麼一節。




為什麼講這個呢?我們看看桂枝湯,桂枝湯症啊就這個中風證啊,他並不是陰陽交,還能吃啊,沒到那個程度,但是他也是汗出而復熱呀。你看看這一段就看出來了「翕翕發熱,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他也是汗出,一般這個說法,汗出就不應該有熱,這個也是汗出而還有熱,

那麼說明這個精氣也是打敗仗了,他不足以驅邪,他這個力量不足以驅邪,但是胃可不是衰,還能吃,所以不到陰陽交。

那麼對這個汗出呢?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所以雖然汗出,而邪不去,這麼一種病。這麼一種病怎麼治療呢?




我們根據《內經》上的這幾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的,

第一個,我們必須要促進胃氣,增強精氣,那麼再有汗,病就能解了,因為這個精氣力不足以驅邪嘛,所以他出其微汗,可是邪還留著。那麼,這樣咱們研究桂枝湯就好研究了。你看看這桂枝湯,桂枝湯的發汗,主要在桂枝和生薑這兩味葯,這都是辛溫嘛。這兩味葯合起來足以使人發汗的,可是這兩味葯我們再分析分析,這個桂枝湯,桂枝這個葯,我們後頭也有,他主要治氣上沖,氣往上沖逆,他能治。那麼後邊那個奔豚氣,所以他能泄奔豚氣,這個生薑治嘔逆。那麼根據這兩個葯,一個治氣沖,一個治嘔逆的這種性能上看,他都有下達之性,都有往下的力量,而升發的力量不強。就這兩個葯合到一起,固然能使人出汗,但是不至於大出汗。凡是大出汗的葯都往上升發的力量非常強,旁的咱們沒吃過,大蔥就吃過,大蔥往上升發的力量就強,所以容易出汗,而是容易出大汗。

這個麻黃也是,這個葯非常的輕,往上升發的力量非常的強。這個桂枝和生薑啊,他都有下達之性,往上升發的力量不強。




咱們講太陽病也是,他這個汗要出,全是從上體部,所以越升發的葯使汗越容易出。他為什麼摘取這兩個葯呢?你看看這個病,「陽浮而陰弱」,就是津液有所損傷了,你再大發汗,那更損傷津液,所以不要大發汗,採取這麼兩個發汗的葯,而不採取麻黃。那麼另外這兩個葯啊,都有健胃作用。桂枝也是揮發性的葯,辛,有點稍甘,那麼他刺激胃,也能健胃。這個生薑也是,生薑咱們都知道,古人食不離姜,就是起健胃作用的。這兩個葯啊,都有健胃作用。同時配合甘草、大棗,這都是純甘之品哪,甜葯,是甜能補脾,補脾就是健胃。所以這個桂枝生薑,再配合甘草大棗,他就有補益胃氣的作用。那麼這四個葯,甘,溫,這個甘溫擱到一起他又怕出汗出多了。




那麼這個病,中風的病啊,已經喪失人的體液了,他出汗嘛,再出多,人得虛下來,這可不行,所以他加芍藥,

芍藥這個葯其實他不是酸,但是這個葯不利於發汗

。在本經上說它是

味苦,微寒,

他這個苦,這個桂枝生薑,他是辣呀,辛嘛,

用苦以制辛,使他辛散的力量更讓他小;同時這個苦微寒的葯配他這個甜葯,還養液。所以一個葯的應用兩方面照顧,一方面制桂姜之辛,辛散的辛,同時一方面又助甘草大棗,甘葯以養液,

