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用遊戲反戰的藝術家老喬

用遊戲反戰的藝術家老喬

現在,讓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正在玩一款名為《美國陸軍3》的FPS遊戲。

這款由美國陸軍開發的遊戲雖然是娛樂產品,其實真的為它的開發商起到了「招聘」作用——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美國新兵是在這款遊戲的影響下應徵入伍的。

在今天的這一局遊戲中,你與隊友們依舊共同對抗美國的敵人,但不幸的是,隊友們的水平都不高,一開局你們就被電腦AI的火力壓著打,此時一名敵方狙擊手悄悄地爬上一個高地,瞄準了你的一名隊友。

槍響。

查爾斯的胸口炸開了一朵血花,子彈從左胸斜上方射入,穿過心室,撕裂肺泡,扯斷脊椎,最後打在伊拉克的沙地上。在最後的幾秒里,查爾斯眼前浮現了自己的一生。出生、成長、入伍,以及3個月前從美國本土調往伊拉克前線。

你不知他是誰,不知他長什麼樣,不知他何時、何地、因何而死,直到一名早早就陣亡的玩家在公屏上打出他的名字、年齡、逝世日期,你才知道在現實世界中,曾經真的有這樣一個人活過。

查爾斯真實地存在於這個世界,他不是在《美國陸軍3》中,而是在伊拉克陣亡。在遊戲公屏上打出他名字的玩家叫喬瑟夫·德拉普(Joseph DeLappe),他是一名大學教授、一名藝術家、一名活動家,方便起見,我們就叫他老喬吧。在遊戲中「刷屏」是他的一次行為藝術。

老喬其人

老喬這樣「刷屏」持續了6年,直到伊拉克戰爭結束。


遊戲與藝術

作為一名藝術家,老喬十分擅長使用新媒體以及電子遊戲作為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對社會、政治以及世界的認知。近幾年,他最為著名的一次行為藝術是《伊拉剋死者》(Dead-in-Iraq),也即在本文一開始我所提到的「刷屏藝術」。

《伊拉剋死者》

2006年,老喬在《美國陸軍3》中創建了一個名叫「伊拉剋死者」的賬號。在遊戲開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率先陣亡,然後在公屏上不停地打出伊拉克戰爭陣亡將士的名單。

就這樣,老喬在遊戲中念了6年陣亡將士名單,念到2011年美軍徹底撤出伊拉克。在此期間,無論別的玩家對他說什麼他都拒絕回應。在某些人看來,老喬就是一個怪異的行為藝術家,靠破壞遊戲體驗的方式來吸引他人注意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反戰主義者。

除了《伊拉剋死者》,老喬還有許多藝術作品,為了能讓國內玩家更好地了解這名「電子遊戲藝術家」的理念,觸樂在完美世界教育以及老喬擔任教授的英國阿伯泰大學幫助下採訪到了他,和他聊了聊有關遊戲與藝術的一些事。


戰爭與童趣

如果按弗洛伊德那套理論,人一生的軌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童年。你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成長於什麼樣的環境,決定了你將來會成為怎麼樣的人。但如今專註遊戲反戰的老喬,在童年階段卻對戰爭很感興趣,他在舊金山長大,他的家和美軍基地就隔了幾個路口。

「我跟我曾在美軍服役的父親和叔叔們一起長大,我的母親來自一個二戰後的匈牙利難民家庭,因此在我幼小和年少時,我對二戰歷史抱有極大的興趣。這個興趣對我在成年時想要參軍有很大影響。」

母親來自一場熱戰,父親正經歷冷戰,老喬的童年則是在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中度過。他生於1963年,那是肯尼迪人生的最後一年,鐵幕高高掛起,美國軍方剛宣布將加大對越南戰爭的投入。

「回想起來,那會兒晚間電視上播放有關戰爭的新聞時,引用的照片跟很多雜誌上採用的幾乎一模一樣,比方說《生活》雜誌(LIFE)。那些越戰的照片令我十分難忘。我的小學同學有很多來自附近軍事基地的家庭,他們當中大部分的父親都曾在海外服役。我當年男童子軍的領隊就曾在海軍服役。」

