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的多元與民族大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

文化的多元與民族大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亦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自秦統一以後出現的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其分裂的時間實際上在東漢末年就已開始了。

東漢後期,宦官、外戚交替執政,政局混亂不堪。公元184年,黃巾農民大起義爆發,東漢政府無力鎮壓,只好依靠各地軍閥武裝。但半年以後,當黃巾大起義的烈火被撲滅時,各地軍閥勢力也迅速增長起來,東漢政府對他們已經徹底無計可施,此時,東漢中央朝廷中仍繼續「上演」著外戚與宦官的爭鬥。公元189年,少帝劉辯即位,外戚大將軍何進執意凋地方軍閥董卓進京(東漢首都在洛陽),欲清除宮內宦官勢力,結果事機不密,宦官先下手為強,將何進誑人宮中殺死。司隸校尉袁紹聞訊,率兵殺人宮中,殺死宦官數千,其中包括一些沒長鬍子的大臣。隨後,董卓進京,獨攬大權,廢少帝,立獻帝。從此,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相互征伐,國家進入分裂狀態,東漢政府名存實亡,

經過數年兼并混戰,政權最終落到「一代奸雄」曹操手中。公元196年曹操遷都許都(今河南許昌東),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以後,他逐漸統一北方地區,成為勢力最大的政權,與佔據江東的孫權和佔據蜀地、漢中的劉備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立,建都洛陽,國號魏c隨後,劉備、孫權相繼稱漢帝和吳大帝,三國時期正式開始。

公元263年,曹魏政權滅亡劉氏的蜀漢小王朝,劉備的兒子、扶不起的阿斗劉禪被押回首都洛陽,從此「樂不思蜀」。公元265年,經過長期的爭鬥,曹魏政權內部的司馬氏集團最終戰勝曹氏集團,奪取政權,晉武帝司馬炎建立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亡孫吳政權,統一中國。

西晉於公元316年亡於北方的匈奴後,部分貴族南遷,在江南建立東晉,國家再次分裂。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後於公元439年被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進入北朝時期。北魏後來分裂為東魏、西魏兩個王朝,東魏、西魏不久又被北齊、北周所替代,最後,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公元581年,北周外戚丞相隋王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在南方,東晉滅亡後進人南朝時期,分別經歷了宋、齊、梁、陳四朝。公元589年,隋兵大舉南下,滅亡南朝陳,統一中國。這是秦漢統一後中國第三次統一,但一般認為,隋的統一為第二次,因為西晉的統一不過幾年的光景,一般忽略不計。

從190年漢獻帝即位到589年隋文帝楊堅滅亡南朝陳重新統一中國,共400年的時間,其間除西晉曾短暫統一外,中國一直處於分裂、戰亂狀態。政局動蕩,政權更替頻仍,戰亂不休,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上的顯著特點,這種政治狀況有些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而正是這種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統一的局面被打破,各個政權分立,相互兼并,所以很自然地就產生出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樣生動活潑、多元發展的文化新局面。

但是,有一點是不一樣的,即不會再出現「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了。因為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時間已經過去三百多年了,儒家學說的正統地位早已確定下來,中國文化儒家化的總格局、總格調已經難以撼動。所以,魏晉南北朝雖然具有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格局,但是文化格調只能是以儒學為中心,無論是繼承它也好,發展它也好,改造它也好,吸收它也好,亦或是批判它、蔑視它也好,都只能是圍繞著儒學來進行了。因此,此時發生的一切文化現象都無可避免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所謂「文化的多元」只能是在儒學框架之內的「異彩紛呈」,因此比之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要遜色多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多元體現在: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創製、佛教的傳播和儒學的進一步發展等方面,另外還體現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山東半島帶「萊」的地方很多的,因為古代這裡有過萊國,東萊郡等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