他這個寒嘛。那麼這樣五個葯擱起來你再看一看,他既是發汗、解熱葯,這個發汗就解熱,我們夏天出汗不就散體溫嘛,所以它既是發汗解熱,同時又是安中建胃,增加養液,安中養液,滋液的一種葯。所以對於上面由於精氣虛,力不足以驅邪,雖汗出而邪不去者,用這個正好。精氣虛,亢進衛氣,增強精氣,這樣就使邪不得以伏留於肌肉,後面要講的,這叫解肌。這才能解除這個疾病,這是根據這個藥物分析,對這個病的治療的作用。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葯,根據後邊它的煎服法來說,擱七升水,我們現在不要擱這麼多水,他是三服藥,他一堆兒煎,取三升。古人的升也小的多,要是大升,一回吃一升,那還了得了。他的一升就是現在一茶杯,你看他每服一升,就象我們現在吃一回葯一樣的量,沒有我們的飯碗大,就象小茶杯那麼一杯。他們有考據的,大概是不是現在還有那麼東西,他們以前還有看到的,漢時候的一升,就像咱們現在那個大酒盅,東北那塊叫(…)的那種酒盅,大,個也是很大,但是沒有碗大,他就那麼大。所以我們現在呢,就是一茶杯。那麼,這個水就擱三茶杯就行了。你看他七升煮取三升,我們要擱三杯煮取一杯那是蠻好的。不過這點我們還是要考據,就是煎藥的問題,古人他用微火煎,這個微火呀,它慢慢的使葯的成份溶解到水裡去。我們現在這個灶不行,都是用這個汽油,煤氣。




這火,暴,這樣子水要多擱點,按理應該是要用微火,早些時候這個柴火,而且不要讓它大,慢慢慢慢煎,所以這個煎藥於治療的作用都有關係。

你看我們要炒個菜,火候要不對頭還不好吃,你吃這個葯,更厲害了,要治病的。

我們應該遵照古法,應該用微火,但是現在一般生活條件變了,這個微火也是比較難。要是用那個風窩煤火也行,小一點呀,慢慢煎,那水就可以少擱。否則,這水就要多擱,時間就要跟上。那麼這個葯呀,他一回吃一升,就是一小碗。而且吃完這個葯,你看看他要喝稀粥,要服稀粥「一升余」,比服這個吃藥的量要大點,葯僅喝一升,這要一升余,以助藥力。




你看看這個全書呀,只是喝桂枝湯有喝稀粥,再沒有喝稀粥的辦法了。什麼道理呀?這就是增強精氣。它有了甘溫的葯來鼓舞胃氣,在這期間再喝點稀粥,這個精氣是要能盛,這些都是挺要緊的。這才足以驅邪,再一有汗,這個邪就解了,不要發大汗。「溫覆令一時許」,溫覆就是要蓋一蓋,不蓋也不會發汗的,雖然這個葯是發汗藥,你吃完葯,跑外頭逛去,也不會發汗的。「溫覆」就是多蓋點,差不多「一時許」,就是現在兩鐘頭,古人一時辰合現在兩鐘頭。「遍身漐漐」,「漐漐」就是微汗。「微似有汗者益佳」,頂好要出汗而不出汗才好,微似有汗,身上發潮糊糊的,那最好了。「不可令如水流漓」,大汗亡陽那就壞了,病必不除,所以這個發汗也要告訴患者。「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這也要緊,這個發汗傷人津液的,如果吃一服,汗出,病也好了,那後頭那個葯就不要吃了。「不必盡劑」,它盡劑是三服藥,一服藥就是吃一回。假若,頭一回葯吃下去,不出汗,「更服,依前法」。「更服」,還無汗,方法得變變了。「後服小促其間」,這時候再給他吃呀,這個時間要縮短。「半日許」,就半天,要「令三服盡」。那麼現在呢,就是半天內兩個鐘頭吃一回。「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如果這個病比較重,白天晚上一起吃。」周時觀之「,就是 24 小時,古人就是 12 個時辰。白天晚上一起吃,經過 24 小時,好好觀察。「服一劑盡」,病沒完全好,「病證猶在者,更作服」,給他吃第二劑,一劑就是三劑呀。「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如果汗還不出,可以吃兩三劑,三劑就是現在的九劑呀。「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這是一般服藥應該戒口的地方,按理這說都是對的,真要是得熱病呀,他也不想吃。尤其這個五辛、生冷,它與吃藥是有妨礙的。你看這個葯吧,它不要發大汗,你要真吃辣的東西,它就配合這個葯要發大汗了,那就不對了,所以該戒口的還是要戒口。為什麼這一段我要這麼詳細的說呢?這就證明桂枝湯不是個了不起的葯。