鑒於時代與家庭的影響,小時候的老喬對戰爭遊戲也興趣濃厚。「我在鄰居家眼裡估計是那種怪孩子,常常建造戰爭相關的模型啊、布景啊什麼的。我還經常和我的夥伴們在我父親的地下室工具房裡折騰,用木頭和鐵條造出假武器,然後我們會在我們舊金山的家附近模擬打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喬現在依舊在做著類似的事

在孩子們拿著簡陋的「兵器」在自家後院打滾時,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士兵正掙扎于越南泥濘的土地上。這場過於漫長的戰爭讓媒體的報道風向從吹噓戰爭英雄變為揭露戰爭暴行,一場名為反戰的颶風即將吹過整個西方世界。

殘酷的越南戰場

老喬從高中畢業時,他對大學與未來一片迷茫,如果一切都正常發展的話,他也許會在成年後走進舊金山市的徵兵站,在體檢後被分配到某個陸軍或是海軍陸戰隊小隊,直到下一場戰爭爆發被送到某個前線。因為從小對參軍感興趣,某一天,當一位從越南戰場回到祖國的徵兵員來到他們學校時,他趕緊嘗試與他聯繫。

老喬在他家的客廳里接受了徵兵測試,下一步就要去舊金山著名的、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普西迪軍事基地進行下一步的測試,之後軍隊會指派老喬今後去哪兒。然而那名越南老兵卻對他說:「你知道的,你必須非常確定,除非有某種特定的東西吸引你,你才可以去參軍,因為參軍不適合所有人。你之後可能會後悔。」

因為這一席話,老喬打消了參軍的念頭。「那人說參軍對我來說可能不是件正確的事。事實證明確實不是……其實這事兒很詭異,因為通常他們都會極力鼓動人們參軍。他應該是在我身上看到了什麼。我不知道他的動機是什麼,但我會永遠感激他。」

不僅僅老喬感激他,我們也應該感激他,沒有他就沒有後來老喬那些有趣的作品。


滑鼠與朋克

放棄參軍後,老喬的青年時期在一個分裂的社會中度過。越戰已經結束,它給美國社會留下的創傷卻難以癒合。一群頭上插花的人帶著渾身大麻氣味與「Love&Peace」的口號走遍全美洲,而老喬此時正在高中英語課上閱讀《西線無戰事》,他深深沉浸在非小說類的寫實戰爭文學上。「我認為它們開闊了我的眼界,這些書是我離開戰爭幻想的第一步。《強尼上戰場》也是其中之一。」

這一時期,反戰主義作品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文學著作,像《獵鹿人》《現代啟示錄》這樣反映了戰爭對人異變的作品也改變著老喬的思維與觀點。

除了書與電影,老喬也有狂野的一面。上個世紀的80年代,他進入大學主修文學學位。這時候美國正逐漸從越戰的傷痛與石油危機的衰退中恢復過來,人民對新總統里根抱以厚望,希望他能成為第二個肯尼迪。大一的時候,一個名叫「肯尼迪之死」(Dead Kennedys)的樂隊走進了老喬的生活。

Dead Kennedys

「肯尼迪之死」是一支硬核朋克樂隊,與80年代那些在歌詞中直接宣揚口號的左派樂隊不同,「肯尼迪之死」更擅長用諷刺性的歌詞表達他們對社會的認知。

「 工會同意/必須作出犧牲/電腦不會罷工/要拯救那個工人/你得讓他退休……/我們可以操縱事實/把你隱埋/看見我們的數據了嗎?/失業率反而在下降。「像《Soup Is Good Food》這樣圍繞科技、工人、社會與政府的歌,「肯尼迪之死」寫過很多。

