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BBC出品的貓片,吸貓人士有福了

BBC出品的貓片,吸貓人士有福了

「以愛的視角享受這個世界,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你會愛上這個有貓,有鳥,有花的世界。」

這句話來來源於紀錄片《伊斯坦布爾的貓》,伊斯坦布爾這個地方,貓是城市靈魂的一部分,是那裡的一份居民。

更不是人的寵物,它們有自由,有脾氣,無所顧忌。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吸貓行列,社交平台上有很多萌貓的表情包和視頻。

熱妹也是一枚標準的鏟屎官,每次回到家看到那傲嬌,高冷的貓,

感覺這個世界都與我無關了。

(名為胖虎)

今天要說的這部紀錄片,正是跟貓有關。

說到紀錄片,怎能不提BBC,作為拍動物的一把手,BBC的實力自然不必多說。

最近,BBC又放出了籌備兩年的作品,一部大型貓片——

大貓

和其他BBC的紀錄片一樣,《大貓》同樣有著精良的製作,和獨具匠心的質感。

光看海報,一隻老虎,的確是夠大的一隻貓科動物,不過這部片里主角絕不僅僅是只老虎。

《大貓》的主角,是地球上貓科大家族的四十位成員,

而其中的大部分成員估計除了飼養員外,沒有人敢近距離看它,更別說「吸它」。

非洲,是萬獸之王的家鄉。

兇猛好鬥是獅子的天性,和別的動物斗,和自己的同類斗,它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鬥。

獅子雖屬傳奇,卻是貓科動物中奇異的一支,因為它們是唯一一種群居的貓科動物。

唯一有社交的貓科動物。

在這裡,獅群是一個聯盟,巨大的族群能捕獲非洲最強大的獵物。

一頭水牛超過三頭獅子相加的重量,想要捕食它們,單靠一隻獅子是完全辦不到的。

但是它們還是得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

群居的好處就是,可以對一隻獵物進行圍捕,

很快,長頸鹿就成為了它們的午餐。

就問你 ,像這種貓科動物誰敢吸?

但是接下來這隻「大貓」,絕對會令所有愛貓人士萌哭。

這種身形嬌小的貓,生活在斯里蘭卡的雨林里——銹斑豹貓。

野生貓里,銹斑豹貓算是最小的種類之一。

有多小呢?只有成年人的一個巴掌大。

看這圓滾滾的大眼睛 ,真的被萌化了。

體型小,在這雨林當中,自然也成了它的庇護所。

但是可千萬別小瞧這隻貓,它可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在這片森林裡,鳥類,昆蟲,就是它的三餐。

它們的感官還極其敏感,不論是聽覺,嗅覺,還是視覺,都要比人類靈敏的多。

所有貓科動物,從體型最小的,到最大的

都擁有這能讓它們征服地球每一個角落的無與倫比的能力。

潘塔納爾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這裡是凱門鱷的地盤。

但即便如此,它們也最終淪為西伯利亞虎的桌上餐。

貓科動物大部分都是極為敏感,易受驚嚇的動物,拍攝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拍攝居住在地球最北部的猞猁,BBC拍攝組吃盡了苦頭。

在最低零下63度的地面上,如果能拍攝順利也不枉費受這頓寒冷,

但是有著「大腳怪」之稱的猞猁根本不見影蹤。

迫於無奈,拍攝組只能在猞猁的身上加一些「飾品」,去了解這位神秘的北極客。

看這兇猛的眼神,這大概是只荒原狼吧。

跟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加拿大猞猁很機警,

看到獵物時,會俯下身子觀察。

心滿意足之後,也會像貓一樣舔舔嘴,動作很優雅了。

你們一定不知道,在這片寒冷的樹林里,它們的食物卻是可愛的兔兔。

(兔兔這麼可愛,怎麼可以吃兔兔)

如果說拍攝猞猁已經夠難了,那拍攝生活在4000多米的珠穆朗瑪峰的雪豹,更是難上加難。

BBC攝製組為了拍攝雪豹,他們要在冬天的喜馬拉雅山待五周,

這個時節,進入山區,是有生命危險的。

右邊是陡壁,左邊是河流,車子也只能在狹窄的車道中緩緩入山。

進入山區駐紮後,攝製組要去蹲守雪豹的足跡,高原地區,扛著器材還要走很遠的路,本身就是一種煎熬。

當他們看到雪豹出現時,所有人都激動哭起來了。

雪豹生活在冰天雪地,為了積存熱量,它們一般不活動。

攝製組想要拍攝到雪豹覓食,交配的畫面。

結果雪豹卻在太陽下睡了整整7個小時。

攝製組也很無奈啊,這隻大哥看來並不想交配啊,猝。

關於貓科動物的更多,還是要等你親自去片中體會。

雖然目前只出了一集,但是口碑卻是炸裂級的,豆瓣評分9.6

這些貓科動物,在BBC的鏡頭下更是奇妙無窮。

每一個鏡頭背後的付出都是艱難,看完之後,唯有震撼與感動。

人類之所以會迷茫,有時候是太關注自身的緣故吧,多去留意和關於更多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感觸和啟發。

「能夠愛貓的人,也能好好愛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門電影 的精彩文章:

整部影片都是床戲,這片真是厲害了

TAG:熱門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