因為現在呀,把這個桂枝看的都是熱的不得了。就我們這裡也是,你開桂枝呀,這個病發燒怎麼還吃桂枝呀?你看看,(傷寒論)是吃桂枝沒有不發燒的,這個書就這樣的,你一看就知道了,而且它非常平穩,不會發大汗的。這是發汗之中講(究)養胃增津液的一種辦法,不傷人,所以這個葯最平穩不過了。所以他告你,吃了不發汗再吃,不發汗再吃,就是發汗病沒完全好也可以再吃。那麼以後,就不每一個方劑都這麼說了。因為這個桂枝湯呀,現在也有這個陋習,都不敢用。




在陳修園那時候就有過這個情形,福建,陳修園是福建人,福建就怕桂枝,那也是南方,陳修園用過之後,大家一看用桂枝挺好,後來那個地方後來也用到四錢五錢,也不咱的,大家還敢用。陳修園在閩候,閩候那個地方要有熟人可以打聽,他那邊對桂枝後來就不怕了。這是頭一節,太陽中風,發熱汗出,惡寒惡風,那麼這個一定,不一定乾嘔,這種太陽中風證,可以用桂枝湯,道理咱們都講過了。




第13條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那麼這一條有什麼意思呢?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這和上頭差不多呀!他有用意的,這個仲景的書就這樣的,他還怕你呀(認為)桂枝湯就是(用於)中風,中風證,離開這個就不能用了。

這段不是了,這段他說凡是太陽病,只要是太陽病,屬於這一類的病,他要有頭痛發熱,汗出惡風,就用桂枝湯,沒問題的,你不必管他中風不中風。這是中醫辯證的精神

,從這書上也看出來了。所以這個桂枝湯的主要應用呀,就是在表證的時候發熱汗出惡風,他一汗出沒有不惡風的,所以這個時候用是沒有錯的。他這段的意思呀就是怕你由於前一條太陽中風,必須是中風才用,但是後世呀,這條還沒人注意。就認為桂枝湯是散風邪的,要不是風就不能用,這是錯的。




第14條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這個「項背強几几」啊,「几几」這兩個字是象形字。這個本來是成無己注呀,就是伸脖子的這麼一種形狀,伸頸狀,他也解釋明白這個意思了。實質這個字你查字典沒有,是說小鳥學飛的時候,它這個羽毛不豐啊,飛不起來,腦袋往前伸伸的樣子,叫做「几几」。那麼由於這個項背特彆強,強就是拘緊吶。這個脖子啊萎軟不自如,就叫做「几几」。




伸著脖子,左右的運轉不自如。那麼這個太陽病,限於這個「項背強几几」的這種情況,「反汗出惡風者」,這擱個「反」字,它後頭有這麼一段,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者,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它沖這一段來的。它說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全是由於無汗而惡風,用葛根湯。那麼現在呢,擱個反汗出,與那個就不一樣了,那個無汗,而這個是反汗出。這個字用的用的用意呀,特意擱個「反」,幹什麼呢,讓你對這兩個方劑作個鑒別。全是「項背強几几」,無汗者是葛根湯,有汗者就是桂枝加葛根湯。這擱個反字啊,就把這個內容給揭示開了,擱個反字讓你比較,就是讓你比較那一段,那麼後頭就快講到了,這是兩個方劑應用的主要鑒別點,葛根湯和桂枝加葛根湯。那麼這個項背強,就是項背這個地方肌肉發痙攣,它痙攣的厲害,就是痙病了,就要背弓反張了。輕者就是「几几」然,就是腦袋彆扭,脖子伸著運轉不自然。

這是肌肉的關係,肌肉發痙攣。

這個葛根湯,葛根這個葯,在本草上說是,主消渴,身大熱,是個清涼性的解肌葯,而有作用這個「項背強几几」,就是項背肌肉拘急呀,葛根湯有這個作用,有這個醫療上的作用。




那麼其他都是桂枝湯證,別看他沒寫,這個太陽病就貫穿了,然後太陽病汗出惡風,就概括頭前那兩段了,太陽病,頭項強痛,怕冷啊,同時再有汗出惡風呢,這就是桂枝湯證。但是「項背強几几」桂枝湯治不了,所以他加一味葛根,這個葛根吶,有治項背拘急的特能,所以加入到桂枝湯裡頭,它就治桂枝湯證而項背強急的這麼一種證候。