老喬現在偶爾還聽他們的音樂,「因為這是在我大學時幫助我確立政治觀的一個樂隊。有意思的是,他們的作品中的很多內容都非常極端,在政治是上非常偏執。可如今,很多他們唱的歌都變成了現實,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政治上的,現實都更糟糕。當今社會的現狀可比80年代所預見的更加危險和光怪陸離。」

回到80年代,1983年的第一天,TCP/IP協議取代了舊的網路協議,奠定了今天網際網路的基石。老喬也是在這一年第一次接觸到了新媒體與電子遊戲。在聖何塞州立大學取得了碩士學位後,老喬在1999年創作出了《The Artist"s Mouse》。這是老喬早期的一個嘗試,這個由蘋果滑鼠外加一支鉛筆組成的小裝置能在一張正方形舊布紙上記錄下電腦使用者滑鼠運動的軌跡。

《The Artist"s Mouse》

這個作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白紙直觀地記錄下了將滑鼠用於不同目的的運動特色。在進行有關暴力、射擊、動作類遊戲時,白紙上顯現的痕迹大多混亂且缺乏規律,但用於工作時滑鼠的軌跡則有序且圓潤。這樣看來,老喬似乎是想通過這一作品呼籲人們反對暴力遊戲。

但用白紙表達觀點在某些人看來也許過於蒼白,畢竟每個時代都有人拒絕欣賞一切形式的藝術作品。既然這些人不願意開20分鐘汽車去市美術館欣賞任何作品,那麼老喬決定進入到遊戲世界中表演行為藝術。


射擊與詩歌

2003年,老喬第一次嘗試在遊戲公共聊天區打字來表達行為藝術。那一年,阿拉巴馬州的Devin Moore學著《俠盜獵車手:罪惡都市》的設定槍殺了兩名警官與一名調度員,人們開始思考電子遊戲對暴力犯罪的影響。

老喬以「艾倫·金斯伯格」的ID,進入一款動視出品的射擊遊戲中,在公共聊天頻道打完了艾倫·金斯伯格的詩集《嚎叫》,這是一部反主流文化的作品。老喬說,這一行為的靈感來自於喜劇演員Andy Kaufman,在受一所大學邀請進行表演時,他獨自一人在舞台上朗讀完了整本《了不起的蓋茨比》。

Andy Kaufman,美國演員金·凱瑞曾在傳記電影《月亮上的男人》中扮演過他

也許是老喬選擇的作品過於冷門,也許是當時的玩家並沒有意識到遊戲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老喬的這次嘗試並未引起太大的反響。人們頂多在遊戲中驚呼一聲「射擊與詩歌!真酷!」

老喬依舊在進行著類似的行為藝術,無論是在《雷神之錘》里重演《老友記》,還是繼續在二戰題材的遊戲中朗誦反戰詩人的詩歌,這些行為都在提醒每一個正在玩遊戲的人,在虛幻的遊戲世界外還有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

《雷神之錘老友記》(Quake Friends)曾被老喬視作最成功、最有效的行為藝術,因為那是他第一個真正擁有廣泛受眾的作品。當時,他邀請5個學生去《雷神之錘》多人遊戲中照著《老友記》劇本演戲,這種遊戲與劇本之間的反差獲得了主流視野的關注。

但老喬也告訴我們,進入主流視野並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擁有廣泛受眾及進入主流視野只是為了能更好地分享我的作品。重要的不是去獲得關注,而是分享及傳播我的思想和理念。我認為一個無人觀賞的作品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越多的人來觀看和思考我的作品意味著越多的人會改變思想和態度。我可能沒能力去改變很多人,但是我堅信所有的改變都是從小開始的。」

從記錄滑鼠軌跡到直接用遊戲表演行為藝術,如此顯著的改變是老喬通過一個個行為藝術逐漸摸索出來的。老喬開始用一種更加直觀、更加大眾化的方法來表現自己的思想。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轉變,在一些人看來,遊戲世界是一個完全隔絕世界的魔法圈,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上一個圓之後,任何妖魔鬼怪都無法傷到圈子裡的人。而老喬的行為,則打破了這個魔法圈。

