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孩子,是90後夫妻們的噩夢嗎?

生孩子,是90後夫妻們的噩夢嗎?

本文轉載自:三明治

文 | 萬千

插畫 | Daisy

我的朋友阿珠有一天神色緊張地告訴我:「我昨晚做噩夢了——夢到自己生孩子了。」

94年出生,目前在上海工作,依然單身的她,認為生孩子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如果現在突然有了一個孩子,自己要被迫面臨一大堆煩惱:生活開銷加大、不能自由工作、每天24小時和一個會哭會鬧、聽不懂人話的生物同處一室……聽起來的確像是一場災難。

而在她的家鄉,廣西來賓,僅比她大一歲的江潔已經生好了二胎。在過去兩年里,一直在家裡當全職媽媽,24小時帶娃。她隔三差五就會在朋友圈裡發一些和孩子相關的事情,比如二寶今天感冒了,給大寶買了性教育的英文繪本等。

兩年內江潔唯一一次和老公去泰國旅行,過沒有孩子的二人世界,是在今年六月。那是她第一次離開孩子這麼長時間,結果發現旅行完全沒有想像中愉快,自己的心思根本不在泰國的熱帶風光、美食、大象上,反而時時刻刻都惦記著家裡的女兒。即使在外面走著路,也要用手機視頻,確認孩子在家的狀態。

雖然被孩子佔據了全部的時間,可是江潔仍然覺得幸福而知足。在她的朋友圈裡寫著「最美好的時刻,你們在身邊,我還年輕」。

根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在目前90後群體當中(20-28歲),約88%像阿珠一樣還未生育,約12%的年輕人和江潔一樣已經開始為人父母。

自己都還是個寶寶,怎麼可以生養寶寶呢?

馬琳發現自己懷孕時,還沒有拿到大學畢業證。

2015年3月份,大四下學期,學校的必修課已經結束,她從上海回到家鄉天津準備考公務員。突然,她意識到自己的生理期已經三個月沒有來了,於是懷著不安的心情買了驗孕棒做檢查。當結果顯示為兩道桿的時候,她的眼淚一下子沒有止住,全涌了出來。

眼淚不是因為喜悅,而是恐懼,「有孩子了,該怎麼辦?」。

她癱坐在地上,抱著馬桶,一直在哭,心裡亂了套。比她小一歲,1993年出生的男友羅浩和她一起看到了驗孕結果,也愣住了,但只是蹲下身子抱住她,不敢多說什麼。

對於年輕的夫婦而言,發現懷孕並不是愛情片的溫馨結局,反而更像是打開了一個陌生網址,電腦跳出一個帶有警告標誌的彈窗——「你要為人父母了!」

大部分90後女生髮現自己懷孕後的第一反應都和馬琳一樣,心裡充滿了驚慮、懷疑,忍不住去想「我的人生計劃都被孩子打亂了」、「我的價值就是如此了嗎?」、「我自己都還是個寶寶,怎麼可以生寶寶呢?」

這個自我懷疑時期甚至可能會持續三個月之久。有女生在得知自己懷了孩子之後,就開始變得不願意出門,也不願意和同齡朋友聊天。家裡人一直在安慰她,勸她把孩子生下來,但是她根本沒辦法接受這個事實,認為比起身體變化和妊娠反應,自己「沒準備好才真的是打擊」。

而男生在這個過程中,似乎負責承擔更多理性思考的任務,和妻子共同考慮生養孩子的現實條件,包括兩人的經濟狀況、職業規劃、家裡長輩的想法等。

從生孩子,到養孩子的過程中,年輕夫婦會經歷什麼呢?網易浪潮工作室發布過一篇題為《生孩子,毀掉了年輕人的生活》的文章,很多年輕讀者看完都說自己不敢隨便生孩子了。文章里提到的數據信息包括:

1.即便女性平平安安度過孕期,躺在分娩室里,她們還有可能遭遇羊水栓塞、子宮破裂、臍帶脫垂和產後出血等產科四大殺手;

2.有88%的年輕媽媽表示睡眠不足常讓她們感到身體疲乏;有56%的年輕媽媽坦言疲倦時常讓她們感到喪氣爆表。

3.醫院資源稀缺。2016年,北京有28萬新生兒出生。北京的醫療資源每月能夠應付得來的產婦最多為2.3萬到2.5萬人,而2016年3月,北京市社區孕產婦的建冊數就突破了3萬。