那麼這個方劑呢,這個書上是錯的,麻黃不應該有,有麻黃就是葛根湯嘍,後頭單有一個葛根湯,這個趙開美本他擱個麻黃,你們把它勾掉。而且這個藥物的分量也不對,這個芍藥、桂枝也都應該三兩,他是桂枝湯的加味,就是桂枝湯加上四兩葛根就對了,旁的應該照舊就對了。那個葛根湯啊,桂枝和芍藥都減量了,這個書啊把葛根湯擱這個地方了,這不叫桂枝加葛根湯了,所以這個是錯的。在書上應該把它改了,麻黃去掉,芍藥擱三兩,桂枝還是擱三兩,那麼這個方子的煎服法與桂枝湯一樣,但是不必喝稀粥。我們在臨床上應用呢,就是桂枝湯證,一切合乎桂枝湯,同時項背強几几。太陽病只是項強啊,這個牽連到背了,非加葛根不可。




第15條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可與之。




這一段也挺有意思,太陽病啊,它是依法當發汗,吃下藥是錯誤的,誤治。那麼,誤治後這個變證是多端吶。如果這個患者呀,感覺有氣上沖,從哪往上沖啊,

從小腹往胸上沖。這是一種自覺癥狀,所以我們要問病人

。這個時候啊,表未解,可與桂枝湯,和前面的服法一樣,也要喝了桂枝湯之後,要喝一碗稀粥。




那麼這個氣上沖是怎麼回事啊?這個我們就是要看以前太陽病是怎麼的一種病了。這個太陽病我們開始講了,這就是機體對外邪它要鬥爭,它想怎麼的呢?我們方才還講呢,《內經》上也是這樣,邪氣交爭於骨肉嘛,想要把這個病邪呀從上半身,以發汗的這種作用解除到體表,沒解出去,解除不了,限於自然的量能啊,他就發現太陽病的這種證候,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就發現這種證候。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大夫呢,你得幫助機體驅除病邪就對了。你再治理以下,它這機體這個機能啊,由里往外往上,想要發汗,這大夫給吃瀉藥了,這不正給生理機能一個相反的打擊嗎。




那麼這時候就看這個患病的人體呀機能的強弱了,如果機能強,亢盛,它不但沒使這病有變化,而反到給下藥以回擊,這個病人就感覺有氣上沖,這是個神經的證候。那麼如果不氣上沖呢,這個機能就受不了下藥的打擊,那這個病就變了,就陷於里了,離開表了你就別給吃桂枝湯了。所以這個氣上沖在這塊的反映啊,正反映這個病體保持了保持不了原來的抗病的機制。所以中醫這點的觀察我認為是很寶貴的,永遠是正邪交爭。那麼我們治病啊,把正與邪鬥爭的這個機制,給予相反的阻礙,這個病是要壞的。那麼這個應發汗幫助機體解除疾病就對了,你吃瀉藥,正與這種機制一個相反的作用,那麼機體反倒反抗這個,這說明它這個證象還沒變,還是那個機制,所以還可以給桂枝湯。




為什麼吃桂枝湯呢?這個也要注意,它本來太陽病,下之後,這沒提自汗啊,為什麼使桂枝湯呢?它這個下傷津液。桂枝湯,這個就看出來了,汗吐下這種治療,這都是攻啊,都是治實證的辦法呀,全足以亡津液、亡血液,所以經過這一種治療而有表證,決不能再發汗了,不能用麻黃湯了,必須用桂枝湯。為什麼?桂枝湯,它是安中養液而來解除疾病的。所以凡是津液有所損傷之後,有表證,用桂枝湯,不能用麻黃湯,不管他有汗沒汗。這個凡是太陽病,下之後而表不解,這還得使桂枝湯。表不解,有什麼證候呢?這是一個,一種,他氣上沖,那說明表沒解。那麼可以與桂枝湯,根據前邊,還得喝稀粥的方法。「若不上沖者」,這個病就已經變成壞病了,那就隨症治之了,你不能再給吃桂枝湯,不是說下後,就得吃桂枝湯,也不是的,得辨證。