自然,這樣的行為引發了一些玩家的不滿。特別是當他在《伊拉剋死者》項目中誦讀陣亡將士名單,揭開美國人民這幾年來最痛的一個傷疤時,玩家憤怒了。

質問、威脅、攻擊,面對這些,老喬依然繼續誦讀著那些已逝之人的名字,那些因遊戲開發商而死之人的名字。

真正的Dead-in-Iraq

2010年,老喬在接受Gamescenes採訪時說,當他做《伊拉剋死者》項目時,除了反對者之外,還有一些人自發拿起武器,守護在老喬的屍體旁,並對他的行為表現出了讚許與感謝,甚至還有人為老喬的屍體擋子彈,他還聽說,有一個兒子在伊拉克服役的軍人母親很支持他。

這其中令老喬印象最深的,是有人希望老喬不要在《伊拉剋死者》項目中讀到他陣亡兄弟的名字,但在看過老喬的採訪後,那人改變了態度,開始尊重老喬在努力做的事情,並且讚賞他的立場。我們詢問老喬到底是什麼改變了他,他卻說:「其實我並不覺得他改變了想法。他依舊反對我的所作所為,但他尊重我創作的行為和動機。」

「這令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在某種層面上改變了遊戲的玩法。這時玩家已經開始思考戰爭、思考死亡、思考為何而戰。這是一個進步,雖然是虛擬世界裡的一小步,但卻意義重大。」

至於那些直到伊拉克戰爭結束都在謾罵他的人,老喬則說:「有趣的是,大部分詆毀者都跟軍隊沒有關係。我只聽過一個在役軍人因我的作品而沮喪。大多對我口不擇言的都是鍵盤俠。我倒是很感激所有的評論,因為這是我作為藝術家不斷改進及創作作品的動力。這也是我後來通常會對我作品的相關評論做出回復的原因,我將其視作我作品的延伸。」


改變與甘地

《伊拉剋死者》之後,老喬開始稱自己為一個活動家(Activist)。「我認為自己是藝術家/活動家。在《伊拉剋死者》之前,我曾參與一些政治活動,比如說投票啊,或者隨時跟進政治話題而《美國陸軍》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對如何當藝術家的看法。藝術界與政治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我已經不在意了。我現在只做我內心覺得正確的事,這是我認為自己是藝術家/活動家的原因。」

不得不承認,媒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外媒的報道下,《伊拉剋死者》讓老喬成為了一個公眾人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這個通過遊戲進行藝術創作的人,並嘗試著接觸他之前的作品。

在我們看來,現在的老喬頗像個在古羅馬廣場上宣講的演講家,儘管他的行動並不是出於政治目的,但依舊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他身旁,感受著他作品所傳遞的思想。但是老喬自己卻認為,比起廣場政治家,自己更像是個在遊戲世界這一虛擬空間里重複現實事件的發聲者。

得益於遊戲的虛擬屬性,現實世界的衝擊性在對比之下成倍擴大。人類就是這樣的生物,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會自動規避一切負面消息,靠躲進虛擬的幻想中無視一切正在發生的改變,而老喬的行為則打破了這一面牆。

《Liberty Weeps》是他近幾年的代表作之一

「我並不認為我是個政治家。我一般不會做任何正式的和政治相關的宣講。我頂多是在遊戲中重現一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或事件。這在我看來是很不一樣的。我的確認為遊戲空間是社會公共空間的延續,就好比棒球場或橄欖球場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一樣。遊戲空間可能更類似於一個商場,或者一個私密空間,讓人們聚集以做一些禁止的事情。遊戲空間可能更像社會公共空間的一個對立面。」

這種衝擊強化了「涉身網路世界時的強烈互動感,或者說參與感」,而這也是老喬個人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杆。無論是反對者還是支持者,是身邊的人或是自己,老喬認為自己讓所有人參與進來了,也因此改變了他們。