不過,當我詢問一位已經懷孕的90後媽媽她對這些數據的看法時,她覺得文章里誇大了生養孩子的難度。

今年六月,她也是意外懷孕。在懷孕三個月時,她還和自己的同事說自己不想生孩子,很矛盾。但是她媽一直告訴她,不管怎麼樣總能養活孩子的,並非一定要生活條件多好。結果現在,她懷孕六個月,當第一次聽到胎動時,她感到生命很奇妙,覺得自己和這個意外到來的孩子之間很有緣分。

除了意外懷孕之外,還有一部分年輕夫婦主動備孕。其中有從學生時代開始相戀,覺得二人世界已經享受得足夠久了,雙方都做好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也有夫妻其中一方是80後,家裡已經頻繁催促要孩子的年輕人們。

年輕夫婦的生孩子意願大體呈現U型分布,即收入越高、學歷越高的家庭,和收入低、學歷低的家庭的生孩子意願都呈現出越來越高的趨勢。

後來,讓馬琳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是男友羅浩的堅持。

在緩過神來之後,羅浩覺得「是早是晚都一樣,沒什麼差」,他一直很喜歡孩子,之前就常愛和家裡的孩子們玩在一起。

羅浩家裡擁有一家企業,那時候他已經在家裡的企業做了一年多工作了,基本上都能夠接手過來,工作和經濟情況都還不錯。當馬琳主意全亂的時候,羅浩反覆告訴她孩子一定要留下來,每天都擺出「只要生孩子,什麼都依你」的態度哄著馬琳。

於是兩人原本計劃定在11月份結婚,提前到了7月。大學畢業後一個月,在同齡朋友們走向新工作崗位的時候,馬琳緊張而擔憂地準備迎接自己的新身份——「媽媽」。

90後是「只生不養」的一代嗎?

李強強是上海一家銀行的職員,2015年讀完研究生,他和大學本科時相識的女友結婚,並在婚後第八個月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他和妻子都不是上海人,不過兩人結婚時,就已經在雙方家裡的支持下買了一套房,未來也打算繼續留在上海生活。

最近,他在和妻子討論,想讓妻子先回到自己身邊,把還不到一歲的孩子暫時留在老家,讓丈母娘撫養。

但據林克艾普輿情分析數據顯示,約70%的90後父母其實更願意自己帶孩子。畢竟代際之間,因為養育觀念不同,往往會產生摩擦。

馬琳在婚後,和老公在天津買了一套房,過著夫妻獨立的生活。在帶孩子的事情上,雙方家長沒有參與太多。馬琳媽媽需要陪她正在讀高三的妹妹,而婆婆早早聲明自己不幫兒子帶孫子。於是夫婦商量再三,顧了一名住家的育兒嫂一起照看孩子。

「一個人沒法帶,太累了」,馬琳說,「但是育兒嫂在的時候,我也都要在旁邊看著,畢竟也不放心阿姨一個人帶孩子。」自從在網路上看到保姆縱火的案件,馬琳覺得不能省這個心,基本不會讓孩子單獨和阿姨相處太久時間。

嬰兒經常半夜醒來,為了方便照看,馬琳、寶寶、阿姨三個人睡一間房,老公單獨睡一間。「一天可能只能睡三個小時,半夜隨時要準備著醒來。每天的生活就是圍繞寶寶轉。」

對於年輕夫婦而言,養育孩子每個月都要花費巨大的開支,從給孩子買衣物、奶粉、日用品到育兒嫂和早教課程等。馬琳家的育兒嫂在做了一年工作後,提出了漲工資的要求,希望每月七千,不然她就辭職去做市場上更賺錢的月嫂工作。

在馬琳看來,在天津,小兩口每月家庭收入至少要到一萬以上,才能保證生了孩子之後,夫妻兩人還能享受比較高品質的生活。

孩子一歲以前,馬琳和羅浩經常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爭吵。羅浩接過家裡的生意之後,工作開始進入正軌,但是每天免不了要參加應酬,經常晚上十一、十二點,醉醺醺地回家。