第16條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到這是一段,底下這個是另一段。「桂枝本為解肌」呀,應該另一段,這個擱一段是錯了,成無己本呀就是分為兩段。




那麼這段說的呀,太陽病將三天,經過發汗,發汗是對的,太陽病當發汗嗎。發汗沒好,如果表不解,你還得想法子服桂枝湯。那麼這個大夫啊,就是三天的功夫,發汗他還沒好,他就是若吐若下若溫針,亂來一陣,這些治療都是錯誤的,所以這個病仍不解,這個病不會好的,此為壞病。這個不解呀,就是治壞之病呀,他這麼樣子又吐又下又溫針,這個病決不會再在表了,它是逆治而成的壞病。




這一段它也跟上邊有關係,說「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但不能說是你經過治完了這個病不解,就吃桂枝湯,這也是不對的,他這是僅舉一個例子。這都在桂枝湯的基礎上,而來論述的,哪個應該用,哪個不應該用。如果治壞的病了,那可就不能用了,所以「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那桂枝(湯)不是一個萬能的葯啊。那得怎麼辦呢?詳審其脈症,那麼他這個書啊,就是辨脈辨證,看其結果「知犯何逆」,這個「知犯何逆」面很廣,不是光問他是怎麼治壞的,那個是可以問的,不是不可以問的,

主要的還是在這個結果,他是津液亡失太厲害的變化里虛證啊,或者由於這種錯誤而邪入內呀,是發生陷胸湯證了,是發生陽明證了,或者發生陰寒重症,這都不一定的,這都是治逆的結果,

「知犯何逆」,讓你考察這些東西,隨證治之,這是中醫辨證的主要精神,這句話不要把它輕易放過了。中醫治病就是隨證治之,不是你拿腦瓜想。那麼有什麼證,你就應該怎麼治,現桂枝湯證用桂枝湯,現承氣湯證用承氣湯,這叫隨證治之,隨所現之證而來治療,不是你那麼想,那不是中醫辨證,這很重要這句話,它是一貫全書這句話。




所以剛才講這個桂枝湯,在臨床上你遇到桂枝湯(證),這個證候合適,你就用你的,什麼病都是,隨證治之嘛。




底下,這是又一段了,「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也是圍繞著桂枝湯來論說的。他說還有一個同是太陽病,到這一點啊,他說的是桂枝湯的醫療作用了,那麼桂枝湯本為解肌而設,

什麼叫做解肌呀?

中風,頭一段我就給講了,這個病邪深,就是這個精氣不足以驅邪,他反倒出汗了,可是這個邪呀,趁著出汗之虛,而入肌肉之內啊,它離開表皮了,表皮虛了,這個病整個在肌肉這個階段,桂枝湯就是解肌肉那塊的不和,去那塊的病,怎麼去呀?就頭前講的這個,安中養液,增強精氣。這不虛呀,邪在這呆不住,這個精氣充實於肌肉了,再一出汗,邪就跑了,它在那呆不住了。它是解肌,主要的目的就是我們方才講的,它是安中養液,充實精氣,這個力量足以驅邪了,那麼再一汗,邪就走了,所謂之解肌。與專門來發表的,讓他出汗的那種方劑,麻黃湯,是大有區別,是不同的。