老喬現在會選擇與網路上質疑他的人論戰,因為這是他「作為藝術家角色的一部分」。「我覺得接觸了解反對者是十分重要的,不然我們只是在簡單地說教。在這個時代,就連公共演講都變得越來越難。儘管有部分反對者真的想殺了我,但如果我能讓我的反對者也觀看我的作品,這種參與在我看來是人性交流的一小步。這些一小步終將引導向真正的改變。」

除了那些被他作品所觸動的人,老喬的藝術行為還改變著他身邊的人與他自己。「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為我的所做所為而自豪,甚至是我的父親。在他在2009年去世之前,他可是出了名的保守派,家裡都稱他為『福克斯新聞共和黨派』(福克斯新聞一向以保守觀念而出名)。我記得當我在接受CNN的採訪,談論《伊拉剋死者》時與他的通話,他說他並不贊成我的觀點,但他為我所做的感到自豪。」

老喬自己在接受我們採訪時也覺得自己肯定有改變,至少體重就有變化。「每一個作品對我來說都是一個自我內在進化的過程。例如《伊拉剋死者》就堅定了我作為藝術家和活動家的決心,而重現甘地食鹽進軍的作品《Gandhi"s Salt March in Second Life》同樣在不同意義上改變了我。」

扮演甘地是老喬在2008年所做的另一個嘗試性表演,他在遊戲《第二人生》中創造了一個外貌與印度政治家甘地類似的人物,並在遊戲中重演了他在1930年進行的一場反對殖民政府政策的徒步進軍。

「在跑步機上扮演甘地不僅使我減了8磅,同時我也找到了實際表演作品的樂趣。」所以,老喬說:「扮演甘地改變了我,因為這使我更加註重我的內在。」

老喬與他「創造」的甘地

與之前的所有活動不同,老喬並沒有選擇在坐在電腦前,舒適地操縱著虛擬人物完成這一舉動,而是將遊戲控制器與一台跑步機相連接,親自走完了甘地當年長達24天、240英里的路程。

之後,老喬用硬紙板重新還原了一個甘地的頭像,看得出來他對這個上世紀的著名政治人物有著不一般的情感。或者說,老喬的行為與甘地有幾分類似。作為非暴力不合作主義的創始人,甘地並沒有選擇激烈的鬥爭來傳達自己的政治思想,而是用一種類似苦行僧的行為去號召人民擺脫自己身上的枷鎖。

老喬創造的另一個甘地塑像,它曾經在廣州展出

這個社會現在面臨的問題與當時完全不同,因此老喬還不需要徒步從舊金山一路走到阿拉斯加,但人們面前問題的嚴重程度卻完全不下當年。


無人機與搞笑網站

《伊拉剋死者》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老喬的目標,他解釋說這是「因為它被媒體大肆宣傳甚至變得臭名昭著」。隨著美軍逐漸離開伊拉克的土地,戰爭的形式也在逐漸改變。當無人機在這幾年運用于軍事上時,老喬又一次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直接去做遊戲了。

老喬現正製作的遊戲叫做《Kill Box》,遊戲的玩法是這樣的:兩名玩家分別扮演無人機的操控者與被害者,每一局遊戲結束後獵殺者與被獵殺者的身份都會互換。從玩家的角度而言,這樣的遊戲在玩法上確實算不上吸引人,但作為一次遊戲與藝術的嘗試,它似乎傳達了《聖經》中的一個理念:「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Kill Box》的早期畫面

除了《Kill Box》這款遊戲之外,圍繞無人機老喬還有點別的想法,譬如把一個無人機模型懸掛在頭上,提醒人們所有人都可能是無人機的下一個犧牲者;運用P圖手段,在美軍無人機照片上P上「懦夫」二字;在無人機雕塑上寫滿遇難平民的名字等等。

借這一話題,老喬還給我們推薦了一個網站。「我最近用一系列的橡皮圖章在美元上畫了個小小的無人機。這個作品的成功超乎了我的想像。這個作品的評論區演變成了一個關於美國無人機政策的政治辯論區……一個本來是為了搞怪搞笑的網站突然變成了一個充斥著認真嚴肅討論的地方還是很有意思的。你們可以看看這個網站。」