馬琳為此發過不少脾氣,而羅浩絲毫沒有退讓的表現。「(男人)覺得你在家什麼都不做,有阿姨幫忙帶孩子,還這麼矯情,每天唧唧喳喳說個不停。」

那時候馬琳心想,等孩子大一點之後,自己一定要出去找份工作,不能一直在家裡。

馬琳發現老公雖然也喜歡和寶寶在一起玩,不工作的時候也會在家逗逗寶寶,但是只要小孩一哭鬧,就立馬沒撤,像拋開燙手山芋一樣,馬上喊她來照顧寶寶。馬琳用肯定的語氣,申明自己的觀點:男生「全都」不愛帶娃,和年齡沒什麼關係。

爸爸的角色在孩子教育中缺失,不僅是90後這一代的問題。

我遇到過幾位90後媽媽幸福地聲稱自己的老公很愛當奶爸,甚至考慮同意以後讓女生在外工作,自己辭職回家帶娃。但是一問她們另一半的年齡,大多是80後為主,閱歷、思想和初入社會的90後男生顯然有所不同。

但這種情況也會隨著90後爸爸們變得更成熟而發生改變。

今年馬琳一家集體去了普陀山旅行,爬山過程中,基本都是羅浩在帶孩子,他會把孩子抗在肩上走路,和孩子說笑,在孩子哭鬧的時候,也願意自己和孩子溝通。馬琳突然發現老公開始進入爸爸的角色了。

她分析說,這可能是因為現在孩子大了,剛過兩周歲,開始聽得懂大家說話,也會有自己的表達。這讓老公覺得孩子不再和之前一樣,彷彿一個無法溝通的外星生物。

有數據顯示,90後父母在帶孩子的時候更願意溝通、傾聽孩子心聲。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馬琳很少打罵孩子,她老公也是,除非是孩子貪玩去摸電器或者把手放在門縫的地方,會凶兒子一兩句。讓馬琳哭笑不得的是,自己經常「母代子過」。比如有一次,兒子在廚房找爸爸,不小心把一瓶雪碧碰灑了,當時也在廚房的羅浩扭頭就對一直坐在客廳里的馬琳吼道:「你怎麼不過來好好看著他?」

事後,羅浩會來主動認罪說「剛才這個事情不怪你,但我捨不得凶兒子。」

回想起,剛生完孩子、每天昏天暗地的日子,馬琳覺得自己和老公在孩子兩歲後才真正進入了父母的角色。一開始,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孩子上,但是「老公還像孩子一樣,求抱抱,覺得自己受冷落了」,而自己內心也想要被照顧,總埋怨老公這樣那樣做得不夠貼心。後來,「爸爸認為你作為母親每天照顧孩子挺不容易的,開始懂得心疼你,你也開始理解他,出門工作因為要靠關係,不得不應酬」。

對彼此的稱呼,從「老公、老婆」到「孩子他爸、孩子他媽」,馬琳和羅浩感覺自己和孩子一起在成長。

身材焦慮、自我懷疑帶來產後抑鬱

如果不是看了一檔訪談節目,江潔並不知道自己得了產後抑鬱。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她沒少和婆婆產生分歧,「網上你能見到的,我們都有發生」,比如婆婆讓孩子穿得鼓鼓的、怕孩子冷,而江潔覺得不能忍受自己女兒被打扮得又丑又土,再比如婆婆喂孩子吃很多食物,但江潔覺得孩子不想吃就不要逼著她吃那麼多。

在剛生大寶的前幾個月里,她每天睡醒了和孩子在一起,閉眼時也和孩子在一起。很多時刻,她說不上緣故,但是心裡會湧起一陣難過,「覺得自己好像沒太大用處了,怎麼每天都是奶孩子啊,帶孩子啊」。

在得知有「產後抑鬱」這麼一個說法之後,江潔開始通過關注一些育兒公眾號,或者相關的app等渠道來了解更多育兒和母嬰方面的知識。另外,有些年輕媽媽會加入一些媽媽群,交換彼此的產後心得、育兒經驗。