所以他底下接著,「若脈浮緊」,咱們說那個陽浮陰弱啊,在桂枝湯,浮之中,按著沒力量。脈浮而緊,這個脈呀緊聚有力,這個緊啊,我上頭說了,就脈的寬度上來看的,它這個脈道是緊束有力,那裡頭充血的情形是相當嚴重了,就像一個膠皮管子,你灌得溜緊,就是打氣它緊,咱們都騎自行車呀,自行車軲轆氣打得蹦蹦的,拿手一按緊啊,你把氣放了一半,一按就是緩弱,這個緊說明裡頭血液充實。「發熱汗不出」啊,它也像桂枝湯證發熱,但是呢就是汗不得出,汗不出不是說不出汗,是汗不得出,他這個精氣充實在體表,所以血管里充滿液體,它就是皮表不開,出不來汗,一出汗馬上就能好,他這個精氣不是虛,一點都不虛,反倒實,由於這個實,造成汗不出。這時再給吃桂枝湯,那了不得了,桂枝湯它是增益體液的,就是精氣呀,這就變成實實之禍了。本來就實,你還讓他增加津液,增加精氣,那就實上加實了,這個在《內經》上就是「實實」嘛,實證,又當虛證治,再讓它實,這就是實實之弊也!這個病只能夠是更加惡化,而不會好。所以他就再三叮嚀,「常須識此,勿令誤也」。這都是這個感冒,外感,該要用麻黃湯的用桂枝湯不行,反過來呢,應該用桂枝湯的用麻黃湯也不行,後邊就要講了。那麼桂枝湯這個作用啊,不是單純的發汗藥,「本為解肌」,所以到這個地方把這個醫療作用啊,他才點出來。那麼解肌的方法呢,他就要安中養液,增強精氣,而來達到解肌的目的,那與單獨發汗的葯是不同的。




第17條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這個酒客病啊,就是病酒,病酒的人。這個過飲的人常得酒病啊,我們那邊就有老喝酒就得酒毒。酒毒,這個人就大便不通了,那麼人也是汗出。那麼這一類的病,它是因為酒這個東西蘊濕蘊熱,它由里往外蒸,也出汗,你這個你拿它當桂枝證可不行,所以病酒的人,他是老喝酒呀是吧,他是蘊濕蘊熱而汗出,這個它是在里呀,桂枝湯它是解熱,它是解外熱,里熱千萬不能用。




「得之則嘔」,裡頭有熱,這個病酒的人他喜清涼啊,他裡頭有熱嘛,有濕有熱,而不喜甘溫。這個桂枝湯是甘溫葯啊,甘溫除熱,除表熱除外熱。而且還得精氣虛,精氣不虛用著都不行。要用它呢,怎麼樣子,反助其熱,壅逆於上啊,一定要嘔的,這個甘葯多壅,壅者往上壅啊,這再加上溫,裡頭還有熱,那以熱及熱,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湯啊,應該戒之用這個地方,第一個提出來,就同是表證,脈浮緊,無汗,那麼汗不出這種發熱,那是表實證,那是麻黃湯證,不能用,雖然在表有熱也不能用,因為這個脈浮緊而無汗,無汗不能用。這一節呢,雖然汗出,里熱也不能用,他擱個酒客病,來說里熱也不能用。你要用了吧,用了非吐不可。所以這個桂枝,我們這個裡熱的病,你千萬不要用,所以他頭前明說嗎,「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必須有個太陽病在那,這個可是一個主要條件。里熱不行,里熱有汗也是不行,這就說明咱們要是平時看病啊,也不能片面看問題。哎呀!說一出汗就是精氣虛,看著出汗了就用桂枝湯,這可不行啊,那可是出錯誤的,這必須要全面觀察,第一個確定它是太陽病,太陽病發熱汗出,那你可以用桂枝湯。沒有,不是太陽病,里熱的問題,那用它壞了,一定要嘔的。




第18條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時就有喘的人叫喘家。那麼他患了桂枝湯證,你打算也給他作桂枝湯服之啊,可他平時就喘,當然他得外感還是喘,這你對這個喘也得照顧,所以用桂枝湯那是必然的了,你還要加厚朴杏子才好呢。………(音頻缺失)。




你方子還是得加減變化呀,他這也舉個例子,他比方說吧這個喘家,那麼他外感了,是桂枝湯證,就像我們頭前那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這類的情況,肯定是桂枝湯證了,但他喘,那再加厚朴、杏子較為好。




第19條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這是警戒。里熱吃桂枝湯,一定吐。這個發汗啊,傷津液,里熱反倒更助熱。你們看這個《金匱要略肺痿肺癰》那節就知道了

