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

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

現代社會婚姻愛情觀比之傳統婚姻愛情觀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那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了解看看。

【小編推薦】:90後婚戀觀是怎樣的 三觀不同的人能結婚嗎

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

1.擇偶觀

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典型的、最理想的婚姻標準是「門當戶對」,就是男女雙方家庭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基本相等或對等。個人的思想感情、個人意願被排斥在婚姻標準外。隨著婚姻自主權?的下移,出現了注重雙方才學品德,追求個人愛情的擇偶觀。而今人們?的擇偶標準己由門第的高低、財產的多少等外部條件開始逐步轉變為彼此的感情、學識等內在素?質。同時,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也逐漸被拋棄.

2.獨身主義

獨身是婦女初步解放的標誌,是日趨增強的女性自主意識的流露。獨身的盛行與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有著密切關係,隨著女性解放思潮的興起,男女在職業上的競爭日益激烈,英法等西方國?家獨身之風日盛,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20世紀以來,受其影響中國獨身人數也逐年增加。獨身者?多為知識分子;以性別而言,女性獨身者明顯多於男性。女性獨身者認為,做人並非專為生育,人的?一生應該以事業為重,與其留子女,不如留事業。為了張揚女權,必須拒絕婚姻,自營獨立的生活.

3.對婚姻自主權的把握

近代,在婚姻變革上較晚清有較大的進展,提倡一夫一妻,反對納妾,善待私生子,婦女經濟獨?立,政治上爭取民主,離婚自由,戀愛自由等呼聲很高。一些開放和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追?求個性解放的名人、名士或新知識群體中間都視自由結婚為一種美德,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講究文?明。1912年9月19日《申報》曾刊出過一篇文章為《自由女子之新婚談》,描述文明婚禮之狀況說:?「梳一東洋頭,披件西式衣,穿雙西式履,凡鳳冠霞被錦衣綉裙紅鞋綠襪一概不用,便利一;馬車一?到,昂然登輿,香花簇擁,四無障礙,無須偽啼假哭扶持背負,便利 宣讀婚約,互換約指,才一鞠?躬,即攜手同歸,無檳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煩,便利三」。這種革新,體現了在婚姻觀念上?的自由追求.

4.初婚年齡的推遲

主張早婚早育、多子多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徵。因此,早婚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城鄉皆然。據學者研究,明清時期,江南市鎮初婚年齡大致是:女性為14—15歲。到了清末民初,由於女權主義興起,女子讀書而引起觀念的改變,尤其是上海等大都市近代文化的輻射,以及婦女入工廠掙工資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婚齡推遲的現象。20世紀20年代末以後,農村經濟的普遍衰退,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傳統的早婚現象。

新離婚時代來臨的現狀

從年齡結構看,22—35歲人群是離婚主力軍,36—50歲年齡段是婚姻平穩期,50歲以上人群離婚率上揚。從教育背景看,學歷高低與離婚率高低成反比,學歷越低,離婚率越高,學歷越高,離婚率越低。

離婚率的提高,反映了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給個人生活帶來更多的選擇機會與自由空間的同時,也帶來了人際矛盾與情感風險。

傳統與現代婚姻觀的差別

30多年前,傳統的婚姻模式是『經濟合作社』和『生育共同體』,加上『好人不離婚,離婚沒好人』的觀念和大雜院式的群眾監督,外在紐帶對婚姻的穩固起著巨大作用。那時候,結婚是一生的大事,一輩子就一次。從來沒想過結了再說,不行到時再「跳槽、**、優化組合」。

如今,男人有小金庫,女人有私房錢,誰也不再離不開誰。一般家庭只有一個子女,血緣維繫婚姻的紐帶也脆弱了。更重要的是愛情觀變了。今天的電影和流行歌曲在傳播什麼?「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過去說不清楚,組織上要給你調查清楚。現在商品經濟的價值觀念滲入婚姻家庭,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再追求天長地久。一個人有了婚外情,只要不去貪污、受賄,就沒有人追究,成隱私問題了。

上文為大家介紹的現代社會的愛情婚姻觀,你了解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婚嫁百科 的精彩文章:

TAG:婚嫁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