但是身體最直接的變化還是令江潔感到深深的不安。「整個胸都下垂了,身體也變了,心理也變了」。這種情況在生二寶後,仍然存在。一寶是喝奶粉長大的,而二寶是完全江潔母乳餵養的,所以今年她察覺到自己胸部的下垂更加嚴重,「像一些老的奶奶一樣,胸都耷到肚臍眼……特別是(寶寶)斷了奶以後,完全就像一個裝了水的氣球突然就癟了下來那種,裡面一堆水,晃啊晃那種感覺。」

生完大寶坐月子的時候,她就開始一箱一箱往家裡買面膜回來。結果現在二寶都快八個月了,當時買的面膜還沒用完。

這是她一天里唯一不被孩子打擾的時間。

91年出生,在北京生活的勺說自己今年在生孩子之後,一度因為母乳餵養的問題,和全家人站在了對立面。

她和老公都是在銀行工作,意外來到的寶寶在她看來是「天賜的禮物」。在勺的朋友圈裡,已婚的朋友有一些,但是已育的只有她一個。所以她沒有熟悉的朋友可以取經,平時會通過看書和公眾號來學習育兒知識。

勺今年帶著孩子去日本旅遊

在休完產假之後,她和老公每天上午七點就要出門去上班,因而白天都是退休在家的媽媽幫他們帶孩子。在孩子剛出生的一年裡,她每天有一個小時的哺乳假,可以比正常下班時間提早一小時回家,給孩子餵奶。

她看到很多地方介紹媽媽的初乳對孩子的免疫能力最好,所以她在母乳這件事情上特別執著。但是那時候,因為「(育兒)知識沒學的特別明白,總會懷疑自己沒有奶」。家人看到孩子餓了,當然會心疼孩子,勸說要不要喂點奶粉。但是勺特別堅持,一點奶粉都不敢摻和給孩子喝。甚至有時候孩子餓得都哭了,她也不餵奶粉。為這件事情,家人沒少爭吵。

那段時間,是勺覺得產後心情最糟糕的日子。

勺的老公,比她大兩歲,在妻子懷孕之後,他也做了不少功課,他在育兒過程中奉行的最重要原則就是「首先要照顧好孩子媽媽的情緒」。後來,在母乳餵養的決定上,他站在了妻子這邊。

90後年輕爸媽們的朋友圈「洗牌」

我第一次見到Nana是在上海番禺路Benalife的工作室,朋友和我介紹說,今年91年的她是上海網紅花店的老闆娘,同時也是兩歲男孩的媽媽。

聽到我走進來,本來背對著門口坐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的Nana回過身來。她的長髮燙了卷,染成棕黃色,穿著Champion寬鬆版型的連帽衛衣和牛仔褲。在她面前的工作台很大,雜亂地放著很多東西,一台Macbook Pro電腦上貼著待做事項的便利貼,上面有不同筆跡的備註。

以前她晚上會和朋友出去喝酒到酩酊大醉,第二天睡到下午再起床。但是現在她每天早晨八、九點就起床,還自我檢討說「我可能還算是媽媽裡面起得比較晚的」。等到明年,孩子三歲可以上幼兒園了,這個生物鐘還需要調到六點多起床送孩子上學。而且現在一年到頭,她可能也就只能過一、兩次夜生活,而且認為宿醉「這件事太可怕了」。

在孩子滿周歲之前,Nana一直在家裡和阿姨一起「24小時x7天」地照顧孩子。兒子Hector遺傳了混血基因,皮膚白皙,頭髮微黃,有著長長的睫毛,穿著襯衣和拉夫勞倫的白色背心出門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個英倫小紳士。