這種從搞笑到嚴肅的轉變,對老喬而言「有一種非比尋常的滿足感」。


未來

新事物不斷出現,藝術的形式也在不斷改變,在採訪的最後,老喬向我們透露了他之後幾個作品的計劃,以及他正準備進行的幾個還在基礎階段的全新嘗試。

去年老喬並沒有怎麼玩遊戲,他目前主要在玩的是1998年版的《虛幻競技場》,「這是個曾風極一時的遊戲。我玩這個遊戲是為了重新創作我的第一個遊戲藝術作品「Playing Unreal」。那些曾放在我工作室里的作品被2005的洪水損毀了。因此在過去的4個月、超過150個小時里,我一直在重新創作這個作品。」

在今年早些時候,老喬還將有一個長達20英尺的大型紙板制AR15突擊步槍在洛杉磯進行展示。與此同時,老喬也在著手與一群實力派合作者製作一個VR/AR的項目,他們曾獲得75000英鎊的英國AHRC獎勵,這些資金將支持他們明年的創作。至於之前提到過的《Kill Box》遊戲,老喬也在和位於蘇格蘭鄧迪的阿伯泰大學緊密合作,繼續製作這款遊戲,這是他近期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阿伯泰大學

老喬任教的阿伯泰大學目前與完美世界教育正在進行合作,培養中國的遊戲人才,所以老喬也來過中國授課,未來也有可能繼續來。我們藉此機會也問了問他對中國遊戲行業的看法。老喬的回答很誠懇:「我覺得我還沒有資格去評論中國的遊戲行業。能夠與完美世界的學生接觸交流令我感到很高興,我也希望能進一步與完美世界合作溝通。我認為這類跨文化的交流是我作為藝術家/活動家的工作。」

老喬也有他作為教授的另一面:「我十分享受與中國學生(目前已經在阿伯泰大學)分享我的作品。儘管我只與他們接觸交流了一周,但我能感覺到他們對非傳統的遊戲使用方式極為感興趣。我對學生的建議是,希望他們多接觸一些他們不熟知的領域。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停留在複製他們已熟悉且玩過的遊戲中。如果學生想要在業內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應當勇於探索未知的領域。」

從1983年第一次接觸新媒體與電子遊戲,到2018年嘗試了解VR/AR技術,老喬的作品涉及的領域從戰爭、政治、人物到軍事科技,雖然思想的載體一直在變,但其本質從未改變。老喬還是那個老喬,還是那個喜歡自己動手做些什麼東西,並藉此改變人們想法的人。

從普世價值角度,老喬的行為是成功的,他樂於見到自己的作品能夠影響到他人的思維。「其他藝術家做什麼不關我的事,我覺得我作為一個藝術家和世界公民有強烈的責任和義務去促使這個世界更美好。這可能聽起來既理想化又幼稚,但是藝術具有十分特殊的力量,如何合理地運用這種力量是我所感興趣的。」

「我不知道我們會創作出什麼,但是肯定會很有意思。」未來還很長,但老喬充滿信心,因為改變正在不斷發生、擴大。時不時仍然會有人問他:「你做這些有什麼用呢?你做這些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為什麼要搞行為藝術,不直接成為一個活動家呢?」

通常老喬會告訴他們,他做這些藝術或活動只是因為擅長及享受這個參與世界的過程,藝術有促使人們以不同方式參與活動的潛力。「當然,我本人也很享受創作把人們鏈接在一起的作品。因為這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同時也是從側面促使人們去批判、去反思這個世界運行的一種方式。」

「而且我相信這是很強大的。」他說。

關注觸樂,隨時查看更多有趣遊戲內容,或關注觸樂微信(chuappga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觸樂 的精彩文章:

bilibili遊戲開發者沙龍:開放遊戲平台,將選擇權交給玩家

TAG: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