,他說熱在上焦為肺痿

,這個肺痿怎麼來的,就是熱在上焦。那麼底下他又說了,肺痿之病從何得之?他說頭一個從發汗,或從發汗,或從消渴,或從快葯下之啊,都是傷津液。里熱,你再助其熱,再使他傷其津液,這個沒有不傷害肺的,這個肺為嫩臟,也容易傷,而且熱傷血脈,那麼血氣凝滯,它就要為癰膿之變,這個你們回頭看看那個《金匱要略肺痿肺癰》那一篇就知道了。這個就是在這,內熱的,你要拿那個甘溫葯,讓它往上呢,壅於上,准傷肺。這不是說吃一回了,那麼如果他吐了,說明這個熱往上壅的相當嚴重了。那麼如果這個熱久久不去,其後必吐膿血,所以這個應該戒甚啊,這個危害呀相當嚴重啊。這個不能治里熱,里熱攻表,這根本就不行的,況且桂枝這種甘溫葯更不行。




第20條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這個與「桂枝本為解肌」那節正是相反的,那個是桂枝湯不能用於麻黃湯證

,「脈浮緊,發熱汗不出」那個麻黃湯證。這個呢,它是桂枝湯證誤用了麻黃湯,它這裡含義是這樣的,它這個書上倒沒明寫啊,它是太陽病桂枝湯證,而用麻黃湯發其汗,遂漏不止。




怎麼知道它是這個意思,就從一個「遂」字,這個「遂」字是一個褒貶組詞法,古人用字他凈在字上琢磨,「遂」發汗「遂」就汗漏不止,這個發汗是錯誤的呀。太陽病不應該發汗嗎,但桂枝證用麻黃湯發汗是錯誤的,所以發汗「遂」就而汗漏不止,大汗亡陽。「其人惡風「,這個惡風就根頭前那個,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光(只的意思)惡風寒了,他不發熱,這就說是現陰證了,表當然也沒解,大汗淋漓,病必不除。由於津液喪失太多,「小便難」。這個體液大量亡失,小便沒有,所以說「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四肢微有些拘急,就是痙攣。而屈伸費勁,難以屈伸,就是彎回來,伸出去,一曲一伸嘛,這都是由於津液喪失太多了,組織枯燥才有這個情況,這個肌肉馬上就有拘攣這種情況。




這就由於這個病發汗過了,應該用桂枝湯,用了麻黃湯了,虛極就變成陰證了。那麼這個汗多體溫下降的當然也是多了,所以亡津液同時也能亡陽。那麼這個時候用桂枝湯就不行,得加附子。這個附子這個葯啊,他是個辛溫,是個熱葯,他有亢奮作用,同時這個葯在臨床上體會,

他能夠復興這個代謝機能。是生物都老在新陳代謝,這種機能要是陳衰,附子很有恢復他的力量。

如果這種機能陳衰,反映在里,就說下利清谷,四肢逆厥,反映於里,你要用附子配合乾薑這個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都是。那麼如果這種陳衰的機能反映於表,這就是反映於外表,你就用附子配伍麻黃桂枝這類的葯。如少陰病,後來要講了,麻黃附子細辛湯,他也同太陽病一樣,該發汗也得用麻黃,該解肌也得用桂枝,這個法度,這裡也是。這個汗漏不止還直門出汗,這個發汗是不行了,也得解肌。但得解肌因這麼樣子虛,而現陰寒的狀態,你使用桂枝湯是不行了,非用附子,大力附子。這個吃下去,既能夠達到解表的作用,同時這種陳衰機能也能恢復。所以附子這個葯啊,有這些作用。那麼這個可見也是少陰病範圍,但是少陰病裡頭,。。。。。。,也就是桂枝湯證,而現陰虛證(此處指陰證)的話,加附子。




陰虛證表證陰虛還是一種少陰,這個表證有兩種:一種是太陽,表陽證;一種是少陰,表陰證。那麼這個桂枝加附子呢?就是桂枝證而現於陰證,就是少陰病現桂枝湯證,就是這麼一個情形。那你光用桂枝湯是不行的,他是一味惡寒而不發熱,當然也怕風。他也出汗,出汗出的更凶了。