提起兒子的時候,Nana會毫不掩飾地直說「我兒子長得很帥」,但是在Nana的朋友圈裡,卻很少看到她發小孩相關的照片,更多還是關於個人生活和自己經營的花店。

原因是,她身邊很少有生了孩子的90後。在幾個玩得很好的閨蜜當中,她是唯一一個生了孩子的。

Nana擔心如果自己在朋友圈裡發太多孩子相關的狀態,會失去自己的朋友。

大部分90後父母都會忍不住在社交圈內曬娃。年輕新婚夫婦也是攝影館最愛的用戶群體,從婚紗照、懷孕照、全家福到孩子滿月照、一周歲照片等已經行程了一套完整的生意鏈。

我認識一位年輕媽媽在結婚之前,朋友圈裡最常發的是自己家養的狗狗的照片,但是生了孩子之後,就變成了每天發布孩子的生活日常,包括文字、照片和小視頻,多位一體。

但是過於頻繁更新孩子的狀態,有時候會引來同齡朋友的抗議。

我聽90後還未婚的朋友抱怨自己討厭那些喜歡在朋友圈裡曬娃的同齡媽媽,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要把孩子「大便顏色不正常」的事情發在朋友圈諮詢求助,甚至有些媽媽在發孩子照片的時候,還會有孩子穿著開襠褲的照片,甚至洗澡裸照,「雖然是孩子,可是能不能注意點,考慮下別人感受?發照片能不能打碼?不是誰都喜歡看你家孩子的小雞雞的。」

但是屏蔽朋友圈是相互的,已經生了孩子的年輕父母們同樣也會屏蔽同齡朋友的朋友圈。

江潔在產後抑鬱的階段,就把自己那些在朋友圈裡經常曬吃喝玩樂,或者今天又買了什麼新包包的朋友都屏蔽了。但這些狀態是屏蔽不完的,有段時間,她連朋友圈也不想經常看。

Nana也曾有因為看到同齡朋友的朋友圈,和老公抱怨自己全天候在家帶娃的經歷,但是她說自己很難「拉黑」這樣的朋友,因為身邊很多親密的、相識十年以上的好友的狀態都是這樣的。

生育孩子,會給年輕人的朋友圈帶來一次洗牌。

一方面,是因為帶娃佔據了年輕人大部分個人時間,所以和老朋友約會的時間會減少許多;另一方面,年輕爸媽為了交流育兒經驗,會主動認識其他已經生育的父母,結交新的朋友,慢慢會和單身的朋友們少了許多共同話題。

因為照片里拍照到了Nana剛做了美甲的手指,於是群里就有人回復說:「肯定是你做了指甲,你兒子被你毒到了。」

Nana看到消息氣得發抖,不能理解她們怎麼能這麼說,「我又沒讓兒子吃我的手」。她因此意識到在微信群里,成員之間城市不同、年齡不同、育兒觀念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沒法真正溝通。

從此之後,她再也沒有在那個媽媽群里說過話。

「先有了孩子,再找工作」是條更難的路嗎?

Nana說自己生活中的大型災難片是「阿姨放假」。全天候帶娃的生活讓她感覺自己和社會失去了聯繫,每天都在圍繞孩子轉。

當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老公終於忍不住,建議她說:「你要不要出去工作,不要天天呆在家裡找我的茬。」

一開始老公為她介紹了一個開畫室的工作,後來,Nana在學花藝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對花藝的興趣,於是和另外一個合伙人一起成立了Benalife品牌。

她老公完全沒有想到Nana的花藝生意一開出來,就在今年情人節的時候打造了一件爆款產品,草莓花束,一天里收到一、兩百個訂單。Nana忙碌得連續在工作室內工作了兩個整天,「沒辦法回家,沒辦法睡覺,一分鐘都不合眼。」

Nana在自己的工作室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是擺在年輕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但是在接觸過幾個微商代理之後,江潔發現他們招徠代理的說辭大多雷同,都是在說「全職媽媽在家裡沒有地位,自己沒有收入,只能伸手問老公要錢,還要看老公臉色」,煽動全職媽媽們加入微商隊列,自己掙錢,獲得家人尊重。

後來,她遇到了另外一個讓她心動的工作機會。一位認識的朋友邀請她去做房地產銷售方面的工作。但是和老公討論之後,老公不同意,擔心她以後到處出差,顧不上孩子。萬一孩子生病了,家裡老人不知道怎麼處理,她又不在身邊。

在她生活的城市,平均白領的工資大概在兩千元左右。而他們家庭的月收入,全靠老公一人經商得來,大概在兩萬元上下。

在老公眼裡,江潔出去工作,「花了時間,還沒賺到什麼錢回來,何必呢?」

「你不過比別人早走了一步,這條路其他人遲早也要走的。」

(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淑琴豫娛樂 的精彩文章:

TAG:淑琴豫娛樂 |