那麼我們來應用呢,比方說少陰病,他有自汗,脈微細,但欲寐,這些情況,那你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雖然無里證,也不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你得用桂枝湯加附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對這個方劑的這個應用的標準,就是桂枝湯證而現少陰病。當然了本段的說法也可以作參考嘛,汗漏不止哪,四肢拘急,難以屈伸哪,惡風的厲害,不發燒。發燒也不一定不發燒,但人不發熱。




第21條


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這個脈促,這個各家的註解我認為都有問題,

都根據王叔和的說法,說是「數中一止,謂之促脈」。就是快脈,有時候一止,我認為欠通,這個不對。凡是「一止」,脈跳跳一止,就叫作結脈。無論數中見之,或遲中見之,都叫作結脈。

結脈有數有遲,那麼這個促,咱們平時說短促,近,促近,就是靠近。這個促脈,就是促與上,與外的意思,就是靠近於上,靠近於外。靠近於外,就是只見到上頭,上頭就是寸位。所以只是關以上浮,關以下沉,這麼一種脈象。尤其這一段,更注意說明這個問題,你們看看這一段,他說下之後,我們頭前講的桂枝湯,「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也是今天講的。




那麼這一段的「胸滿」是什麼東西?就是氣上沖啊。他吃了瀉藥了,下之後,太陽病,不應該下,吃了瀉藥了,就氣上沖,氣上沖可表沒解呢,氣上沖以至於胸滿,沖的挺厲害。氣沖於上,同時他由於吃下藥,虛其里。那麼可見上實,氣沖的關係,下虛。脈也應之,浮見上頭下邊就虛。所以這個脈與證是相應的,絕不象他們說的「數中一止」,沒有那麼大的熱,那麼大的熱他不就燒起來了,不是,促,都是熱,他這個不是,他由於氣上沖,那麼上邊,所以這個脈,他浮在關以上,叫寸。




而由於瀉下的關係,腹氣虛,所以這個下脈沉,關以下沉,應該是那個脈。那麼由於表沒解,還用桂枝湯,同上邊桂枝湯一樣,由於這個浮,虛了,我們後頭就有了,桂枝加芍藥,「腹滿時痛者,桂枝加芍藥」,他把芍藥三錢增到六錢,腹滿時痛要加芍藥。在這把他去了你想什麼道理?腹虛,不但不滿,而腹氣虛了,所以他把芍藥不要了,這個我們在臨床上用芍藥的確是治腹滿,我常治肝病啊,常治肝病把芍藥大量用,這個下腹滿他就起作用,那麼滿的反面就是不滿,虛的厲害了反倒,那就要去芍藥,這不就這個道理。那麼底下虛,上頭實,所以脈也應之上浮而下沉,這不很對嘛!決不是數中一止。




那麼這個桂枝去芍藥,就是這個桂枝湯證氣沖的更厲害,我們剛才講了桂枝湯,這個芍藥這個葯呀,能制桂姜的辛散。那麼氣沖的厲害,這個桂枝要發揮作用,桂枝治氣上沖,所以芍藥在裡頭有礙於桂枝,同時腹氣虛,它也不應該要,所以把它去掉了。那麼這個方劑的體會呀,就是桂枝湯證氣沖比桂枝湯較為厲害一些,而胸滿,脈促者,我們根據這個來用它,沒問題。這是桂枝湯的一個變化,桂枝湯去芍藥,這個方子加減也挺管用,以這個方子為基礎。另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桂枝湯把這個大棗生薑也去掉了,就是桂枝甘草湯,這是桂枝湯又一個變化,桂枝湯有這麼三個大階段。這是一個,這個就是胸比較滿,桂枝治氣上沖,那麼他又是腹氣比較虛,所以把芍藥去掉。






黑芝麻最大的功效竟然不是烏髮,而是。。。每天一把效果驚人




這種茶調理人體脾腎濕寒長痘手腳涼痛經有奇效




小手掌就可以治大痛的元火掌灸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才是真正的無上的神功秘籍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